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管理

2016-12-16 11:57孙雨濛
商业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坏账账款信用

孙雨濛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管理

孙雨濛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我国的经济进入了飞去增长的阶段中,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赊销模式成为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这也造成了大量应收账款的产生,拖陷了企业现金流量,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风险。企业应通过完善应收账款考核指标,健全考核系统;填充企业现有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上的短板;客观评估客户的信用情况;执行会计制度办理业务,完善坏账准备金制度;合理的使用法律武器等措施,以此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降低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管理;对策

一、企业应收账款综合概述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经济增长的上升期,各个行业的市场竞争也不断增强,行业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买卖双方的地位也在发生着交换,由单一的卖方市场向多元化的买方市场过渡。在这种发展的大背景下,赊销作为企业扩展销售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拉拢大批客户来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赊销方式固然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大笔的应收账款,这也意味着无形中加剧了企业的运营风险。应收账款作为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一旦企业的应收账款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很可能导致企业运营资金链吃紧断裂,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且企业债务问题将会以多米诺骨牌的形式持续性出现,该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债务问题随之出现,导致严重的三角债的尴尬局面。而至于在收账过程中一旦部分应收账款成为无法收回的坏账,将会对企业的实力和资产造成不可小视的冲击和影响。因此,企业方面重视应收款的的管理势在必行,及时的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收账款体系。

(二)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分析

1.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应收账款的赊销方式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着直接关系,在市场经济的体系下,无疑提高了应收账款的生存空间。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应收账款成为企业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手段之一。在资金链紧张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的背景下,它应收账款无疑是成本投入最少,回报率大的占领市场手段。尤其是在各行各业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的当下,企业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对商品进行推广抢占市场份额。同款商品在销售价格、制造工艺、售后服务等等同条件下,延迟付款成为该款商品的加分点,大面积的吸引客源,打造市场品牌,抢占市场份额。以降低赊销信用的标准来抢占市场份额,同时与批发商和零售商争夺同等销售效果,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中安身立命的重要方式之一。

2.企业管理水平低,应收账款风险加大。应收账款作为企业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不言而喻。一旦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笼,对企业流动资金将会造成严重影响。然而我国的应收账款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上升期才正式的被应用于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因此部分企业对债权资产方面的风险性了解少之又少重视度不够,单方面将企业财务的角度的实现收入与企业完成产值做等同对比,这就为以后应收账款资金回笼埋下了巨大隐患。其次由于货币资金的收取工作结构复杂,涉及类别部门诸多,加之企业内部没有落实个人责任制,给部门之间推卸责任创造了机会,加剧了现有资金回笼的难度。第三就是目前国内部分企业风险意识低,对应收账款方面缺乏足够的了解和重视,加之企业在该方面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只考虑在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快速打开市场,疏于对应收账款的风险评估工作,为应收账款资金回笼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我国应收账款风险防范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

赊销方式随着市场竞争价格战之后,企业的又一卖点。虽然中国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是针对应收账款方面的信用管理体系还处于萌芽期。信用管理制度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对于应收款帐方面的管理需求。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信用评定部门,其信用评定和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跨越的。然而由于企业和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没有进行捆绑合作,交易考核由企业内部进行信用评定,为坏账的出现提供了温床。因此企业内部如何完善信用等级评估,实现客户信用评估资源的共享成为解决企业内部信用制度缺席难题的破题口之一。

(二)企业防范风险意识薄弱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面临转型,由以往的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行业竞争极具上升。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难免急于打开营销局面,抢占市场份额以先入为主的销售理念,大面积铺摊商业信用促销。赊销方式在当下成为主流,然而由于企业对付款人资信状况调查不全面,贸然与客户签订赊销合同,导致了坏账的频发,给企业的经营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合同签订后由于承诺给客户金额较大的信用额度和时限较长的赊销期限,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将未入账账面也进行了统计,因此业绩呈现的高收入、高利润的现象。赊销方式固然是低成本投入的抢先市场份额的一种,但是一旦信用方信用毁约,企业将是最大的受害者和承担者。然而由于大部分企业的被销售业绩麻痹,往往忽略了赊销所带来的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没有意识到赊销背后带来的风险,重视销售业绩,却没有考虑过该方式导致客户拖紧了企业大量的现金流量,然而目前部分企业还没意识到应收账款的风险。其次,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应对风险机制,企业的客户信用评估机制刚处于发展的初期,在风险防范机制,风险嫁接等问题上都处于留白期。这都导致了在坏账发生时由于企业内部资产抵债业务不成熟,处理方式不当造成对企业资金的大量流失。因此如何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意识成为应收账款管理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国内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健全,这与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复杂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没有彻底落实责任制,给了各部门间相互推脱的借口,项目不清,销售和核算脱节等问题尤为突出。首先企业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相对独立,然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项目的运营难免出现交叉,加之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和交流导致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的频繁出现,无形中为坏账提供了滋生的温床,给企业的风险防范和监督工作造成了巨大困扰。其次由于部门之间的绩效考核标准不同,比如销售部门更重视销售业绩,对应收账款以及其背后的风险性没有进行过多的关注和重视,自然对资金回笼问题和坏账发生对企业造成的威胁纳入交易发生的考虑条件中。而企业的财务部门主要任务就是核算账目,对账龄进行分析归类,而在应收账款是否及时回笼问题上却没有加以过多的关注。财务部的账务模糊导致销售部门不能及时掌握跟踪购货单位的欠款回笼状态,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漏洞显而易见。

(四)企业法制观念淡薄

企业应收账款在当下社会的风险不断增加,时刻警醒着企业对该方面的重视。在坏账频发的当下,首先企业自身没有收账的意识,也没有对账目风险的危机感认识造成了应收账款资金不能及时回笼的高风险,其次就是合作方的信用评估不到位,也间接给不良企业提供了欠账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法律意识不够强烈,部分企业的法制观念淡薄。调查显示部分企业在一些合同纠纷中大多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拖欠的应收账款,部分企业甚至依赖于私人要账机构来解决问题。企业法律意识的薄弱一方面而言助长了合作企业不守信用的拖欠行为,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给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部分些企业在坏账以后,出于对地方保护、关系网的存在以及诉讼的成本效益的综合考虑原因,放弃法律手段维来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种方式无法从根本上从修缮应收账款产生的人为因素,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

三、针对应收账款风险防范和管理提出的相应解决办法

(一)完善应收账款考核指标,健全考核系统

为防止应收账款坏账率,企业应该完善现有的应收账款考核指标。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应收款项考核的指标过于单一,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绝对数指标,而相对指标方面却仍处于留白阶段。建立完整健全的管理体系势在必行。第二企业方面可以将应收账款考核指标与员工的考核系统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将营销业绩与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挂钩,也可以将应收账款与员工的福利进行捆绑。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紧紧的结合在一起,打破当下利益分配分散独立的局面。冲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又保障了应收账款的清收情况随时得到关注和追踪,从根本上解决应收账款被忽略的纰漏问题,大大降低坏账准备的数额,保障企业资金正常运转。

(二)填充企业现有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上的短板

目前部分企业没有落实应收账款的责任制,导致坏账发生时企业部门之间相互推脱责任,对于企业而言将是最大的受害者。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应该将应收账款落实到个人,及时跟踪合作方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这样坏账带给企业的损失也会大幅度减少。第二企业可根据内部监督存在的短板来设立不同级别的监督部门对应收账款来进行监督和管理,完善企业内部资金的回收和管理,各赋其职,提高原有的工作效率。另外企业可以通过收账款经手人回收账款的效率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估,充分发挥激励制度的作用,打破应收账款难以回笼的艰难局面,让欠款的回收工作事半功倍,弥补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短板。

(三)客观评估客户的信用情况

应收账款的风险与客户的信用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在合作伙伴的不慎选择将会导致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然而由于目前大部分企业对赊销的客户信用调查往往不够深入,对客户的信用资信掌握不完全,因此其根据客户等级建立信用等级档案资料不够准确。目前信用等级划分主要分为三级一级是大型企业,由于企业资金雄厚发展悠久,其信用状态最为良好,没有应收账款拖欠现象;二级公司的财务管理则是相当规范,其赊欠次数减少,虽然经过催交但归还状态良好,一般二级公司大都是中型企业;三级公司财务管理缺乏规范性,这也导致其信用状况较差,拖欠应收账款问题较为突出,三级公司大都为中小型企业。因此企业在开启赊销模式时要形成一定的信用档案库并对其档案状况按时更新,让其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得到飞速的成长。企业可以考虑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形成一定的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利用金融机构在信用评估的优势辅助企业在客户信用情况进行建设和完善。

(四)执行会计制度办理业务,完善坏账准备金制度

由于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赊销模式在短期内成为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措施。企业在赊销模式下,要严格执行会计制度业务办理,完善坏账准备金制度,做好坏账发生时的接应工作。首先,要求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办事,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核算。其次,为防止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以权谋私,在岗位的设置上要处于互相牵制的关系,将权力进行分散,而不是集中于一个部门的一个岗位中。另外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要对员工的素质进行审核和筛选,使得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得到保障,严肃处理职业素质缺失的工作人员监守自盗继而给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第三,企业应该及时分析在期末各项应收账款的可收收性,及时预估可能产生的坏账对企业流动资金造成的经济损失,完善坏账准备金制度,进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第四,企业的赊销经济业务要签订规范严谨的销售合同,这就意味着合同签订前,双方都应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与享有的权利有着明确的了解,避免日后催缴还款的尴尬局面发生。企业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满足合同法的要求与规定,对合同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付款形式、付款期和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金要明确详细在合同条款内做出记录和解决办法。一旦违约情况发生时,即可在合同规定的有效期间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企业要设置相关监管部门并派遣相关人员对销售合同进行监督管理,加快债务催缴效率。

(五)合理的使用法律武器

应收账款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当坏账发生时,企业需要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企业签订合同初期要对各部门进行总结归纳,细化合同的内容。目的是为了合同双方明确承担责任和行使的权利,因此更要对违约条款细则进行明确规范。而当合作方陷入债务危机而没有能力偿还债务的情况发生时,企业要及时启动债权人申请破产程序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其次企业要形成法制意识,当下大多数企业法制意识淡薄,在应收账款遭长期拖欠的情况下,没有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因此企业方面要强化法律意识,通过法律的诉讼方式将自己的损失降至最低。

[1]朱卫娟.浅析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和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4(30):233

[2]李杰,张媛.企业应收账款风险与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4(33):44-45

[3]陈婷婷.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企业导报,2015(1):146-148

[4]于亚秋.试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时代金融,2015(3):116+119

[5]杨晓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中国商论,2015(25):33-35

[责任编辑:潘洪志]

F270

B

1009-6043(2016)010-0043-03

2016-09-20

猜你喜欢
坏账账款信用
中小企业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控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试析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信用消费有多爽?
扒一扒 P2P坏账率五大猫腻
西班牙考虑建“坏账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