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扎提:越公益,越审慎,因为专业

2016-12-17 10:55孙云帆
大学生 2016年21期
关键词:瑞瑞红丝社工

孙云帆

米尔扎提:2016年8月度“北京榜样”提名

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的最高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获得者

米同学现在是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研一新生,他讲着一口流利的汉语,研究生考试通过参加全国统考,高分进入北大。刚入学的他一边忙着按老师要求完成布置的阅读任务和作业,一边琢磨着组织点公益活动。至于做什么,他还没有想好。

米尔扎提的审慎来自几年的专业学习和丰富实践,他明白公益不是简单一腔热血就能做好,公益的专业性很强,选择什么项目?通过什么方式?都要通过专业的调研来确定。

那时“很傻”

本科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最强的社工专业学习,过去的四年中, 米尔扎提为低保家庭、残障人士、艾滋病感染者、透析病人做过的志愿服务超过了1000小时。回忆起以前做的各种公益,他并不得意,相反觉得“很傻”。

初入大学时,米尔扎提参与了中青院与马连洼街道合作的“课后四点半”项目。同学们军训结束后就到了肖家河社区里做农民工子女的课后志愿者。每个周一下午4:30,米尔扎提都会准时来到服务社区,辅导小学生的作业一个小时,然后陪他们在院子里做游戏。

由于大一刚开始接触社工专业,在课堂学的大多是一些通识课,米尔扎提并没有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社区当志愿者,他基本是摸索前行。

肖家河社区的建筑物清一色的水泥墙,灰灰的色调让这个本就社会问题凸显的社区显得更加冰冷。“没有乳胶漆、没有石灰、没有树木,这就是他们的成长环境。”为了让学生们的生活不像墙壁一样单调,有着十几年学画底子的米尔扎提每天辅导完作业都教孩子们画画,用五颜六色的画笔帮孩子们涂抹未来的景象。

大一后期,米尔扎提参与了“中关村支教”的志愿活动,这是中青院的社团与中关村的街道签的协议,每个周末中青院的志愿者都要给低保家庭的中学生提供免费家教辅导4小时。米尔扎提坚持了一年,风雨无阻。

活动之初,米尔扎提就很是震惊,因为从小到大,他眼中的中关村就是中国的“硅谷”,哪里想到在这样全国知名的高科技园区竟然还有许许多多的低保家庭。况且,米尔扎提对接的低保家庭复杂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

初中生瑞瑞(化名)从小患有多动症,因为经常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发出各种动静,她总是被老师批评,内心特别脆弱。瑞瑞的父亲因为早年受到过惊吓后在精神上有问题,没有劳动能力,妈妈则选择离婚后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米尔扎提说,最奇怪的就是他们家虽然父母离异,但仍住楼上楼下,妈妈、奶奶和瑞瑞住楼上,爸爸单独住楼下。说起这样的家庭状况,米尔扎提始料未及。

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对初中生来说是漫长而沉闷的,对患有多动症、先天注意力不集中的瑞瑞来说更是。为了让瑞瑞的学习变得更有趣,米哈尔提辅导她两个小时的课程,学不动了就择机教授绘画。米尔扎提画一幅,瑞瑞跟着临摹,有时候还把他画的轮廓涂上颜色贴到门上。一年下来,门上全是画,女孩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瑞瑞的妈妈看着女儿的进步欣喜不已,内心充满了对米尔扎提的感激。

虽然项目比较成功,现在他认为当时做得并不专业。“我们的设计出发点错了。” 米尔扎提解释,社工的根本理念是要帮助别人,以别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可他们当时的出发点却始终停留在自己要设计什么活动的层面上。“他想要香蕉,你给他一车橘子。”专业地做公益要以别人的需求为基准,前期要有前测、需求问卷、需求评估,还要探究哪些方面要长期跟踪。他坦言:“当年走了很多弯路,虽然后期走上了正轨。”

渐渐专业了

大二那年,米尔扎提从中青院“社工先锋行动”社团的干事成为了团长,经常带领社团成员参与智障儿童的义卖、周末游玩活动,还与北大人民医院合作遴选了一批志愿者去透析室为病人们排忧解乏。这时,真正的专业课陆续开展,让米尔扎提开始对社工专业有了更加深入且宏观的了解。社会保障概论课上,米尔扎提了解到了五险一金的作用、运行机制,国家如何发放和计算,还学习到了各个国际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对比,了解到每个社保体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因为之前看到了中关村低保家庭的生存状况,等到高年级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米尔扎提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我不会仅考前背一背,我会真正联想到之前做过的东西、看到的东西,就觉得知识是有趣的,是真实发生在生活中的。”米尔扎提这样反思专业课对自己公益活动的指导。

艾滋病触动内心,活动变得专业

专业的学习为公益活动带来了很多正面有益的指导。大二时,米尔扎提来到北京地坛医院专业艾滋病服务中心红丝带之家。在这里,米尔扎提又接受了很多专业的培训,从艾滋病的知识、确诊流程、药物领取到为病人开展活动以及接听热线时如何耐心引导。

米尔扎提发现,很多来红丝带之家的人并不是北京人,而是远道而来的外地人。原来,艾滋病人为了不被亲属朋友发现,选择到遥远的北京来领取药物、接受治疗。“如果我的邻居在疾控中心上班,他就知道了啊!一个县城可能都是熟人啊,这个病传出去名声不好。”米尔扎提渐渐明白,病人信息的保密没那么简单。

有了大二一年的经历,米尔扎提在大三提出了继续做下去的请求。“我觉得在这里,我是被需要的,我想做下去。”就这样,米尔扎提从专业实习变为了志愿活动。暑假,米尔扎提没有回家休息,而是每天从西三环的住处奔赴临近机场的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距离的遥远和天气的酷暑没有阻挡他志愿服务艾滋病人的步伐。其实,最让米尔扎提崩溃的不是路程,而是没有清真餐厅。无奈之下,他只好每天提前在西部马华买好清真餐,放到冰箱里,第二天带到红丝带之家再用微波炉加热。

大三那年,米尔扎提成为了“2+1高校行”的主力。他和地坛医院的医生以及学校社团的骨干3人一起走进高校,为师生请来权威专家开展艾滋病讲座,还做了很多调查问卷。米尔扎提说:“很多人知道性行为要有保护措施,可大家都和买保险时的心境一样,认为坏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2+1高校行”让米尔扎提收获良多,让他提写出了相关的学术论文。高校行结束后,米尔扎提开始琢磨着在红丝带之家带领各种各样的特色小组。

接触了众多艾滋病人后,米尔扎提才意识到,很多问题可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他告诉记者,艾滋病人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比如女性和男性艾滋病患者,多数女性都是被动传染,这让她们心里很是郁闷;而很多男性是主动转播者,他们总是抱着亏欠别人、老天惩罚自己的态度,深感愧疚。“需求不一样,所以需要前测,了解他们不同的心理需求。”就这样,米尔扎提成了女性小组的负责人。

他回忆,有个中年妇女被老公传染了艾滋病后离婚了,刚离完婚就失业了。带孩子、就业、保健等需求都成了问题。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米尔扎提意识到问题的复杂程度,他陷入了沉思。女性天生情感细腻、不愿直接表达,很多人有问题但羞于启齿,米尔扎提就设置了做活动前写小纸条的环节。他让大家把问题匿名写到纸条上,他负责念出来,大家想办法一起解决。“这个办法让很多私密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大家卸下了包袱。”米尔扎提这样总结它的好处。

米尔扎提还充分利用小组内部成员的特点,让她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内部成员的社会身份各不相同,她们中有企业老板也有外籍打工族,有工程师也有失业者。利用职业的不同,她们互相介绍工作,互相帮助。“这个疾病是不分性别、不分大小、不分阶级的。在红丝带之家,大家都是一样的,有问题互相帮助,挺好。”米尔扎提说。

有时候,米尔扎提会了解女性成员喜好,托里面的成员请来自己的朋友讲解化妆、服装搭配技巧,也会带领她们去想去的地方秋游。说起大三一年的志愿服务,米尔扎提认为最大的收获不是以此活动作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取得的优异成绩,而是看到了人生的千姿百态。“大家都是病人,让他们卸下伪装,做真实的自己,才是最大的魅力与发挥最大作用之处。”

猜你喜欢
瑞瑞红丝社工
青春社工
瑞瑞趣事多
红丝砚美甲天下 即墨侯俊冠九州——论青州红丝砚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红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