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欣《拯救》中的救赎情结

2016-12-17 19:36章志芳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拯救救赎亲情

章志芳

摘 要:亲情、爱情和友情是人类的基本情感,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情感的渴望和追求也在发生变化。那么在这样一个物质欲望爆发和传统美德日益被抛弃的时代,作者在文本《拯救》中以“救赎”的方式来拯救被人们所遗忘的美好。

关键词:爱情;亲情;救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1

作家张欣一直把都市男女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精神追求作为作品的关注重点。她通过对都市男女的爱情故事的描写来完成对他们精神世界的构建。也许是出于对深受市场经济时代冲击、挤压的人的悲悯,作者在文本中常常给千疮百孔的心灵一个安慰、一份温情。

黑格尔认为:“人的最高目的是道德”,而所谓“良心则是社会判断是非善恶的普遍的伦理道德规范,是个体对他人或社会履行义务时形成的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意识”。那么在一个物质欲望爆发的时代,如何使得高贵的品德、真挚的情感在都市人群日常的追求中能与生存欲望能并举?这正是张欣文本的核心所在。

“拯救”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就是“在别人危难的时候给与他帮助,让他脱离苦难”。在小说《拯救》一文中,作者用简单的情节、丰富的内涵为我们勾勒出现实社会中人们在无奈和选择。

一、故事情节

宁玉离婚了,原因很简单,丈夫阿灿自下海后有了婚外情,儿子小宝归丈夫,因为阿灿许诺,“一定会让小宝受最好的教育”,而宁玉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以她政府工的工资,是不敢说这个大话的”,但阿灿又不想儿子打破现在的二人世界,因此宁玉带着儿子生活。

宁玉工作的地点是在五仙观,这是一个深藏在闹市之的明代木构架道观建筑,也是省级文物保护的单位。五仙观因为在闹市之中,周围不乏居民居住,简易的柴火灶台,残旧的超负荷运行电线,乱丢乱放的易燃杂物,这一切都构成了五仙观的安全隐患。

为了五仙观的安全,宁玉是费尽心思,四处奔走,可是得到的通知却是五仙观的地址被开发商看上,因此五仙观将面临着整体搬迁的命运。就在宁玉为了保存五仙观而孤军奋战时,博物馆的苏惠安被“分配”到五仙观来。在日日相处的平淡日子中,惠安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离异了的宁玉,宁玉以一颗千疮百孔的心为理由拒绝了这一切。

日子在悄然中逝去,娱乐版上的消息成为大众无聊生活的精神调剂。万众瞩目的歌手阳光,因他的非自然死亡成为全城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个偶然的下午,宁玉看到儿子在玩一快怀表,在向儿子质询的过程中,怀表摔落在地上,机芯內壳有一张歌手阳关的照片。宁玉好像明白了什么,却又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惠安向宁玉承认了一切,在这突然之间宁玉回应了惠安的爱,因为爱决定陪同他去自首。

就在等待新的一天到来的这个晚上,五仙观着火了,待惠安从酒吧回来,看到的是在警员怀中静静睡着的小宝,和躺在地上再也醒不来的宁玉。

二、救赎情节

什么是“救赎”,“救赎”在字典里的意思是将原先是你的但归另一个人所有的财产重新买回来。在《拯救》一文中,宁玉和惠安分别获得了情感上的救赎。在故事的一开始,宁玉就失去了爱情和婚姻,对于女性而言,爱情、婚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人生的全部。宁玉是一个普通的女性,“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她常常为触礁的家庭泪流满面”,为了尽快摆脱这种精神束缚,宁玉决定独自一人居住在五仙观。就在宁玉对情感生活失去信心时,桃花一朵又一朵的开起来了,先是五仙观的隔壁邻居“大只洪”,再是高中同学廖雨生,最后是五仙观新来的同事惠安。在失败婚姻生活的打击和五仙观面临迁移的双重压力下,宁玉为保护五仙观历史遗址而四处奔波,无心也无力面对新的情感。

在拜金主义的大潮下,宁玉因为对事业的认真和执著,失去了爱情和家庭;然而她万万没有预料到恰恰又是因为这份认真和执著的精神,得到了惠安的认可与爱情。虽然她没有回应惠安的爱意,但这不妨碍她对于这份爱意的感知。在察知惠安是杀人犯,宁玉第一次正面回应了惠安的爱意,并愿意陪他一同去自首。宁玉从失去爱情、家庭到再次得到并认可爱情,这也许可以看作作者对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日益失去存在基础的传统美德的一种坚守。

亲情、爱情和友情是人类的基本情感,如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亲情、爱情有所缺失,那么将会成为其影响终身的心理障碍,这种情感上的缺失将会对他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巨大影响。

惠安是个在孤儿院长大的弃婴,亲情的缺失是他心中永远的遗憾和痛苦,导致他孤独、冷漠的性格。因为他的内心存在着巨大的“空洞”,促使他更加渴望与追求温暖的爱,“对于惠安来说,他希望找到一个既是母亲又是情人的人”。在他生病的那个上午,一只温柔的手拂过他的额头,同时也拂过了他的心间。就在惠安认为生命暗淡无光之时,宁玉却在察知惠安是杀害歌手阳光的凶手时,亲口承认自己也爱着惠安。也许我们觉得这一切来得太晚了,可是对于惠安而言,即便生命偶尔被爱情照亮,都感到非常满足。

宁玉答应陪惠安一同去自首,可就在这个晚上,五仙观失火,宁玉奋力扑救,最后死于呼吸道烧伤。唯一知道惠安秘密的人死去了,惠安并没有因此如释重负,相反在他因爱的复苏而心里充满沉重的负疚和痛苦,他决定以自首的方式来“祭一段感情和一个女人的一生”。

在小说《拯救》中,不论是宁玉还是惠安,他们一开始就失去了人类最美好的爱情、亲情。在生命最为灰暗之时,两人通过日常生活的交往发现了对方的优点,而这些优点恰恰是自己所渴望和欣赏的,因此这种情感上的慰藉成为他们生命中的“救赎”。

参考文献:

[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年.

[2]张欣;张欣文集(四卷)[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年.

猜你喜欢
拯救救赎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烈日灼心》:一念之差,救赎一生
虔诚的行者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
清明话亲情
中国企业再“拯救”德国机场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