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花卉文化促进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016-12-16 12:10逄晶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园艺花卉文化

逄晶

花卉产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全球快速发展,欧洲国家不仅花卉产业发达而且在世界花卉消费市场中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产业和消费均发展快速,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学习欧洲花卉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扶持本国的花卉产业[1]。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展,花卉也成为我国城镇居民的重要消费品,花卉业成为我国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2]。笔者在论述欧洲花卉产业现状基础上,深刻分析了欧洲国家花卉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对我国的一些发展启示,以期为弘扬我国花卉文化并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欧洲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欧洲、美国和日本形成了国际花卉消费市场的三大中心,欧洲的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德国、丹麦等均为全球花卉主要的生产国家,欧洲国家花卉消费中以德国、荷兰和法国为典型代表,每年消费达92亿美元,占全球花卉市场的80%,德国是花卉消费最多的国家,2012 年销售额达86.7亿欧元,人均消费106欧元[1,3],荷兰2012年花卉出口额达35.6亿欧元,生产的花卉占全球的52%,其中球根花卉占到全球的80%,每年生产的90%以上花卉主要面向欧洲其他国家出口,被称为“世界花卉王国”和“ 欧洲花卉生产中心”[4]。在盆花消费方面,德国、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所占比重较大,在2008年,德国盆花消费占花卉总消费的56%,人均45欧元,荷兰盆花消费占花卉总消费的38%,人均36欧元,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盆花消费占花卉总消费的比例分别为40%、31%和23%,人均分别为20欧元、11欧元和9欧元[5];在鲜切花消费方面,荷兰、法国和英国的人均年消费数量分别为150支、80支和50支[1],欧洲国家是全球鲜切花主要进口地区,2004年进口总额达31亿欧元,消费支出120.14亿欧元[6]。在设施园艺种植方面,欧洲国家主要以高利润的花卉生产为主,2010年,欧洲主要国家的设施园艺总面积大约为33.9万hm2(如表1),为世界设施园艺总面积的8.3%,虽然所占的比重不大,但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非常强,并且在生产中非常注重设施栽培新模式的研发和生产质量[7]:

花卉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的表现方面

1、花卉与人们的生活

在挪威、瑞典、丹麦、芬兰等追求闲适生活的北欧国家,花卉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把花卉用来充当礼品[8]。英国民众对花卉非常热爱,许多人在花园里倾注无限热情,创造出许多非凡的花园景观与人分享和交流,推动了花园的水平[9]。芬兰是世界最北部国家,花卉种植非常不易,但芬兰人崇尚“Sisu”精神(意为“坚强不屈和勇气”)并通过新技术及环保效益使产业获得成功[10],芬兰约三分之二的人拥有花园,该国冬天被白雪覆盖,每年开春各园艺中心挤满了人,许多人都利用这个黄金季节搞花园“DIY”,80%的园艺产品交易额在5至6月间完成,人们买来花卉布置或种植,在有限季节里将花园打扮得繁花似锦[11]。

2、花卉题材的开发与利用

瑞典基本每年都发行花卉题材邮票,如2010年5月发行“三色紫罗兰”5枚邮票,在2011年5月发行一套“睡莲”邮票,11月发行圣诞节仙人掌、猩猩木、圣诞玫瑰和孤挺花4种花卉邮票[12]。法国人喜欢花卉,可以从他们所喜欢阅读的花卉园艺图书看出,法国花卉园艺类书籍在2002年出版了154种,而在2010年则多达259种,花园、花卉和园艺盆栽方面的题材被出版社不断挖掘,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13]。

3、丰富多彩的花卉文化

在欧洲,大多数花卉或其组合都有特定的意义并形成了系统的花卉语言,象征意义多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和宗教联系在一起,《圣经》中的花卉与欧洲古典园林中的花卉种类关系密切,在今天许多的城市公园专门开辟有“《圣经》中的植物园”[14-15]。欧洲园林中花卉文化的体现方式相对直观,人们通过配植形成图案表现对花卉外形和色彩方面进行观赏,同时,在园林中花卉配植多以规则形式出现,如修剪造型树、绣花花圃、绿廊、植物迷宫、花坛等,以量取胜,此外,还以花卉纹样装饰庭园,体现了园林造景中对几何美和人工美的注重。欧洲园林中大量花卉应用造景的设计理念极大地刺激了花卉生产和销售。

4、“国花”文化

荷兰花卉产业发展的成功归结于建立在独特的国花郁金香文化基础之上。荷兰是全球郁金香最集中生产地和最大集散地,在西部利瑟地区每年从3月到8月都要持续举办郁金香季,开展长达40km的郁金香花车游行,每年全球各个国家的几十万游客都被郁金香季吸引,强大的文化吸引力促使全球郁金香的市场不断扩展和壮大。这种将传统花卉生产为导向发展模式转化为以全球市场消费为导向的产业持续发展模式,使荷兰的花卉及其产品成为现代文化创意的载体。目前,荷兰每年有60亿株的郁金香出口到其他国家,其花卉产业发展注重国花郁金香文化的创意和感召,使产品创造出新的价值和市场空间[16]。荷兰这种把花卉生产与文化相结合并把产业发展成经济支柱的发展模式,在世界上非常稀少。

5、庞大、成熟的花卉产业

2014年6月,“花园世界展览会”(Gardeners World Live)在英国伯明翰举办,该展会由皇家园艺协会在1992 年创办,已连续举办23届,吸引了近7万观众参观,通过展示和比赛相结合向观众呈现了独具现代气息和创新意识的家庭花园设计,反映了英国现代花园布置的最新发展动态[17],英国的切尔西花展经过100年的经营,已成为全球最负盛名的花展活动,该展会展出面积约10hm2,每年5月举办,由于观众太多,从1988年开始实行限票,在2012和2013年都只发售15.7万张并且一发售就被抢购一空[18],英国展会众多观众参与说明花卉园艺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根特市是比利时观赏园艺会展中心,每年的3月和8月都分别举办一次国际花展(FLORALL fair),每5年举办一次世界知名的观赏园艺产业盛会——根特国际花卉展示会(Floralies of Ghent),2010年4月举办的根特国际花展吸引了30万人的参会[19]。

6、花卉产业的创新发展

通过发展创意农业,荷兰、德国、英国等实现了花卉产业的深层转型。荷兰的创意农业以“高科技创汇型”的特殊优势成为世界典范,该国的花卉产业是以农场为平台的花卉生产及相关文化创意活动,1500余家的花卉农场,种源公司、科研机构、农业生产设备公司、相关文化艺术活动策划以及金融广告等企业构成了花卉支持产业;在德国,“社会生活功能型”创意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开发花卉园艺,在满足居民的生活、休闲和娱乐方面需求的同时促进了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在英国,“旅游环保型”创意农业源于其悠久的工业史、发达的工业化和先进的城市化,催生了农业旅游,刺激了花卉产业的发展,英国是全球发展农业旅游的先驱国家,至今引领世界休闲农业旅游业的发展方向[20]。

7、花卉产业带热相关产业市场

荷兰农业休闲旅游是以其现代化的花卉产业体系发展为基础的,花卉产业经过400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丰富的花卉文化构成了荷兰花卉旅游的灵魂,16世纪郁金香从土耳其带到荷兰,17世纪郁金香热最终导致经济危机,英国水手误把郁金香球茎当作洋葱误食等故事构成了花卉的传奇文化,吸引着全世界游客进行花卉审美休闲、产品交易、产业参观学习以及花文化体验等旅游活动,成为荷兰花卉产业增值的新路径,花卉业卖点由产品扩大到了文化,极大提升了花卉产业效益并有效拉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21]。

8、节庆民俗活动中的花卉产业

比利时的杜鹃与秋海棠闻名于世界,根特地区每年生产6000万株秋海棠,每隔2年,在海棠花盛开的8月15日左右,在布鲁塞尔大广场用近80万株红、白、黄等颜色海棠,按照选定图案“铺”成一块面积约为1900m2的“鲜花地毯”,这已经成了比利时人民一个重大节日[22]。许多花卉在欧洲国家节日中不可或缺,它们和节日活动紧紧融合,成为节日民俗文化一部分,并成为节日符号,详见表2[23]:

9、市场生产经营理念

比利时许多花卉公司成为花卉协会会员后可享受免税待遇,由协会代向国家纳税,花卉业者被组织起来形成实力很强的生产集团,会员可集中精力投人生产赚取利润,由若干生产场家参与的协会便于实现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及市场调节和垄断[24]。英国、荷兰等国家在花卉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花卉经营模式,英国自营农场模式强调地区农业专业化发展;荷兰家庭农场模式则以集约化生产走花卉业精细发展之路,花卉产业发展主要基于创新的品种资源、先进的生产技术、完善的产业链和高效的物流体系等优势,使产业竞争力较高[25]。

我国花卉文化和花卉产业发展的启示

1、加大对广大民众花卉消费的宣传引导

目前,我国主办的许多花卉展览会参展对象多是生产经营企业,缺少家庭园艺文化的宣传和引导,大众参与面和百姓消费力度偏小,只有让花卉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我国的花卉产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在各级各类的花卉园艺展览会上,应设法增加百姓参与和互动内容,如:开辟大众花卉销售区,增设家庭养花讲座,开展家庭园艺设计比赛等项目,引导花卉走入寻常百姓家庭,增大花卉产业的市场份额。

2、实现花卉产业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

花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发达的花卉产业为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花卉产业就难以摆脱短期性和季节性的局限,无法使花卉旅游成为旅游业的持续驱动力。从国内来看,缺乏花卉产业基础的花卉旅游与缺乏花卉旅游的花卉产业都普遍存在,虽然有一些具有一定花卉产业基础的旅游产业,但非常薄弱。应当在提高花卉生产技术、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组织体系、加强产业集群建设、配套产业服务体系、丰富花卉产品等方面进行努力,进一步促进花卉旅游业的发展。

3、实现花卉与文化的紧密结合

在花卉旅游中,花卉文化是其核心的竞争力。在我国,只有挖掘传统花卉文化、创意现代花卉文化,使花卉与文化紧密结合,才能使其上升为农业审美休闲与花卉文化体验认知活动,才能提升花卉旅游的竞争力。实现这二者的紧密结合,需要开展花卉文化的创新性开发和利用工作,更要重视花卉文化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比如:各地区除了必要的花卉文化展示和宣讲传播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花卉园艺展览、插花艺术鉴赏、花卉文学作品展览、花卉作品竞赛、花卉主题会展等旅游和文化项目活动,丰富和发扬花卉文化,从而增强花卉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4、尽快确定我国的“国花”

目前应当尽快确定出我国的“国花”。虽然确定“国花”的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呼声很高,但由于方案和意见的不统一,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样等一些因素影响,目前并没有确定出“国花”,但应当尽早优选统一方案确定出“国花”,然后在此基础上,大力挖掘“国花”文化,扩大花卉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提升产业产业发展空间。在目前情况下,各省、市、自治区特别是花卉产业发达的地区也应当尽快确定出“省花”“市花”,这可以极大提升地区花卉产业和旅游业的影响力,拉动和提升地区花卉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档次。

5、加强花卉产业的整体规划布局

我国花卉生产和营销市场分布并不均衡,花卉产业缺少大规模稳定的消费渠道。花卉消费节日性强而鲜花供应主要集中在秋季,春节时段花卉消费潜力高但供应却是全年最低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国的花卉主产区和集散地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郊,而市场及主要消费群体却集在大中型城市,导致产品运输成本高、效益低。因此,应调控花卉的生产以应对花卉消费节日,增加花卉供应力度,其中应重点加强鲜花物流体系的建设,政府部门在花卉生产销售集散地应对花卉物流公司予以补贴扶持,利于花卉的及时流通和消费。

6、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花卉产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我国作为花卉产业大国需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多主体、专业化的新型社会服务体系。对于资金投入需求较大、收益回报较慢的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花卉科研及枝术推广等由政府部门主导和负责,花卉合作社则负责具体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服务,如供给肥料种子、提供销售信息等,私人服务机构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地参与投资咨询、产业服务、产品海外销售等回报率较高的服务项目。

结束语

我国传统的花卉文化博大精深,但在我国近30年的花卉产业发展过程中,过分注重花卉的种植生产、城市绿化等方面工作,忽略了引导普通民众消费、加强花卉文化的开发保护、有序开发花卉旅游、贴近民生的花卉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并且,在这期间花卉育种和生产也并没有跟上欧洲发达国家的步伐,差距进一步扩大。在这些方面应当引起有关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高度重视。

总之,我国花卉文化底蕴很深,但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这就需要注重我国传统花卉文化的传承和创意,增强广大民众花卉消费的参与性,扩大花卉文化的世界认同感,把花卉产业和中国特色文化有机结合,积极拓展花卉展会的居民参与性,加强花卉旅游业的开发,提高物流水平,提升产业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的花卉种植面积不断增大,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只要重视开发和宣传花卉文化对产业的带动作用,我国终将发展成为世界上花卉文化创意、生产消费和外贸出口的强国。

参考文献:

1.林建忠、赖瑞云、李金雨,等. 世界花卉产业发展概况[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3):36-39

2.胡雁春.我国花卉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3,(4):30-31.

3.张萍.销售额略增、经营基本稳定—德国观赏园艺现状简介[J].中国花卉园艺.2014,(17):59-60.

4.王娜、李海军、张晓莹,等.国内外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对比分析[J].北方园艺,2014,(17):185-190.

5.顾俊杰.欧洲盆花市场特色及趋势[N].中国花卉报,2010-12-14(012版).

6.本刊编辑部.欧盟切花(切叶)市场发展状况(一)[J].温室园艺,2008,(3):47-50.

7.郭世荣、孙锦、束胜,等.国外设施园艺发展概况、特点及趋势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35(5):43-52.

8.谯德惠.北欧花店和花卉产品以实用为主[J].中国花卉园艺,2012,(23):22-23.

9.叶剑秋.花卉植物在英国花园里的应用[J].园林,2013,(12):48-51.

10.付立华.芬兰温室园艺致力技术创新[J].中国花卉园艺,2013,(17):55-57

11.周洁.芬兰花卉业依托家庭园艺发展迅猛[N].中国花卉报,2009-09-01(007版).

12.曹驰.瑞典花卉邮票一瞥[J].集邮博览,2011,(12):66.

13.魏楠.园艺图书成为法国人生活必读[J].出版参考,2011,(9)( 上旬刊):39

14.Donzd Catherine.The Book of Flowers[M].Paris:Flammarion,1998.41.

15.GoodyJaek. The Culture of Flower{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104-165.

16.王爱玲.荷兰花卉产业的创意开发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426(10):164-166.

17.张引潮、宿友民、崔琳.探寻英国大众花卉展览的成功之道[J].中国花卉园艺, 2014,(14):58-59

18.高立鹏.园艺与花艺界的“奥斯卡”——英国切尔西花展100周年记[J]. 中国花卉园艺,2013,(12):58-59.

19.王新悦.扩大交流,实现共赢[J].中国花卉园艺,2010,(18):10-11.

20.刘丽伟.发达国家创意农业发展路径及其成功经验[J].学术交流,2010,197(8):79-82

21.向宏桥.国内外花卉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论坛,2014,7(1):27-31.

22.王殿福.比利时花卉业掠影[J].中国花卉园艺,2004,(21):51

23.欧阳巧林.中西方节日中的植物花卉民俗文化[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26(5):88-91.

24.单昭祥.实行会员制,发展首都花卉大市场[J].绿化与生活,1996,(1):27

25.夏金梅.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模式实践经验研究[J].世界农业,2014,425(9):17-20.

猜你喜欢
园艺花卉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园艺奇葩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园艺
谁远谁近?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盆花新品种(二)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