“导学案”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6-12-15 05:46赵永栋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导学案应用

赵永栋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导学案”被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文章探讨了“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物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61

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不同于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主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导学案”可发挥较大的作用。

一、“导学案”教学的含义

“导学案”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提出并被付诸实践的。其具体内涵是指先经由授课教师集体研讨,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素质教育为教学目标进行相关课程的教案编订。这份教案不是用于教师的实际讲学,而是以此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课程参与感、合作探究能力。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案,其在实际教学中适应了教学发展的需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导学案”是教师在开始讲授之前,就要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并根据学案上的预留问题,对课程重难点知识有所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之外,还需要突出重难点,并在讲解的过程发展和锻炼学生的能力。以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必修二物理教材为例,在“动量”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推动学生思维的扩张,比如就两个等质量的钢球在光滑水平面内,沿着某一直线水平向左运动,如果甲钢球的动量为9kg·m/s,乙钢球的动量为3kg·m/s,当乙钢球在追上甲钢球之后,两个钢球之间发生了撞击,问撞击之后,两个钢球的动量分别是多少?首先引导学生解答,之后再提出更有能力层次的问题,继而扩展学生的思维。

2.有效推进课堂讨论,完善教学环节

学案不仅仅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一个梗概纲要,还包含了相关的习题,问题的设置不仅可以诱发学生思考,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还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这一问题,继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继而导致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而忽略了课程的整体把握。基于这样的原因,“导学案”的实施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有效地推动了各个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2]。

3.加强了课后巩固

一节标准的、科学的课堂设计,往往会在最后的环节中预留部分时间,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相关知识的回顾和总结。由于导学案事先就分发给了学生,这样导学案就能有效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或复习。

三、“导学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凸显“导学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现以科教版物理必修二中《曲线运动》为例,介绍“导学案”教学。

“导学案”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案的设计,二是根据学案进行相关教学。在学案设计环节,以《曲线运动》一课为例,由于该课内容较简单,主要涉及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因而在学案的设计上,除了向学生介绍课标要求、课程重难点之外,还需要将曲线运动的定义、曲线运动的特点以及条件等相关知识点,设置成填空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完成知识点的填空,继而推动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需要在学案中穿插几个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应用相应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在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将整个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让各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由于教学内容主要依附于学案,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可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讲述曲线运动的特点以及条件的时候,教师需要通过提问,让学生小组讨论,进行探究学习。

在“导学案”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难点知识进行细致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在讲解习题时,由于学案中有原题及讲解,故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解答,然后进行分析讨论。

[ 参 考 文 献 ]

[1]吴芝豪.“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4(88):146.

[2]赵东岳.“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5.

[3]张文华.“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2016(9):26.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教学导学案应用
高考新政策下高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初探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浅析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