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兽医结合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

2016-12-16 10:29梁志松福建省龙海市榜山畜牧兽医站363100
福建畜牧兽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病患猪中西

梁志松 福建省龙海市榜山畜牧兽医站 363100

中西兽医结合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

梁志松福建省龙海市榜山畜牧兽医站363100

猪附红细胞体病近年来发生较多,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及规模猪场的经济效益。采用以中药为主的中西兽医结合方法防治,严格隔离病猪,实行全群给药,取得满意的效果。

猪附红细胞体中西兽医结合全群给药隔离

猪附红细胞体病近几年来在中小型规模猪场发生较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该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散在、热性、溶血性的人畜共患病,具有发病快、病程长、病死率高等特点。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症状是贫血、黄疸、溶血、高热及母猪生产力下降,因而严重影响规模猪场的经济效益。笔者长期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从事临床诊疗20多年,在实践中总结出用中西兽医结合方法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病原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有环形、球形、卵圆形,也有呈顿号形、杆状等形态。附红细胞体多数寄生于细胞表面,也有在血浆中呈游离状态,虫体附着于红细胞后停止活动。猪附红细胞体多数呈环形,少数呈球状、杆状。附红细胞体对苯胺色素易于着染,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瑞脱氏染色为淡蓝色。附红细胞体对低温冷冻有较强抵抗力,但在干燥条件下抵抗力较弱,而对化学药品则比较敏感,消毒药几分钟就可以将其杀死。

2 流行病学

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猪群中附红细胞体病也广泛存在,该病感染具有相对宿主特异性。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同时呈地方性流行,且具有复发性。附红细胞体有接触性、血源性、媒介昆虫、垂直传播等感染途径,猪只发生附红细胞体病一般与季节关系不大,但以夏秋或雨水较多季节发病率较高,这与各种吸血昆虫活动频繁高峰时期有关,因虱、蚊、螯蝇是传播该病的重要媒介。该病多数是在从外地购进仔猪的情况下发生,因猪只身处异地,环境不同,处于应激状态;也有可能因消毒工作未做好,致吸血昆虫(蚊、蜱、虱、蚤、蠓等)叮咬猪只,造成传播感染;仔猪发病多在出生后40~50 d,仔猪和生长速度快的架子猪病死率较高,母猪感染也较严重。

3 临床症状

哺乳猪、怀孕母猪、受到高度应激的育成猪易发生附红细胞体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升高至41~42℃,食欲不振,精神萎顿,黏膜黄染,贫血,背腰及四肢末梢瘀血,淋巴结肿大等,并可出现呼吸加快,腹泻,生殖力下降。急性患猪排血尿,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扎堆,气喘,腹泻,粪便呈黑红色,死亡率高。慢性患猪表现为逐渐消瘦,皮肤苍白有瘀斑,体温40.5℃以上,呈稽留热型,不食或食少,喜卧湿地,眼睑水肿,耳尖出现紫红斑。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弱仔。母猪皮肤苍白,受胎率低,发情推迟或不发情,少乳或无乳,乳房及阴部水肿1~3 d。

4 剖检变化

死亡猪病变广泛,可见黏膜、浆膜黄染,弥漫性血管炎症,主要变化为贫血和黄疸。患猪腹腔积液,液体呈淡血色,皮下出血,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且肝脂肪变性,肝有实质性炎症和坏死;脾肿大、质地柔软;肠系膜淋巴结坏死,肺、心、肾都有不同程度炎症变化;皮肤及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在皮肤的一些部位可见较大面积紫红色斑块;切面外翻;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心壁簿。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采集患猪新鲜血液,直接镜检或进行血清学试验。

6 治疗

对该病应注意早期用药,以提高疗效。建议规模猪场采用中药口服为主,西药注射为辅的治疗方法,并对假定健康猪给予中药口服预防,务必全群给药。

6.1隔离、消毒、无害化处理先将发病猪只进行隔离,然后对猪舍进行严格彻底消毒,1次/d,连续消毒7 d;病死猪及污染物、粪便按照兽医卫生要求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杀灭病原体。

6.2中药可全群用药。方剂为黄连、金银花、黄芩、黄柏、连翘、夏枯草、黄芪、玄参、柴胡各7 g,板蓝根20 g,穿心连25 g,蒲公英15 g,甘草5 g,共研细末均匀拌于饲料中喂服,该剂量是1头成年猪的用量。1次/d,7 d为一个疗程,视患猪恢复情况,再决定是否进行第2个疗程。

6.3西药目前治疗该病的药物比较多,但作用良好的西药较少。患猪可按每千克体重用15~20 mg复方对甲氧磺胺嘧啶注射液配合1~3 mg强力霉素注射液,以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0.1%以下浓度,缓慢注入,1次/d,连用3~5 d;或按每千克体重用4~7 mg血虫净、黄芪多糖注射液0.2~0.4 mL、2~5 mg头孢噻呋,深部肌肉注射,1次/d,连用3~5 d。在治疗过程中,若按每千克体重配合使用2 mg牲血素、3 mg维生素B12,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中后期在使用血虫净时注意要同时使用保肝利胆药物,在疾病恢复期可配合使用维生素B、维生素C等药物,以提高疗效。

7 病例介绍

2015年8月17日,龙海市榜山镇田边村陈某规模养猪场,存栏母猪12头、育成猪112头、仔猪27头。主诉:在7 d前有2头母猪于产仔后第3 d均出现发热、食欲减少,自行采用抗生素和退热药治疗多次,病情不仅未见好转,发病猪只却逐渐增多,育成猪及仔猪共发病30多头,已有3头仔猪死亡,特来求诊。诊查:患病母猪和育成猪体温升高至41.7℃左右,仔猪41.0℃左右;所有患猪精神沉郁,厌食,咳嗽,气喘;母猪和育成猪皮肤毛孔可见淡红色汗汁,尿液呈深浓茶水样或深褐色,眼结膜黄染,母猪外阴水肿,泌乳下降,仔猪扎堆,背部皮肤及耳夹发紫,眼睑水肿,耳廓条状瘀血,腹泻,触摸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剖检:病死猪体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黄染,血液稀薄,肾肿大,肝、脾轻微肿大,胸、腹腔积液,皮肤及可视黏膜苍白、黄疸。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情况及取发病猪只颈静脉血液送实验室进行鲜血压片检查,经分析诊断该猪场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治疗:及时隔离患猪,并采用上述中西兽医结合方法治疗;对假定健康猪全群投服中药,同时加强该猪场各项管理措施,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第8 d后随访全场猪只正常。

8 小结与讨论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关健在于抓好饲养管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猪只应激情况发生。努力营造适宜猪只生活的各种环境,猪舍确保通风、采光,保持猪舍及饲养用具卫生。制定良好的驱虫消毒制度,定期进行消毒驱虫,杀灭蚊蝇、猪虱等吸血昆虫。提倡实行自繁自养,尽量减少从外地、外场购进猪只,对已发病的猪场,患猪及时采用中西兽医结合方法进行隔离治疗,病重猪务必坚决淘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近年来,笔者在榜山镇田边、坂头、翠林等多个规模猪场推广猪附红细胞体病预防工作,效果明显。

B

1003-4331(2016)05-0082-02

猜你喜欢
体病患猪中西
浅谈断奶仔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诊断与防治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一起猪回肠炎的诊治体会
不可轻视的猪附红细胞体病核心思路分析
“双栖”画家孙志纯 行走风景 融会中西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