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推结器在经阴道套扎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中的作用

2016-12-16 05:44李述剑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粘膜肌瘤出血量

李述剑



腹腔镜推结器在经阴道套扎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中的作用

李述剑

目的探讨腹腔镜推结器经阴道套扎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推结器经阴道套扎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操作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月经复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体温>37.3℃的有9例,对照组有13例,两组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均经处理后消退。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推结器经阴道套扎方法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保障患者远期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腹腔镜推结器;经阴道套扎;子宫粘膜下肌瘤

临床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中,子宫肌瘤占较高发生比率。传统因手术操作视野小,对位于宫颈管内、赘生物蒂部粗且深及易阻塞阴道的肌瘤进行治疗时,存在一定问题,手术风险明显增加[1]。随着微创医学的进步,腹腔镜技术逐渐完善,但宫腔镜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技术还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次研究应用推结器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80例,均为单发带蒂脱入阴道且可对蒂部触及者。依据B型超声报告、妇科内诊检查、临床症状确诊。年龄27~45(39.5±3.7)岁。治疗在月经干净3~7 d后实施,术前行常规心电图、凝血功能等检查,做好阴道清洁。行宫颈学检查,排除宫颈、子宫恶性病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方案,即超声参与引导,运用切割、捻转、娩出等手法将子宫肌瘤切除,体积>3 cm者,可纵向将肌瘤切成数块,使体积缩小,再用上法切除。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3 d,以预防感染。3 d后口服产妇康等药物,以助子宫收缩,术后1个月内禁性生活,肌瘤较大者,术后3个月内禁性生活。

1.2.2观察组本组在手术中应用腹腔镜推结器,患者取截石位,应用Dexon1号线自制Roeder套圈,将宫颈钳穿过套圈,钳夹宫腔赘生物,并将瘤体向下牵拉,充分暴露结扎部位。对于肌瘤蒂部位置较深而难操作者,可用宫腔镜充分暴露肿瘤蒂部。术者另一手放进推结器将线圈一端向肌瘤蒂根部推进,边向蒂根部推进边行收紧处理,顶到蒂根部时拉紧线圈,拉紧注意力度均匀适度。利用助推器保持对套圈张力,并判断套圈位置是否准确,并用手探查是否有无对邻近组织误扎,如套扎线圈效果不佳,可剪断线圈,重新操作。对较大肌瘤,套圈扎紧见瘤体色泽变白时,可用电极在距结扎线0.5 cm处切断瘤蒂,自宫腔取出。为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不管赘生物大小,套扎术每次实施时,至少2~3次,避免线结出现脱落或松动的情况。余下部分肿物再用2个线结套扎,以避免术后出现出血情况,并阻断残余瘤体血运,加快瘤体坏死脱落。手术结束后,对瘤体血运、出现脱落的情况、阴道流血情况进行观察,依据需要,可在必要时套扎后1~2 d,再行1次套扎。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体温,超声波复查情况,月经复潮时间。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及月经复潮时间比较见表1。观察组手术操作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月经复潮时间短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及月经复潮时间比较±s)

2.2两组患者体温及复查情况比较术后体温>37.3℃的患者观察组9例,对照组13例,均经处理后消退。1个月后复查B型超声,观察组有清晰子宫内膜线,肌层为均匀回声;对照组子宫肌层有强回声斑4例,宫腔有残存肌瘤1例,未进行特殊处理,随访3个月,复查症状消失。

3 讨 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在腹腔镜推结器作用下,经阴道对蒂部套扎,为经自然体腔的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将肿瘤的供血切断后,切除肿物,切除术中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减少,在处理小的赘生物时,甚至不会出现出血情况,待残留蒂部因缺血而坏死、脱落,即可发挥治疗作用[2]。针对根部粗、大、血运较丰富的肌瘤,隔天再实施套扎线圈操作后,切断肿瘤供血后,再将肿物切除,同样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出血量。若为宫腔内的肌瘤,未向宫颈外口脱出,或蒂部较深,未有效触及时,此术式不宜采用,患者严重贫血时,需对贫血状况纠正,再实施手术[3]。本次研究选取的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推结器手术应用中,手术操作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B型超声复查,观察组有清晰子宫内膜线,肌层为均匀回声;对照组子宫肌层有强回声斑4例,宫腔有残存肌瘤1例,未特殊处理,随访3个月,复查显示消失。提示采用推结器经阴道对子宫粘膜下肌瘤套扎后,再行切除操作,明显减少了出血量,套扎小的赘生物后,再行切除处理时,甚至无出血,患者疼痛轻,术后恢复快,防范了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成本低、治疗彻底,可发挥对子宫的保留,达到微创的目的。手术适应症广,有更多的患者可从中受益,进而保障了妇科临床手术质量,维护了患者权益。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阴道有少许分泌物11例,一次月经干净后阴道无明显排液,对照组术后3 d阴道有少许出血,渐转为淡红色血水,后转为无色及黄色水样排液,最长可达2个月,症状较明显18例。

为确保预后,要求助手与手术医师配合需密切,手术医师需对套入技巧严格掌握,应用放环叉对推结器将线圈于蒂根部放置予以协助,手术医师需用手对线圈位置探查,了解正确性,可靠后,再行收紧结扎操作[4]。若瘤体过大,对术野造成阻塞,需先行部分切除处理,再套圈。伤口在此时有较大出血量,故各项操作需快速[5]。针对残留的蒂部留取时,不宜过长或过短,以防组织出现萎缩后,线圈自然松动脱落,诱导出血的情况发生,或蒂部组织残留过长,为组织血运创造了条件,促赘生物生长能力恢复。若肌瘤未脱出宫颈外口仍在宫腔内,或蒂过宽不适合用此项手术和蒂过深未能触及者,建议患者应用宫腔镜电切除治疗,严重者,可行子宫切除术,以发挥根治作用[6]。术后注意事项同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收治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推结器经阴道套扎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机体尽快恢复,对保障远期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1]贾喜菲,宋静慧,萨日娜.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结合带的超微结构变化及Cx43表达[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9):8688-8695.

[2]马小明.腹腔镜推结器及Roeder结套圈法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46例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135.

[3]张宪军,田瑛.应用腹腔镜推结器套扎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81-3482.

[4]潘颖梅,邢建红,陈燕,等.腹腔镜推结器经阴道套扎子宫粘膜下肌瘤和息肉的临床疗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218-1219.

[5]詹玮玲.腹腔镜推结器经阴道套扎巨大子宫粘膜下肌瘤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2013,11(2):305-306.

[6]梁小群,李奇艳,冼艳丽.应用腹腔镜推结器经阴道套扎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和息肉[J].广东医学,2012,33(12):1745-1746.

(2016-01-21收稿2016-05-22修回)

(本文编辑刘喜元)

618217四川省绵竹市土门镇卫生院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 737.33B

10.16485/j.issn.2095-7858.2016.03.045

猜你喜欢
粘膜肌瘤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