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张高清榨菜基因组图谱

2016-12-17 15:43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1期
关键词:芥菜榨菜定点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系教授张明方团队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榨菜全基因组图谱,并从基因组选择与进化层面解答了榨菜“家乡味”的成因,这一进展将对芥菜类蔬菜作物的改良产生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菜用芥菜是我国重要的加工蔬菜,榨菜和雪里蕻、大头菜等都属于不同的变种,它们在浙江、四川、重庆等南方许多省市广泛栽培。那么榨菜、梅干菜的“家乡味”是受到什么基因影响呢?通过全基因组分析,研究组找到了两组同源基因序列,其中一组与硫代葡糖糖苷代谢有关,它们发生了差异化进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的榨菜闻起来香,有的香味不明显。另外一组则与油脂代谢有关,决定着油用芥菜的产油量和油脂的组分。

水稻中建立基因定点替换及定点插入体系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和李家洋研究组合作利用在修复途径中占主导地位的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方式在水稻中建立了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基因替换以及基因定点插入体系,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植物》。CRISPR/Cas9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包括农作物在内的各种生物体的基因组编辑。科学工作者利用该技术,创造了大量的植物内源基因功能缺失的突变体,开展植物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应用研究。该研究利用修复途径中占主导地位的NHEJ修复方式,在植物中建立的基因定点替换及定点插入策略,为植物基因功能的解析和农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线。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应对环境复合胁迫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冯兆忠研究组在环境复合胁迫(臭氧与干旱)对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影响方面取得进展,该成果发表于《植物、细胞与环境》。在全球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准确预测区域及全球尺度植物释放VOCs总量及其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已成为学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研究揭示了植物VOCs释放需要考虑多重因素的复合影响,并提出评价BVOC释放需要考虑研究尺度。此结果为进一步评估全球环境变化对植物VOCs释放量的影响及优化全球尺度BVOCs释放量模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磨芋新种——补蚌磨芋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科技人员殷建涛发表天南星科磨芋属新种——补蚌磨芋(Amorphophallus bubenensis),研究成果发表于《Phytotaxa》。磨芋属植物全世界有约200种,中国现有17种,其中8种为特有种。磨芋属植物具有重要的食用及药用价值。由于磨芋花叶不同时,科技人员通过多年的引种栽培及野外观察才获得了完整的花和叶的标本,以确保新种描述的准确性。补蚌磨芋与东京磨芋相似,但后者的柱头有一个圆形或三角形的轮廓,通常是两或三裂,另外,后者具有光滑的块茎可以加以区别。

Btendprint

猜你喜欢
芥菜榨菜定点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惊!茶叶蛋之后,我又“吃不起榨菜”了……
家乡的芥菜
涪陵榨菜与二锅头
圆锥曲线专题(一)
我娘的榨菜田
种子在黑暗中能发芽吗
美味芥菜很开胃
乌江榨菜靠“正宗”,不靠“三榨”
对一道定点问题求解的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