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服装设计中的跨文化美学

2016-12-16 21:43
纺织报告 2016年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袁 琳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浅谈中国服装设计中的跨文化美学

袁 琳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本文通过比较美学研究不同文化规范下服装中的跨文化美学,探讨人类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提出中国服装设计要立足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的独特性,融入到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的状态中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复兴之路,才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文化美学;比较美学;传统文化;跨文化美学

Talk on Intercultural Aesthetics of China Fashion Design

YUAN Lin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Henan 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 By comparative aesthetics study Intercultural aesthetics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norms clothing in this article, discuss different human values and aesthetic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put forward that the Chinese fashion design cultur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and integrate the unique of nation philosophy, humanistic spirit, moral philosophy unique into the state of multicultural world, take the road to recovery cul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enhance national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enhance Chine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fluence.

Key words cultural aesthetics; comparative aesthetics;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rcultural aesthetics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以及将共同规范符号化的产生、传承、传播和得到认同的过程。服装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之一,是设计者对现实生活、精神世界的意念理想和心理感受的综合反映。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民族地域、语言文字、音乐绘画等反映人类活动的艺术创作都属于文化的范畴。服装设计是随着人类造物与创形活动以来,解决人穿衣生活体系等诸多问题的创造性计划,更是反映时代特色、为追求衣生活之美而进行艺术创作的人类实践活动。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文化不同,对服装的审美感受、审美态度和审美理想也都各具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梦”,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华民族复兴不是复古,既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古往今来文化的积极因素,融合各民族和各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后创新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服装产业高速发展,但面对近年来服装产业经济新常态,服装产业亟需从“中国制造”升级转型为“中国设计”,走文化复兴之路,设计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跨文化美学风格的服装。

1 比较东西方文化规范下产生的审美价值标准

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会受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等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影响而形成与众不同的服装审美判断,并以此为审美标准规范自己的服装形象。比较东西方服装设计的审美观,带有唤醒性质。张法在《比较美学:中国与世界》中说:“通过比较,把研究者从已有的方式中唤醒,使之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它通过引进另一不同的体系,对原有的理论范式进行一种根基性的突破,而走向一种更广大的新境界。”

19世纪下半叶法国的查尔斯·沃斯Charles Worth是第一位出售设计图给生产商,并请真人模特展示宣传服装的设计师;20世纪初法国的保罗·波列Paul Poiret通过宽松简洁的连衣裙,彻底把女性从禁锢的紧身胸衣中解放出来;从此夏奈尔、圣洛朗等更多的服装设计师崭露头角。欧美发达国家服装设计师从审美实践出发,注重服装文化创新,为对服装审美有强烈追求的人群服务,他们引导时尚潮流,形成西方文化规范下的审美价值标准,一直掌握着时尚流行的话语权,每年两次的时装周,以西方中心论的霸气向世界多元文化传播代表自己文化规范的审美价值标准。

中国对美学原理的研究是引进西方美学,受马克思加康德的古典哲学思想和西方现代美学影响而产生的,中国人的审美价值标准也是崇尚西方时尚,充斥服装市场的“设计”多是对国外品牌的“人云亦云”,中国传统服装服饰在与西方文化规范下产生的审美价值标准的碰撞中,逐渐迷失自我。我国服装产业依靠廉价劳动力投入和大量资源消耗融入全球价值链,承接国外品牌服装加工环节,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服装的审美判断缺乏本自我认同感,民族自信心不足,国民消费外散。全球知名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发布的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中国消费者依旧热衷于奢侈品消费,海外购的热度持续上升,海外奢侈品购物的整体涨幅为10%。

2 通过比较美学探讨服装设计中的跨文化美学

美学是探究人类审美活动的学问。文化美学探讨文化与美学的关系,注重跨文化美学的比较研究。研究服装中文化美学,要探究人类基于社会、民族、宗教信仰等历史积淀下来的服装审美实践,比较人类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中国美学界张法提出美学与文化模式的问题,认为:“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通过比较显示出各个文化中的美学为其它文化中的美学所不能替代的独特性,而美学真理是从各个文化的美学的独特性中分别表现出来的。” 2000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主办了“当代美学的跨文化前沿”国际会议。2007年在土耳奇第17届世界美学大会“在文化间架桥的美学”的主题,宣扬比较美学,关注多元文化差异研究。

2.1 服装设计师作品中跨民族的文化美学

服装是审美经验、审美意识的物态化,是一种人与服装、主客观双方不分彼此的“体验”,人的美与服装的美互为交融、相辅相成。从浅层文化结构看,服装的款式、色彩、图案、材料、配饰,带给人显性的可视的形式美感;但从深层文化结构看,人类着装的审美意识是由多元文化组成,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审美实践,审美价值标准也不同。祖先是苏格兰人,出生于英国伦敦的服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2003年身着苏格兰民族服装在白金汉宫接受由英国女王亲自颁发的“大英帝国最杰出司令”勋章。苏格兰拥有很大程度的自治,但在外交、军事、经济等事务受英国国会管辖。Alexander McQueen2006年秋冬“Widows of Culloden”系列,悠扬的风笛声把人们带到了18 世纪“詹姆斯起义”时期,经典苏格兰红色格纹毛呢搭配黑色蕾丝的复古造型,带来苏格兰贵族的浪漫气质;但冰冷的灰旧色调的领圈、袖边和裙摆的层叠荷叶边,无光泽的面料的维多利亚风格刺绣连身裙,华丽与凄美交织,寄托了设计师民族情怀和对苏格兰被强行统一的同情与反思。

Alexander McQueen冲破传统美学对“美”的定义,大胆运用各种亚文化,完美地糅合怪诞、惊悚、愤怒、忧郁、凄美、梦幻、颓废、浪漫等不同风格,力图从美学的视角,分析战争、掠夺、色情、暴力等等文化现象,用服装艺术直击人们内心的灵魂。2005年春夏Alexander McQueen的“It’s 0nly a Game”系列,以1975年电影《悬岩上的野餐》为灵感来源,影片中受英国殖民教育的澳洲女学生,在山顶离奇失踪,犹如梦境般神秘的故事没有结尾,但作品中英国对澳洲的统治却让人反思。该系列作品象是在下国际象棋,淡黄服装栗褐色头发的拉丁美洲人,对弈浅青绿服装的红头发苏格兰人;奶茶色质朴动物纹样的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对弈身穿白色爱德华时期风格的蕾丝衬衣、深色领结和制服短裙的英国学生;暗喻“人生如戏,世事如棋”。Alexander McQueen用饰有日本锦鲤纹样的美式橄榄球头盔护肩,搭配紧身和短裤服、和服腰带,象征“车”;用有拼接装饰的日本和服领飘逸大摆长裙,象征“后”;用硬质紧身连衣裙搭配马尾毛流苏,象征“马”,露出肩部的精美刺绣的传统和服上衣、层层褶裥的硬挺廓型超短花苞裙,搭配模特头顶的中国传统山水亭台造型的木雕头饰,象征着“王”。Alexander McQueen借助服装中的跨民族文化符号,描绘事件、展示场景,抒发自己的思考、判断和理想,以时尚的着装方式和审美意象的结构处理,在设计作品中演绎了跨民族的文化美学。

2.2 服装设计师作品中的跨历史时期的文化美学

各种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不断碰撞与融合。意大利大约90%的人是天主教徒,教信仰的兴盛伴随着艺术创作的繁荣,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组合Domenico Dolce 和Stefano Gabbana在服装设计上大量的采用历史和宗教的元素,使Dolce & Gabbana成为最具意大利特色的服装品牌。2013年春夏秀场,服装上以红、黑为主色调搭配金黄、湖蓝,印着头戴饰有各色羽毛绒缨顶盔的古罗马战士手拿着宝剑、盾牌的戏剧木偶形象,和印有的宗教中天真可爱的圣婴形象的服装,带给人轻松愉快的文化体验。

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设计师Dolce的故乡是意大利西西里岛,处于地中海中心,公元前241年是罗马帝国的一个省,战略位置使其成为历史各个政权的必争之地,跨文化交会点的历史和神圣的宗教信仰,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的契机和动力。535年西西里岛被拜占庭统治,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宗教艺术方面盛行马赛克镶贴壁画;2013年Dolce & Gabbana秋冬秀场,服装上金色马赛克壁画的印花图案,黑色蕾丝刺绣、黄金宝石镶嵌象征皇权的皇冠发饰、耳环和项链,营造出历史文化积淀的辉煌瑰丽感。2014年Dolce & Gabbana秋冬秀场,灵感源自1060年西西里岛被法国诺曼人统治的年代,神圣的宗教元素、华丽的金属镶嵌工艺依旧,又融入更多中世纪的森林、城堡和骑士精神等元素,服装上装饰着天鹅、狐狸、猫头鹰、花枝藤曼和神秘钥匙图案的丛林仙子,身着红色带绒帽皮草大衣的小红帽,头戴镶满水晶宝石头盔的中世纪性感女骑士,仿佛一场魔幻的中世纪童话之旅。西西里岛1412年被西班牙统治,2015年Dolce & Gabbana春夏秀场上,伴随着经典的《卡门序曲》,热情似火的红色康乃馨与红玫瑰刺绣图案扑面而来,传统西班牙斗牛士服装中的经典盘绳绣和金色闪光皮革绗缝凸起的心型图案镶嵌工艺,让人沉醉于服装中多元文化美学的魅力。

3 中国服装设计中的跨文化美学

同一种文明可以存在于多个民族,同一民族也可以存在不同的文明,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朝代更替,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和而不同。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帝国,1271年忽必烈根据《易经》中“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定国号为大元,元朝统治者对各种思想兼收并用,尊重并鼓励各个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甚至还包容和接纳欧洲文化,准许欧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元朝时期,东方的汉传佛教、喇嘛教、道教、白莲教,西方传来的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与犹太教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014中国服装品牌NE·TIGER服装秀场上,草原绝技“呼麦”杂糅着西方音乐元素带领人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鼎泰盛景的大元,蓝色元青花瓷图案和精美刺绣蕾丝面料在西方传统的鱼尾晚礼服上完美融合;传统的云锦、缂丝织物搭配时尚的丝绒、皮草、蕾丝;不同深浅的蓝色丝绸上,传统的苏绣结合西方的蕾丝刺绣、珠绣、立体丝带绣,既有元青花瓷器中色彩与图形的魅力,又表现出华夏文明兼容并蓄的气韵。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峰会,是沟通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主办国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机会。从1993年西雅图APEC峰会开始,与会国领导人都要身着会议主办方的民族服装,让峰会具有更加非正式的特点。1994年在印尼,总统苏哈托为每位领导人量体裁衣制作了蜡染印尼衬衣。2001年在中国上海,各与会国领导人身着经特殊工艺改良的织锦缎面料现代中式唐装。2003年在泰国曼谷,各与会国领导人服装用的是皇室的专属织物泰丝,织入金丝的丝绸上面绣着大象、孔雀和狮子的泰国民族服装。2004在智利圣地亚哥,各与会国领导人身披绣有麦穗、鸟、黑莓、葡萄类等带有智利特色的动植物图案的套头牛仔披肩“查曼多”,披肩精美奢华且织造工艺复杂。2014年11月北京APEC峰会领导人身着“新中装”在水立方合影留念,服装款式上,采用最古老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连肩袖、盛行于清朝的立领、盘扣、镶滚,商代出现盛行于唐宋的开襟等元素;色彩上采用端庄稳重的故宫红、靛蓝、孔雀蓝、深紫红、金棕和深棕;面料上,APEC领导人所着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花万字纹宋锦,具有低调内敛的哑光特点,色泽华丽而不炫目,领导人夫人所着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绒经起花结构的提花绒织漳缎,走动时熠熠闪亮,优雅华美;服装图案纹样上饰宋代已出现的海水江崖纹寓意吉祥,传达出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美好愿望。2014年APEC峰会领导人的服装,将几千年中国服饰特征融会贯通,体现了儒雅、包容的大国风范,其根为“中”、魂为“礼”,但其款式造型为“新”,跨时期跨民族的将传统特色融合了现代审美意识和流行时尚,创新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我国服装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出现的新时代文化精品,展现了中国的软实力。

4 中国服装设计要立足传统文化美学增强民族自信心

全球化的时代,从西方近代艺术的中心论,到各非西方文化艺术的百花齐放,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将更加平等。中国服装设计单纯依赖学步西方,只会亦步亦趋;只有立足我国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将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的独特性,融入到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状态中去,才能激活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积淀和创新精神,强化中华文明的自我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提升中国在文化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2009年在法国罗浮宫的服装秀场上,罗峥设计的印有旧上海的香烟女郎、旧海报女郎和中国工笔花鸟等图案的晚装,被用于法国“克利翁名媛舞会”贵族少女成人礼的指定服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2011年国务院新闻办筹拍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纽约曼哈顿时报广场循环播放,宋祖英、章子怡、张梓琳等明星模特身着NE·TIGER的“华服”,诠释了端庄典雅、高贵大气的东方韵致。马可在2007、2008连续2年受邀参加法国巴黎高级时装周,2013年为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首次出访而设计的深蓝色双排扣大衣及手袋,更是受到国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2014年3月22日晚上,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在王宫为习近平主席到访举行盛大国宴,在这场欧洲王室盛装宴会上,习主席夫妇首次着中式礼服亮相,演绎中华文化风采,更展示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2015年美国白宫国宴,习主席身着立领“新中装”,胸口的丝巾与彭丽媛的中式礼服同为湖蓝色,彭丽媛的中西风格结合礼服长裙,完美的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雅和婉约。

新的全球化的美学正在重建,审美价值标准正在逐渐走向多元化的时代。中国服装设计只有立足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在与西方文化规范下的审美价值标准的碰撞中,散发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影响力,才能融入全球多元文化,与多元文化共存;只有将中国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音乐艺术等文化资源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才能将提高人民的文化消费层次、扩大文化消费领域,引领新的时尚潮流,对全球时尚流行产生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而转化为影响世界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张 法.比较美学:中国与世界.江西社会科学[J].2006,1.

[2] 袁 琳.时尚杂志中服饰审美价值标准的本土化传播.新闻战线[J].2015,8.

[3] http://www.199it.com/archives/432393.html.

[4] 张 法.中西美学原理体系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四川外语学院学报[J].2007,23.

作者简介:袁 琳,(1976-),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讲师,江南大学硕士(毕业院校),主要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S941.2

投稿日期:2016-01-12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