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育科研全过程助力教学改革全方位

2016-12-15 17:33邵付国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题课堂教学课堂

邵付国

教育科研从本质意义上来看应该立足实际,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提炼,凝练出一个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课题并开展相关研究,最终达到问题解决、实践改进的目的。如东县马塘小学一贯注重抓科研促教研,倡导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凝练课题,开展研究,改进教学,努力贯彻科研教研一体化的思路,以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推动教学改革实施。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校就承担了中央教科所立项课题“课内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的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任务,以课题研究为统领,全方位进行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应和教学效应。近年来,学校继续高举“科研兴校”的旗帜,抓实抓细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改革深化,初步达成了教育科研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目标。

一、注重课题申报,为教学改革提供问题情境

教育科研的主要抓手是课题研究,学校历来重视各级规划课题的申报与管理,力图课题运行的全过程都贯彻立足教学实践、解决教学难题、提供改革动力的目的。首先引导教师从教学一线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入手,来提炼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1.锁定学生学习

对于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开展高效学习的研究,始终是教学改革绕不过去的话题。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自主学习存在三大误区,误区一:自主变成自流——形而上学。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于是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讲,很忌讳“讲”,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成为平时教学的原则。本来一讲就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自主”,玩“捉迷藏”。认为这样避了“灌输”“填鸭”之嫌。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这些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误区二:教学求“表面热闹”——华而不实。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课堂参与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不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误区三:学生过度活跃——覆水难收。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有些问题与本课的学习任务联系不大或根本没有关系,教师不回答好像有点不尊重学生;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又要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故此课上学生一旦放开,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甚至无所适从,很容易造成教学任务完成不了。针对这些问题,本人提炼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课题开展研究,被立项为县“十二五”重点课题。

2.聚焦学科本质

陆同新老师立足数学学科,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四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概念进行研究,发现前三者早已深入人心,达成了共识,唯独“第四基”作为一线的教师绝大多数也只是知道有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一个名词而已,更没有多少研究。教师过度的关注着“事实”(知识与技能),缺失着“数学活动经验”。作为学习主体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实践少,因而基本活动经验相对缺乏。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什么原因,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数学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自身发展都呼唤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发掘出“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

3.突破惯有难题

作为音乐学科,它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既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又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技能。《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审美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导火线,是挖掘学生智慧潜能的动力。然而,兴趣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中国的教室里,从形体上看,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恰恰相反,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之躯体确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可以想象,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被无情的抹杀,他们对歌曲的欣赏和演唱的兴趣也就荡然无存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动学生在音乐情感体验中进行听唱演创,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让孩子的心灵与音乐融合得更加密切,从而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因此,李娜老师确立了“小学音乐‘以情激趣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力图用情趣破解教学的难题。

二、注重过程管理,为教学改革提供现实抓手

教育科研要做成真科研,就必须要注重过程管理,真抓真管,才能有预期的成效。特别是与现实的教学改革实践相结合,既进行研究,又改进工作,将“两层皮”变成“一回事”。我们积极打造“课题开放日”平台,为课题提供展示交流的舞台,同时将课题研究作为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持续推动。

1.推动全员参与

“小学智慧课堂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过程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策略、特征、评价标准,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中全组力量探讨研究一种教学模式,对教学实践活动或对已往教学改革实验进行总结,通过筛选、分析与整理获取原始资料,得到课堂教学的相关资料,并形成具有代表性的陈述性课例。对课例进行再分析,并加以整理、概括和提炼,形成具有典型性的分析性课例。在典型性的分析性课例的基础上,由教研组长执笔,形成智慧课堂学科教学模式。全校分学科一共构建了14种教学模式。在建模基础上全员参与说模,组织专题研讨。各教研组定期开展听课、评模活动,学校通过“点听随堂课”“行政预约课”及时了解各组研究情况。为了促进课堂研究的正常化,我们推出了“挂牌课”,利用每周四“课堂教学研究日”,挂牌执教,再组织评模评课。让全体教师投入到智慧课堂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中来,为后续的“真学课堂”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推动全程参与

为了解决学生“没内容写、不会写、写不好的问题”,学校从2011年开始开展“小学对话式作文课堂教学文化的研究”,课题组成员自始至终参与研究的全过程。每学期认真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落实课题研究的相关任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学期结束认真总结,写好一份阶段小结,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提高档案意识,不断充实课题运行资料等等,每位课题组成员一学期中至少要写好一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一篇教育教学随笔,踊跃向报刊投稿。研究中,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阅读与课题研究相关理论专著和教学文章,对核心概念“作文教学文化”进行文献研究,举行“作文教学文化”沙龙活动,广泛地搜集作文教学案例、教学实录,进行研读学习,用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组把“在阅读中生发作文”“写作文就像讲故事”作为作文课堂教学的理念,深入展开研究,构建对话式作文教学文化。这样的研究在马塘小学不是个案,而是群体规范。我们力图用让教师“深度卷入”研究的全过程来提高研究质态和质效。

3.推动全心参与

只有真心实意地开展研究,才可能有预期的研究成果出现,这是多年来我们坚持的价值观。“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组成员年龄普遍较小,还有不少的“新手教师”,一度陷入茫然境地。学校教科室及时伸出援手,从专业和专业精神两个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让课题组成员能静下心、沉下心来开展研究活动。在凝神静气中,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水平;深入调查现状,细致分析原因;立足课堂教学,寻求解决对策,得出了“四关注”(关注提问对象、关注提问内容、关注提问方式关注提问生成)和“四量度”(质量、适量、时量、度量)的阶段成果。

三、注重成果运用,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科研成果要注重转化运用,让研究不止步于研究,而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有生力量。马塘小学花大力气进行科研成果的校本培训,在教师观念、辅助手段、教学技术等方面重塑专业信念和能力,取得一定效果。

1.重塑专业信念

省“十二五”立项课题“布局调整后农村集镇小学教师群体优化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对于融入型教师、发展型教师、稳定型教师队伍建设分别有了专业信念教育和专业发展的路径。通过文化濡染,优化融入型教师队伍:运用同化效应达成文化价值认同,运用首因效应达成教学价值认同,运用光环效应达成科研价值认同。以文化认同为起点,落实行动为关键,造成融入型教师原有价值理念与学校文化价值理念的“合理冲撞”,促进教师在观念层面的改变和提高,产生出具有个体意义的新的价值认识。引领成长,优化发展型教师队伍:建立专业成长组织——青研组,定时、定点、定内容开展“相约星期三”活动。搭建专业成长的阅读、教学、写作平台,努力改造和丰富青年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供专业成长设计、诊断、评价支撑。重塑理想,优化稳定型教师队伍:两看——改变“动力不足”的心态。一是在讲述中重新“看自己”,二是准确定位“看目标”。两抓——提供“二次成长”的平台。一是抓好中年教师的继续学习,二是抓好中年教师的示范引领。两评——突破“转型升级”的瓶颈。一是年终考核中的人文关怀,二是开展“标杆教师”评选活动。通过以上举措,有力地将全校教师的心凝聚在学校,力量凝聚在教学和改革上。

2.延展信息支持

当今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借助市级课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我校在信息技术运用上组织全体教师在暑期集中培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翻转课堂理论,进行交互式电子白板技能、鼎易视频平台使用、微视频制作、英特尔未来教育课程项目等一系列培训。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有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学科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思考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使教师能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活动实现由传承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由“师本”向“生本”的转变,由教师教的过程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转变。

3.再造教学技术

在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中间,一定有技术的掌握转化。学校承担的市“十二五”立项课题“小学语文中生代名师课堂教学技术研究”将研究视野锁定在课堂教学范畴内,着重对智能形态的教学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即对软操作方法(直接针对内容的活动或动作的方法)展开研究,以区别于硬操作方法(针对工具或物资设备的活动或动作的方法,如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借助与名师课例探索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基本技术。搭建起小学语文中生代名师课堂教学技术结构模型,即自主研读文本技术、决策开发资源技术、活动设计组织技术、质疑解疑对话技术、评价指导提升技术、培养学生情商技术,结合实践提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技术的“四要素”,即拼音教学技术、诵读指导技术、课堂活动技术、课程开发技术,为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间搭建起桥梁。同时此项研究的视野也在逐步投注到别的学科,力图用一种更为落实和稳健的姿态来引领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从而突破封闭的牢笼,走上自主创新的教学之路。

通过抓实教育科研,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的进程。目前“真学课堂”正按计划有序推进,课堂生态,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近三年来,学校在县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均被评为质量金奖学校,先后获得市、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优秀教师群体等二十多项荣誉。在县教育督导、县综合评估、学业测试等考核中我校学生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得到上级领导部门、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学生发表文章334篇,获奖480余人次。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马塘小学)

猜你喜欢
课题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