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书院资源为设计生产力的文化名城策略研究

2016-12-16 13:31陈旭辉舒晶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石鼓文化名城衡阳

陈旭辉+舒晶

本文根据文化名城衡阳的发展规划设计思路,提出对于文化名城建设,设计者应着重对城市环境景观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并配合相应的策划设计活动进行视觉宣传,进一步扩大文化品牌知名度的措施,倡导应围绕广博的可持续古书院资源为基础,挖掘古书院精神文明方面的资源,做强文化品牌,以设计开发文化项目促进相关行业形成,并把资源优势潜能发挥到极致,最终达到以设计开发创新为手段,传承与保护地域特色文化。

伴随21世纪国家精神文明社会建设的推进,宜居城市、文化城市设计开发成为热点问题。对于城市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应着重从自身的特殊性入手,衡阳因地处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北依衡岳,南面五岭,西连黔滇,北通鄂豫。乾隆年间所编修的《衡州府志?形势》中对衡阳优越的山水地理位置有大量描写。衡阳除拥有五岳之一的衡山外还有很多的文化资源值得用设计的眼光去开发利用。衡阳的人文山水美景多以书院有关,其中,石鼓山以李宽在此山上筑楼读书而始发,以北宋景佑三年钦赐“石鼓书院”匾额而享誉神州大地,与当时的睢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并称四大书院,不断有朱熹、张轼、王船山等著名学者来此讲学,期间盛况更使之名声鹊起,故富有“石鼓江山锦绣华”的地理人文美誉。曾国藩曾有“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的感叹,衡阳古书院之多之最,成为衡阳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对于当下城市设计开发有着取之不竭的应用资源。衡阳古书院是湖湘文化传承的一把钥匙,比如千年学府石鼓书院有“湖南第一胜地”之称,其中蕴涵的书院与道、佛文化资源对于文化教育、建筑和园林的规划作用非同一般;东洲岛上的船山书院更以王船山的人格力量、经世致用、务实学风学术精神为当下国人所崇拜,成为新的儒家精神的代表,这也是文化名城设计开发的核心所在。

设计开发一种城市形象,首先必须要了解这个城市的文脉传承所在。古代书院是文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当时知识群体成长繁衍的居所。古代书院始于秦兴于宋,作为办学教育的一种方式,也是现在高等教育研究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书院教育往往秉承儒家教育理想,对个人是以成就道德人格为最终目的,对社会则是人的安居乐业,是以仁施政、发挥才干使国家强盛。正如朱熹所说:“熹窃观古昔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石鼓书院是湖湘文化发祥地,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曾记载: “县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经,鼓鸣则士有兵革之事……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也有说因三面环水,水浪花击石,其声如鼓而得名。因祭祀王船山而建立,秉承“讲明夫之之学”的办学宗旨,不课八股,以实学造士的船山书院(光绪十一年改建东洲岛),更是湖湘文化文脉所在。地理上东洲岛与岳阳君山、长沙橘子洲并称湖湘流域三大洲,文化上更以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船山思想而享誉三湘大地,清时曾出现“学子纷纷南下,一时学在船山”的学术盛况。当前文化名城建设如火如荼,还原东洲岛上闻名的“平沙落雁”“东洲桃浪”等景观盛况,当然不能只依靠视觉上重建或重修的讲堂、祭祠、藏书楼、课堂、馆舍、湘绮楼等大小古建筑规模,更应从文化内涵上创新设计并结合视觉文化演绎来进行形象设计。

依托古书院资源建设文化名城是当代城市精神文明发展的时代需要

当下,随着国家高速公路、铁路,飞机等形成的快速安全交通体系网形成,地球村的概念得到进一步证实,行人穿梭于大同小异由钢筋水泥所形成的建筑森林景观中,不免会审美疲劳。在以文化推动城市发展建设前提下,如何重拾、发扬具有人文景观资源的城市优秀文化,促进城市经济、文化产业化发展,强化城市个性品牌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战略意义。

当下,城市文化建设是继生产、公共设施建设之后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城市发展更高阶段,更是城市品牌化设计的过程。城市文化载体内涵由理念文化、行为文化、产业文化、人文景观文化、自然景观文化五大系统构成,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见,建设文化名城是社会主义发展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转变到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个必然阶段。挖掘城市特有的文化个性,以全新的视觉设计形式展现城市的魅力,不仅可以传承历史文化,而且更可以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竞争。

以古书院资源为契机拓展文化名城开发思路

衡阳作为湖南省政府1987年公布的首批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资源,石鼓书院、船山书院、邺侯书院、欧阳故居、彭玉麟退省庵、陆家新屋等众多历史建筑遗迹,均较好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衡阳市委也明确指示出今后要依托“经济基础、精神基础”这两个基础发展城市建设的目标,把衡阳建设成为“工业重镇、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宜居家园”的规划思路,从软件硬件各方面强化衡阳城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机制,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优势。

根据现有资源优势,笔者认为应着重对古书院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并配合相应的策划设计活动进行宣传,扩大文化品牌知名度。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设计创新的视觉文化诉求:

依托书院精神基础,以创新的视觉设计形式,形成文化口碑。衡阳作为湖湘文化发源地,突出的是书院文化教育品牌,朱熹在《石鼓书院记》中明确石鼓书院的教育核心为“学以致用” ,其原话为“勿为科举功名所乱,而要辨明义利,有志为己之学。”强调“立志于学”的教育方针,讲究修身和活用,这也是湖湘教育的特色所在。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经世致用”的核心思想不应变化,读书受教育最终目的不是狭隘的升官发财,而是提高自身的修养,并以己所学知识改变、影响周围的人与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书院与官学的重要区别就是鼓励“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共存,允许不同学派自由讲学,这种相互讨论的教学形式,很好地促进了不同学派的共同发展,也为书院的持续发展奠定广泛的社会基础。虽然学以致用、立志于学、经世致用的书院精神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演变成不同的具体形式,但书院文化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社会价值意义不容忽视。经过不同时期累积形成的书院精神,其所蕴含的人文传统以及精神象征,成为中国知识群体成长的精神家园。衡阳文化名城建设发展必须要围绕广博的书院为基础,挖掘书院精神文明方面资源,以微电影、命题类设计竞赛、数字媒体广告等宣传做强文化口碑影响,形成特色与知名度。

挖掘古书院文化资源因素,以文化底蕴打造城市特色,创新资源设计利用。当今文化缺失成为城市发展最严重问题。古书院文化资源对于城市发展有着物质与精神双重性,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就是一座空城,城市必须要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作为精神依托。强调体用合一、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精神,流动于湖湘大地生生不息、薪传火递的湖湘文化精神涵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湖湘儿女,可见衡阳的书院文化对湖湘大地影响深远已久。衡阳作为湖湘文化根源之地,“学以致用”“经世致用”的理学思想,对现代城市人文教育有着实质性作用。衡阳有大量的名人因素与景观文化优势,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构思城市设计,形成一个以名人足迹体验与文化演艺等方面的全方位的,时空与文化上的立体展示,以文化作为视觉设计开发的根本,用视觉设计形式创新城市文化,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把资源优势潜能发挥到极致。

贯穿文化资源时代性,利用精英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把握城市规划方向,以景观建设打造宜居家园。衡阳的古书院以石鼓书院和船山书院地理位置较有特色,所留下的文化资源也较丰富多样。石鼓书院享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脉”等美誉,因其所处的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环绕之中的地理位置,也因是最早的私人办学书院性质等原因,更因衡阳八景之“石鼓江山锦绣华”的天然风景而著名。船山书院地处东洲岛上,建筑格局基本保留完好,四面环水且清幽安静,古时因“东洲桃浪”之美景而享誉潇湘大地。古人建造居所多奉承“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哲学思想,以山水比德。书院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建筑与环境所形成的自然景观,还有其中所包含的名人轶事,更符合现代文化名城内涵。自古景观开发设计以山水而富灵气,城市建设规划因精英文化而享誉华夏大地。当前,对于衡阳文化名城规划设计以及开发,可依据史料记载,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典故、趣事演绎等,以歌舞、景观或情景剧等形式重现历史精彩瞬间,以文化底蕴打造城市特色,用视觉设计形式扩大文化宣传力度,形成特色城市文化品牌。

随着衡阳市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步伐,缺乏文化特色的设计开发项目势必较缺乏创新性,也缺乏可持续性发展,只有根据地域相应资源条件深挖文化底蕴,创新设计开发文化资源,才可能改观“景观程式化”普遍现象,并刺激、吸引文化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社会需求,以景观建设影响群体素质改善人居环境。

以古书院资源促进文化名城设计开发,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对人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一定教化功能。作为设计人才,道德教育对社会良性发展至关重要,经济增长应与文化发展同等看待,社会需要全面发展,其中对人的个体以及上层建筑双方均有制约性。促进全面发展,一方面决之“自我” ,既有着“仁义礼智”之德性修为,也有“身任天下”之现实作为; 一方面执政者进一步追加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权,不断为人的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等各个层次需要的满足创造便利。当下社会对文化的保护已由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建筑、环境与人的相关历史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由保护物质实体发展到包括非物质形态的城市传统文化等愈加深广复杂的保护领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开发以及可持续化发展,成为城市发展和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文化名城建设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文化战略,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责任,而且是一种社会群体意识形态的问题。

猜你喜欢
石鼓文化名城衡阳
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分析
走进文化遗存 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古城
石鼓书院
衡阳首届茶油美食文化节圆满举行
石鼓南迁北归记
朝雨闻雁感时
陈仓石鼓:大秦帝国的《东方红》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陈仓石鼓
抗战期间衡阻直接损失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