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阎真《沧浪之水》中知识分子的堕落

2016-12-17 19:17李泳臻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

李泳臻

摘 要:小说《沧浪之水》表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间精神上的焦虑和心灵上所遇到的困境,小说着重解构知识分子的理想承担,价值判断,以一种犀利的笔触,独到的视角剖析并思考了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承接和现实堕落历程,丰富了知识分子终极命运这一话题内容。

关键词:池大为;知识分子;沧浪之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2

阎真的《沧浪之水》出版于2001年,一经出版便成为了文学评论界关注的焦点,而其分量也在同类小说中显得格外厚重。这部小说通过描写知识分子池大为毕业后步入社会在省卫生厅的职场沉浮深刻的反映了当代知识分子在社会现实中的抵抗,屈服和转变的心灵历程,而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关于知识分子集体失衡以及体制下所暴露的弊端更加令人深思。阎真在小说中很明显地表达了对于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的困惑,他是“通过池大为书写他的认识过程和自我挣扎,这本书就是他自己的呻吟和叫喊。”[1]作为一个学者型的作家(典型的知识分子),他不仅仅倾向于把自己看到地感受到的以客观视角的叙述进行呈现,他试图对现象做出合理性的解释,渴望以知识分子的心态感同身受并进行深度的心灵剖析,《沧浪之水》中大量的心灵自我对话也重复的叠加着对于知识分子的困惑表达。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将池大为看做一个个例,要考虑其所处的整体环境和所代表的人物群体,这样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池大为的蜕变过程如此艰难,也如此顺理成章。

一、现代知识分子的堕落历程—以池大为为例

沧浪之水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池大为,“并且形象地展示了一个有志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如何在“官本位”的毒化下,一步步地放弃人格坚守,最后成为一个获得高位死了灵魂的失败的成功者。”[2]池大为出身于农村,具有平民身份和平民意识,在其父亲池永昶的影响下,初步具备了一个知识分子坚守自我情操,心系天下苍生的高贵品质,而父亲去世时遗留下的《中国历代文人素描》则成了一种时时的寄托,这种寄托中既含有继承父亲志愿的想法也包含着鞭策监督的效用。考上大学之后,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不管是和胡一兵和刘跃进的农村田野调查,拒绝和恋人许小曼继续在一起还是后来放弃在北京继续发展回到老家工作都反映了池大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最简单的目标和最本能的反应。

池大为在省卫生厅的经历则是其知识分子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性的集中体现,“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深刻地写出了池大为最终与现实达成和解的艰难的心理历程。”[3]前期池大为在省卫生厅目睹了人性的丑陋,权力的倾轧,特别是看到以丁小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放弃节操,阿谀奉承的嘴脸时,他把社会作为知识分子精神的一种磨练石,无论是马垂章态度的转变还是省卫生厅同事对他的疏远和警告他都置若罔闻,在一次次的碰壁之后他虽然感受到了马厅长“身上真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但是他还是能做到像一个斗士一样对黑暗和不公进行着英雄的反抗,因为他还有退路。中国传统文化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成了他捍卫自己精神清白的有力武器。

中期池大为在省卫生厅则被调到了中医学会,成为了一个边缘人角色。“边缘人的角色意味着自由。自由是个意蕴丰富的概念,可以说是真正知识分子的灵魂。”[4]池大为从激烈的权利斗争中抽身而出,获得了“自我”的自由,他可以去干自己喜欢的事,琢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种自由给他带来了隐士般的快乐,使他的知识分子情结得到了暂时性的舒缓。于是他在这个时期变得开朗,也是在这个时期,找到了妻子董柳,生下了孩子池一波。正是妻子和孩子的到来迫使着池大为进行着改变,如果说前期的抗争还带有着个人英雄主义的情结,是抱有着我毫无牵挂的心态的话,此刻他便是真正的要融入社会。妻子的善解人意让他稍稍宽心,但是孩子的出生,岳母的到来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则打破了这种平衡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必须要认识社会的规则,必须要懂得社会的规矩。无论是池一波被烫伤,单位房子的归属,幼儿园的安排问题,一件件现实的事情压迫着一个知识分子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在现实之存在的合理性的无情迫压之下,所有对价值理想(包括道德、良知、责任)的向往最终都被证明为虚幻和无价值。”[5]很难说清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但是过多的压力迫使着池大为一步一步放弃了作为知识分子的操守,而他对父亲《中国历代文人素描》中孔子等人的价值取向怀疑则可以视作他最终的缴械投降,一句“孔子大概真的死了吧”不仅仅是文人毫无意义的喟叹,更是他作为对过往理念坚持和从父亲那里继承过来的道德标准的最终否定。而其表象和堕落的背后我们也不能忽视的是他内心中究竟需要“哪种自由?”中国历史给予知识分子的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最高追求,在获取“小自由”的同时他放弃了这种“大自由”,他的心里始终也是对自己的不用于世和才不遇主耿耿于怀,所以适应社会而改变即是客观条件的需要,也是潜在主观意识的诉求。两者一明一暗,一虚一实,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改变着池大为,最终促成了他立场的转变。

池大为立场转变的外化事件是马厅长孙女渺渺的生病,妻子董柳一针到位拉近了池大为和马垂章之间的距离,于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池大为的地位和境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最终在步步为营的精心设计下获得了马垂章的位置。他在获取权力的过程中背叛信义,献媚讨好,几乎成为了他当初最不想成为的人,池大为从清高到失守的堕落过程并不是个体案例,这是一个缩影,一个知识分子必须承担的社会道德背负的无可奈何丢弃,知识分子是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极高的专业素质,这从池大为转变立场后迅速适应环境获取成功即可得证。但是知识分子的历史包袱和思想包袱注定了知识分子是具有社会不适性的,理想信念和残酷现实的巨大反差不得不迫使他们在生存面前低头,这种情形下,他们往往就成了社会运转中所被见证的牺牲品。

二、知识分子堕落背后的思考

书中的结尾池大为烧掉了父亲池永昶的肖像画和那本《中国历代文人素描》。这被视作“完成了与传统道德的彻底决裂和自身人格的彻底嬗变。”[6]《沧浪之水》中知识分子形象大致被判别为两类,一种以孔子,屈原等历代文人和池永昶为代表的形象,他们坚守着知识分子的高贵与丰满,他们不屈服于现实,做着令人热血贲张的抗争,然而都死了;一种是以池大为,胡一兵,刘跃进为代表的形象,一步一步至于堕落,丧失了应有的气节和尊严,然而却活着。知识分子的人格规定性,在本书中以生和死明显截然不同的方式界定着。“知识分子的人格规定性,就是更加讲究人格操守,说得大一点,是专注于君子小人之辨。”[7]由是更加可以看出本书聚焦的并不仅仅是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焦虑及其现状,而是对中国历史几千年来固有的知识分子生态模式弊端的思考与反思,池大为那句“三千年一大变局”除了于当下的意义之外有更为辽阔的意义包涵。知识分子为了改变这种延续至今进行着改变的尝试,从而出现了种种异变,这种异变侵蚀着知识分子这个群体,也对社会进行了严重的腐蚀。

小说结尾没有给予更多的解答和方向性指引,因为作者正为此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但是我们或许能从书中找到一点对于现世保有的期望,书页中那点最后在黑暗中跳动的光彩夺目绚烂,是否也“说明在世俗化大潮中随波逐流的当代知识分子心中对道、对精神的守望欲求一念尚存,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自守与自救就没有理由过于悲观”[8]呢?

参考文献:

[1]汤晨光.士人精神的时代性陷落—论阎真《沧浪之水》[J].南方文坛,2003年(3).

[2][6].卢学英.“官本位”意识毒化灵魂的透视[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8).

[3]黄伟林.批判现实主义的力量及其局限-论阎真长篇小说《沧浪之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0月第42卷 第4期.

[4]陈子林.精神悬浮中的知识分子的焦虑和裂变—评《沧浪之水》[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4月第27卷第4期.

[5]梁振华.彷徨者的哀痛和归途—评《沧浪之水》[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2).

[7]阎真.为当代知识分子写心—《沧浪之水》写作随想[N].文艺报(京),2001-12-11

[8]谭桂林.知识者精神的守望与自救[J].文学评论,2003年(2).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
有影响有个性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
有影响有个性党外知识分子的团结引导研究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
从写实到反讽: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风格的演变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
知识分子
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发展状况与统战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