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创新与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互动研究

2016-12-16 13:31曾博艺邹毅超
武术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发展

曾博艺+邹毅超

摘 要:文章通过对峨眉武术休闲文化价值的透视,以期为传统文化创新与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启发意义和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研究认为:峨眉武术之观赏性、健身养生、修身养性的休闲意蕴,为峨眉武术休闲文化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以一种新型的休闲体育文化产业、一种全新的四川特色旅游品牌,带动四川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峨眉武术 休闲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11—0024—04

美国休闲社会学家杰弗瑞·戈比预言,“在21世纪中休闲的中心地位将会得以加强,人们的休闲观念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休闲的经济意义日益加强,并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休闲时代,休闲活动将不再是工作的附庸,而将成为人们生产活动的中心。这将为休闲体育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1]“参与休闲体育不是一时一地的冲动,它是人们现代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了社会文化的拓展与传播。”[2]然而,“体育可以引导休闲消费,发展休闲经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们在获得物质生活的相对满足之后,必定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人际需求、价值认同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3]

笔者认为:休闲体育是注重体验的身体活动,借助一定的运动项目,通过身体活动感受到人类原始的本性张扬与情感宣泄,感知到作为一个生物体的自我真实存在。[4-6]各种休闲体育更是给人们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在新兴的“假日经济”中,体育旅游、体育健身消费已成为广大市民的休闲体育热点。简而言之,休闲体育的发展一方面促进着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社会提供高品质休闲资源,其中休闲体育相关产业促进休闲经济发展、休闲体育赛事为地方靓丽名片添彩、休闲体育整体化水平“牵动”地方休闲指数;另一方面必然促进休闲体育的“挂挡前行”。

1 峨眉武术之休闲价值阐释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资源[7],其通过身体活动的形式成为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一部分,不同的社会阶层把文化实践刻写在休闲体育上,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休闲体育模式。休闲体育作为一个区分标记、阶层差异的象征再现,可以展示他们的文化和经济状况,并达到文化资本的积累或向经济资本、社会资本转换。休闲体育视野下的峨眉武术发展亦然。

休闲体育视野下对峨眉武术的研究,首先应该明确其分类。虽然在众多学术著作、官方文献中对峨眉武术的分类已有定论,但是在学术界依然存在争议。对峨眉武术的界定应从时间和空间着手界定。峨眉武术的产生和发展,不能忽略其民族、族群的历史性,悠久的巴、蜀史,孕育出峨眉武术深厚的底蕴,并表现出独特的风格,且深刻地影响着峨眉武术文化的格局。本课题研究的峨眉武术包括,“土生土长”的武术拳种——较早流传于巴蜀地区,技术风格受到该地域文化影响的武术,还包括虽然源于外地,但是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且逐渐显现出该地域武术特色也应属于本土武术之列;“客家武术”——进入巴蜀地区时间较短,技术风格没有发生过多变化的外地拳种。[8]

1.1 峨眉武术之观赏性

首先,峨眉武术之观赏性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有诗[9]云:

突然竖发一顿足,岩石迸裂惊沙走。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天魔翻翠袖。翻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余奇未竟已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偶。

不仅形象的展示出道人精湛的武术表演水平,而且呈现出峨眉武术之观赏性可见一斑。

其次,派系、拳种繁多的峨眉武术,亦为其观赏性提供了可能。据笔者查证《四川武术大全》资料认为,、峨眉山市及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下辖区域源流有序、拳理清晰的峨眉武术约有15种,主要包括僧门、青城派、太极拳、孙门、赵门(三原派、直隶派)、岳门、子午门、杜门、查拳、洪门、方门、绿林派、少林拳、少林南拳、象形拳等。

再次,现代川剧①的发展为峨眉武术之观赏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现代川剧中的《肖方杀船》《三岔口》《武松杀楼》等武戏表现川剧“武”戏与武术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川剧表演艺术家彭海清在《肖方杀船》中表演的“藏刀”的技巧,充分表现了对于刀械的熟练把握程度,并使其成为川剧的著名表演特技之一。峨眉武术作为巴蜀地区一种独特的内外兼修,蕴含深刻的传统文化,其人文价值,可以通过其伦理道德和心理情感、价值观念、精神信仰、审美欣赏等方面得以体现。

1.2 峨眉武术之健身养生

巴蜀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造就了巴蜀地区崇巫尚鬼的社会风俗。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10]养生术在巴蜀地区发展十分盛行,从彭祖“善导引行气”②可窥一斑。在《舆地纪胜》《黄帝内经·素问》《枕中书》《蜀记》《神仙传》中记载的容成:“能善导引之事,取精于玄牝。要其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鬓白更黑,齿落更生。”[11]亦从另一方面说明巴蜀地区健身、养生相当重视。当然,《神仙记》中所记载并非一定真实,但它从侧面反映了巴蜀地区擅长导引之术。张道陵于鹤鸣山创立“五斗米教”,教义中用“符箓、咒诀、神水治病,用行气、导引、服食、房术等法教人长生。”[12]对于四川道教以及后世道教的养生思想具有积极影响。

从以上三个典故中可推测,该地域特有的文化对于峨眉导引养生的发展和后来武术内功的训练特点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乐山地区僧门的“达摩易筋经”、青城武术的“六合内功”和独立的“峨眉十二桩”等功法,即通过外部形体动作和呼吸调整来增强内力功夫。虽然因为历史时代跨越较大,不能断然肯定古代巴蜀“以形导气”对现代四川武术内功训练有必然的关系,但是峨眉武术的健身、养生有其久远的渊源。

1.3 峨眉武术之修身养性

历史上,由于巴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文化的特色性,在峨眉武术在长期发展中,必然要受到“秦汉大移民”③“湖广填四川”④等移民文化的影响;“李冰的建设,文翁的教化,诸葛武侯的治绩”等开拓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原、秦、楚、滇等周边文化的影响。

巴蜀地区的开创性、超前性,峨眉武术体系必然具有其特殊性。在技术外显文化层上,巴蜀武术拳架多拳少腿,行拳以站立活动桩为主。既和北方拳腿并重的技击特色有明显区别,又不同于南方的四平八稳的桩法功架。在礼仪中间层上,由于巴蜀地区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型区域。因此,在民间武术师承方式上基本继承了北方的武术传统,具有较大的雷同性。在道理核心层上,秦灭巴蜀后,秦汉所带来的儒家思想对巴蜀武术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总的来说,巴蜀武术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较大,在技法上和拳理思想上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和重“变化”的思想。

2 峨眉武术休闲文化创新发展分析

峨眉山因“洞天”“福地”的灵山秀水,以及道家“授道”之地、普贤道场的文化熔炉,吸引着无数慕名者前来拜谒。如此优越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致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峨眉武术,前文笔者对峨眉武术的独特之处已做详解,不再赘言。自2007年,第一届国际峨眉武术节的胜利召开,至此已成功举办四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欢聚峨眉。在此背景下,峨眉山市以及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根据各自职能所在围绕国际峨眉武术节,开展了一系列社会经贸活动,将峨眉武术纳入旅游产业链,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企业和个人发展武术产业措施,武术学校、武术培训基地、武术商业文艺表演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2.1 武术旅游:一种新型的休闲体育文化产业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峨眉山市以及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⑤下辖区域丰富的武术“资本”[13](见表1)为峨眉武术文化休闲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据上表以及笔者在实地访谈可知,峨眉武术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和品牌价值应该说不输于与峨眉武术齐名的少林、武当。虽然连续四届国际峨眉武术节的举办,但仍不能掩饰其与少林、武当早已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相形见拙,各类开发属于初级阶段。峨眉山市以及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对峨眉武术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和无限的商机虽然十分重视,但是保护意识不足,且各自为政相互间通力协作度有限。在各自辖区内诸多武术馆校、社会团体招商引资对峨眉武术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峨眉山市辖区内峨眉武术学校、乐山市峨眉山大佛武术学校、设立于大佛禅院内峨眉山市武术协会(峨眉传人王超先生在此传授武艺)等峨眉武术传习场所,峨眉山武术公园、象城大剧院等峨眉武术演艺场所,以及峨秀湖国际度假区的核心产业之一的峨眉功夫主题公园的建成必将开启峨眉武术发展的新篇章。

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辖区内的灵秀欢乐谷中的武术养生基地,以及景区内众多旅游标志性景点,包括峨眉山大酒店、峨眉山温泉饭店、红珠山宾馆等场所开展的休闲娱乐主题活动,为峨眉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灵秀剧场中相关峨眉武术的演艺,以及黄湾武术文化小镇的建成势必为峨眉武术休闲化发展增光添彩。但是自峨嵋派领军人物汪键先生的逝世,在景区内众多峨眉武术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武术养生基地近乎没落。

2.2 峨眉武术文化旅游:一种全新的四川特色旅游品牌

峨眉山市辖区内峨眉武术学校、乐山市峨眉山大佛武术学校、设立于大佛禅院内峨眉山市武术协会(峨眉传人王超先生在此传授武艺)等峨眉武术传习场所,峨眉山武术公园、象城大剧院等峨眉武术演艺场所,以及峨秀湖国际度假区的核心产业之一的峨眉功夫主题公园的建成必将开启峨眉武术发展的新篇章。

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辖区内的灵秀欢乐谷中的武术养生基地,以及景区内众多旅游标志性景点,包括峨眉山大酒店、峨眉山温泉饭店、红珠山宾馆等场所开展的休闲娱乐主题活动,为峨眉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灵秀剧场中相关峨眉武术的演艺,以及黄湾武术文化小镇的建成势必为峨眉武术休闲化发展增光添彩。但是自峨嵋派领军人物汪键先生的逝世,在景区内众多峨眉武术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武术养生基地近乎没落。

据表2,伴随着激增的游客数量,调查区域的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拓展,除大型的旅游相关企业外还存在有大量的家庭旅馆、餐馆,提供了充足的住宿与餐饮服务;遍布调查区域的购物群;以及相对便利的交通运输站都为峨眉武术的休闲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但是纵观峨眉山市以及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辖区,针对峨眉武术这块“大蛋糕”的切分显得过于粗暴,未能各尽其能通力协作,缺乏伙同更多的相关峨眉武术传承人及院校配合实为一件憾事。值得肯定的是,在于更多有实力的开发商协作过程中,无疑为峨眉武术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动力。

3 结语

纵观巴蜀文化史、乃至中华文化史,巴蜀地区涌现出无数的文学家本身就热爱武术⑨,品读其诸多文学作品,不难发现其中也洋溢着峨眉武术的风采,这在世界文化史上尚属少例,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亦是巴蜀文化独特的文化事项。峨眉武术除具有中华武术的普遍性之外,还独具地域观赏性、健身养生、修身养性等休闲价值,为峨眉武术休闲文化体系构建提供了先决条件。然而峨眉武术休闲文化发展,离不开峨眉山市及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下辖区域的休闲化建设,因此如何借鉴诸多城市,亦如上海市、广州市、成都市的成功经验,提高峨眉武术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相关景观意态的趣味性,以及在休闲体育视野下满足多样化休闲需求的客观规定性,促使峨眉武术活动本身具有多种的文化形态,成为内容丰富的文化行为。

因此,如何促使峨眉武术休闲化成为摆在众多武术学人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峨眉武术的发展切不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在保持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依然要尽可能的做到“实事求是”;在彰显其个性的同时,切不可为迎合大众需求而变得面目全非,而应针对峨眉武术的独特性和现实性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与规划。随着全球化休闲消费的兴起,以及休闲体育进程的加快,峨眉武术作为巴蜀地域独特的身体文化符号,必将成为实现跨文化交流的良好工具。面对现实差异,我们要扬长避短,加强沟通,努力实现峨眉武术文化与休闲体育精神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构建一个多元而和谐的峨眉武术休闲文化体系。

注释:

①邓运佳.川剧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8.

②《彭祖摄生养性论》之《彭祖养生要语》也载到:“神强者长生,气强者易灭。……是以真人常日淡泊,不亲狂荡;而愚者纵意,未至损身,已先败其神魂。伤其魄矣,悲夫!”

③《华阳国志·蜀志》又载:“然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徒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

④明初,由于经历金元战争,四川人口显著下降,政府为了移民垦荒,实施了大量移民四川,明代人口迁移的主要人口为湖广人,而在清代,广东福建等省也相继迁入。

⑤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自2008年11月18日挂牌成立起,为乐山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在景区内行使县级人民政府相关行政管理职能。

⑥峨眉山市象城大剧院、四川省大木偶剧院以及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联合打造《圣象峨眉》“幻”剧目中峨眉武术演艺。

⑦峨眉山市峨嵋派功夫艺术团在此展演功夫峨眉。

⑧地处峨眉山黄湾门禁系统广场旁。是峨眉山黄—川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一期建设项目,是峨眉山市政府与峨眉山景区联手打造的以旅游为抓手、以峨眉武术文化为主题、拓展峨眉山景区旅游业态,探索产村相融、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项目。由小镇中心旅游组团,青牛坊生活服务综合组团,黄陵坊、点易坊、青城坊、铁佛坊居民安置组团和马口组团组成。

⑨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与韩荆州书》中有“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的记载等等。

参考文献:

[1]胡小明,王广进.面临休闲时代的奥林匹克主义与中国体育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6(1):36-38.

[2]石振国.休闲体育的社会发展观[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3]卢锋.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1-4.

[4]陈岳东.休闲体育的社会价值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8(4):56-58.

[5]张广林,王俊奇.论休闲体育的价值[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137-139.

[6]张锐,李荑.休闲体育的精神与追求——源于哲学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7):12-17.

[7]卢高峰,柏慧敏.休闲体育的资本解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5):22-27.

[8]陈振勇.巴蜀武术文化探骊[D].上海:山海体育学院,2005.

[9] [明]唐顺之.《峨眉道人拳歌》见《唐荆川先生文集》卷二.

[10]陈楠.中华养生全书[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9:3.

[11]赵子虬,陈尚杰.四川武术史(初稿)[M].内部材料,1987:57.

[12]四川简史编写组,陈世松.四川简史[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58-59.

[13]陈振勇.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审视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17-20+23.

Intera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Features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Taking Emei Wushu leisure culture innovation as an example

Zeng Boyi Zou Yichao(Sport Dept. Xihua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610039,China)

Abstract:In perspective of Emei Wushu leisure and cultural values, in ord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novation and to provide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industries, the paper appli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the logical analysis and so on.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leisure values of Emei Wushu performance, fitness and health, self-cultivation provide inexhaustible impetus to the Emei Wushu leisure culture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s a new type of leisure sport culture industry, a new Sichuan tourism brand, can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Sichua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industry.

Keywords: Emei Wushu Recreation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