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寒富’苹果生产现状、问题及建议

2016-12-17 09:20
北方果树 2016年1期
关键词:铁岭市建园果业

杜 刚

(辽宁省铁岭市果蚕管理站,辽宁 铁岭 112000)

铁岭市引进栽培‘寒富’苹果已20年,因产区昼夜温差大、日照长、春秋季风干燥,所产苹果鲜红艳丽、甜酸适口、香脆多汁、风味独特,深受人们欢迎。近年来,铁岭市‘寒富’苹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栽培管理、产业化水平与水果主产区还有一定差距。就此,笔者谈点个人意见。

1 生产现状

1.1 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寒富’苹果产业在我市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栽培面积越来越大,农民栽培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据统计,2015年全市‘寒富‘苹果总面积超过0.73万hm2,其中结果园近0.27万hm2,产量3.5万t左右。从栽培面积上看是铁岭市第一大水果,名副其实的主栽品种,而且全市各地都有栽植。在‘寒富’苹果栽植面积中,大部分为近三四年新建果园,今后结果面积将逐年增加,产量逐年上升。

1.2 政府重视

在铁岭市‘寒富’苹果产业发展上,政府的重视、政策的引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铁岭县为例,从2012年开始,新建果园每666.7m2补贴600元;在退耕还林的坡耕地上建园的,享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当年一次性补助100元/666.7 m2,从第2年开始,补助160元/666.7m2(连续补助5年),同时县政府补助200元/666.7m2(连续3年)。铁岭县大甸子镇对果业尤为重视,在第1年每666.7m2补助600元的基础上,又连续4年每年补助400元。享受到补贴的果园几乎都是‘寒富’苹果园。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促使我市‘寒富’苹果产业快速发展。

1.3 高效益果园的带动作用

许多‘寒富’苹果园,在建园时选址得当、密度合理、管理到位、肥水及时、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显著。例如大甸子镇弯岭子村袁进政果园,依山傍水,小气候好,周围没有污染源。2008建园8 hm2,采用GM256中间砧苗木,管理比较到位,留果合理,果实全部套袋,每666.7 m2施1 t以上农家肥,配合苹果专用肥和生物肥,果园总产量20万kg。其中8年生山地果园1.33hm2,平均单产2600kg/666.7m2,效益非常可观。再如大甸子镇房身央村付廷和果园,由于2015年年初花期遭遇冻害,下半年又遭遇旱灾,灌溉能力有限,产量大幅下降,666.7m2产750kg,仅有往年的一半。但采取观光采摘模式,配套餐饮娱乐设施,所产2万kg‘寒富’苹果10月中旬就卖完。这样的典型在农民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地处临界区,面临恶劣气候考验

我市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辽宁省最北部,冬季寒冷漫长,许多优良品种苹果不能在此栽培,适地适栽的品种较少。1995年开始,我市各地陆续引进‘寒富’苹果建园,2000年冬季的严重冻害虽使‘寒富’苹果减产减收,但却能恢复正常生长,这是果农没想到的。加之近年采用抗寒中间砧苗木、选择适宜的栽植密度、抗寒措施得当及冬季变暖等原因,使先期栽植‘寒富’苹果的许多果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栽培区域逐年向北推移。目前,最北的昌图县栽培面积近0.67hm2。但这不等于安全了。以前认为‘寒富’苹果适宜栽植地区在沈阳以南,铁岭南部浅山区可以适当发展,但现在大量新植的‘寒富’园地处适宜区域边缘,其适应性、抗寒性、丰产性仍面临严冬的考验。

2.2 总体管理水平不高

许多果园建园基础较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有机肥投入少,树势不壮,抗病能力弱;老果园没能很好控制产量,留果过多,树势较弱,病虫害加重。铁岭市绝大部分‘寒富’苹果都是近年栽植的新果园,前期投入较大,经济效益还没有形成,一些果园间种以大豆为主的矮秆作物,且以间作为主,忽视对幼树的管理,直接影响果园的产量、质量和效益。一些果园重产出、轻管理、投入少,已造成腐烂病大发生,尤其是进入结果期的果园,死树现象很多,有的已毁园。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2.3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合作社数量很多,但大多为松散组织,以一家一户生产为主,不能按照统一的技术规程操作,果园之间树势、果品质量差异较大。农村合作组织大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经济实力弱,产业规模小,开拓市场能力不强,导致生产不统一,质量不整齐,价格不争气,销售有问题。

2.4 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苹果属于经济作物,相对于大田作物,栽培技术复杂得多,精确得多,果业专业技术人员就更加重要。但事实上,市县两级果业部门专业人员短缺,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有一定经验、能够开展技术指导的少之又少;农民技术员水平有限,且大多是老果农,有的成为农业合作社的带头人,钻研技术的时间不多,果园管理水平很难提高。

2.5 贮藏能力有限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建有各类冷库130座,简易土窑200多座,贮藏能力在1万t左右。在未来几年,随着果园进入结果期,‘寒富’苹果产量将大幅度增加,水果贮藏能力(还不都是苹果)远远不足,一旦鲜果集中上市,价格难以保证,将严重挫伤果农生产积极性。

3 建议

3.1 坚持适地适栽原则,计划发展

铁岭市‘寒富’苹果发展不应单纯追求扩大栽植面积,必须坚持适地适栽原则,重点选择地形、地势、气候适宜的地域发展,以保证连年丰产稳产,优质优价,产业才能做大做强。

针对辽北地区实际和多年来对‘寒富’苹果适应性观察,铁岭市属于‘寒富’苹果生长的次适宜区,发展重点宜在铁岭县、开原市南部、东部浅山区乡(镇),选择背风向阳地段建园。其他县区小气候条件好的可以谨慎发展。今后的重点是,在现有果园面积基础上,加强管理和投入,使近几年新植果园顺利进入盛产期,建成高品质集约化的示范园;老果园提升管理水平,保持稳产,延长结果年限;低产果园及时更新、改造,提升产值。

3.2 加强技术培训

新植果园的果树整形修剪和肥水管理是果园管理的基础环节,不但可以提早结果,更主要能延长果树经济结果寿命,维持较合适的产量水平,克服大小年,增强抵抗极端气象灾害的能力。市、县、乡每年要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直接培训果农,重点讲授新的栽培管理方式,提高广大果农的整体技术素质,使我市果树管理水平上个新台阶,实现节本增效;同时实施科技人员进村计划,科技人员必须深入果园,切实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3 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许多果农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参观了各地的成功果园,吸取了很多经验。但我市在气候、地形等方面与外地差别很大,对于外地的经验不能盲目接受。虽然十多年的栽培经验证明‘寒富’苹果可以在我市许多地区栽植,但仍然存在潜在的风险。因此,建立铁岭市的‘寒富’苹果标准示范园,让农民直观体验适合我市的栽培管理模式,对做好全市‘寒富’苹果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利用标准化的‘寒富’苹果示范园,重点推广一些实用技术,如大苗建园技术、密植园的整形修剪技术、病虫害无公害防控技术、果园生草栽培技术、果园专用机械、机械化割草埋草施肥技术,从整体上提高铁岭市‘寒富’苹果标准化生产水平。

3.4 充分发挥核心水果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需加大对现有的几家规模较大的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将其发展成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的水果专业合作社。开展果品展览、评比和促销活动,强化精品意识,注重品牌效应,搞好果品产后处理和精细包装,提高市场竞争力。

3.5 多元化营销模式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支持认养模式、电商模式。在保证果树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推行果树认养,提高果农收入,增加水果的附加值。扶持核心合作社建立电子销售平台,实现买主和卖主的无缝对接,降低中间成本,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发展观光果业,引导游客自采消费和农家院食住消费,带动服务业的发展。

3.6 健全产业链条

全市现有的水果贮藏能力已制约了果业的发展,因此要扩大贮藏能力,延长鲜果供应期。同时要积极引进、培育水果龙头企业,发展水果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果品附加值。

猜你喜欢
铁岭市建园果业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果业电子商务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黄土高原山地苹果规模化建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铁岭市烈士陵园
铁岭市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银冈书院)
桑树快速丰产建园技术
新媒体时代下广告策划在果业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果业冷链物流运输现状及对策研究
茶桑示范基地高标准建园技术
铁岭市职工书画展部分参展作品
欢迎订阅2017年《果农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