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民生新闻遭遇的瓶颈与对策

2016-12-17 20:12包焓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民生受众

包焓

摘 要:民生新闻是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主要是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现状和衣食住行,解决民众生活中的问题。民生新闻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体,但现阶段随着多媒体发展,电视民生新闻遭遇了例如媚俗化,缺乏深度等瓶颈问题。民生新闻人应该利用先进的技术,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时效性,保证其真实性,注重其质量,拉近新闻与受众的距离。

关键词:民生新闻;瓶颈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对“民生新闻”进行拆分式解释:“民生”这个词语最早是在《左传》这部作品中出现的,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1]民,就是民众的意思。现代《辞海》中“民生”的解释是“普通百姓的生计”,语境中渗透着人文关怀与大众情怀。民生新闻从广义上而言从属于社会新闻类,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将目光聚焦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电视民生新闻这个概念在国外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这是我国新闻界所定义的特有名词。”[2]民生新闻除了帮老百姓解决一些纠纷文体,剩下的就是一些话家常的节目了。所以,长期以往问题就出来了,民生新闻遭遇了发展的瓶颈。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问题

(一)民生新闻的内容偏琐碎

普通老百姓就是安心过日子,这样的日子里能有多少为人所关注的热点新闻内容?就算有新闻,同一个新闻事件要被多个电视频道,很多电视栏目进行传播,这就很容易造成题材重复的现象,也就是同质化。并且民生新闻的选择面很窄,多是小事一堆,缺乏重点。所以就造成了每一个新闻都很泛泛,让受众觉得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就是多个生活琐事组成的,时间一长,民生新闻会因为内容上的失衡而逐渐从民众的价值天平上倾斜过去,继而淡出社会主流新闻的视线,成为一颗可有可无的棋子。

(二)民生新闻的通病——媚俗化

民生新闻迫于电视收视率的压力,开始迎合受众的口味,做一些吸引观众眼球的节目。绕进“唯收视率论”的死胡同,出现了很多凶杀、畸恋、血腥等节目,迎合了观众的猎奇心理。收视率是电视的生命线,但是“唯收视率轮”则是电视劣质节目的始作俑者。各电视台为了博收视,背离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而以这个标准做出来的新闻完全违背了其价值判断,一味追求感官刺激,造成了不好的舆论导向,从而降低了民生新闻的格调和水准。

(三)民生新闻缺乏深度

简单的介绍事件,就算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那也是流水账式的口水话不能称之为新闻,民生新闻需要内容主题的升华,而非仅仅是告知。其次,民生新闻不仅是说事,更应该联系背景资料,分析当下实情,多视角看待问题,引导受众正确的新闻导向。电视民生新闻已经走到了一个转折点,电视民生新闻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出调整改变,努力挖掘价值新闻从而提升新闻的品质何质感,善于构建自身核心价值体系,变浅入的新闻方式为深入浅出的报道方式。

二、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电视栏目的品牌化

从近年电视上活跃的民生节目看来,一些拥有自己品牌的节目其生命力远超没有品牌效益的民生节目。例如近年来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北经视的《经视直播》;黑龙江都市频道的《新闻夜航》;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阿六头说新闻》等都给电视民生新闻作出了表率。

(二)新闻报道,深度化,条理化

要求新闻工作者努力尝试将新闻内涵向纵深延展,开辟受众理性思考的空间,构建主流的价值观,并且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出透彻的解读。从而保持寓教于乐的优良传统,把狭隘的平民意识逐渐提升为先进的文化。例如,凤凰卫视的政治氛围相对轻松,但这并不代表起新闻要求的降低,反而对新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凤凰卫视并没有“以民为主”或者是“民本第一”的口号,但从开播以来,受众都能感受到该台的新闻很有认同感,是在说老百姓自己的事,是在关注百姓关注的热点,是民众切身利益的捍卫者。环境的自由就是责任的约束,只有真正肩负人民的使命,才能在浑浊的所谓“新闻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清泉”。

(三)用可持续的视角经营民生新闻节目,

在民生新闻中我们常说“小家庭”和“大民生”,那么作为新闻人应该如何平衡小家庭和大民生的价值取舍?“小家庭”可以视作为民生新闻的基本内容,我们正是从家庭小事出发,关注民生,关心民情。但并不代表这就是电视民生新闻的全部,我们更应该看到“大民生”的价值取向,所谓的“大民生”就是说,我们要强调新闻的视角,站在什么位置看新闻,引导怎样的新闻价值,新闻观点。如果只是理解“大”就大错特错了,这里的“大”是视角的大,是价值的大,是意义的大。在这样的视角之下,构建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三、主持人的个性化传播

电视民生新闻的主持人作为节目的驾驭者和与受众交流的代言人,其语言特色和个性传播方式与节目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在具备主持人基本素质的首要前提下,要把内在的“素质”外化为语言,从而更好的表现语言的功力和节目的魅力。[3]目前我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大都形象端庄大方,是常规的所谓符合大众审美标准。当新闻脸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似模似样时,就正是问题之所在:主持创新的缺乏和风格的平庸。而“小家庭”的“大民生”新闻正需要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的主持人。

结语:

电视民生新闻有着最广大的受众基础,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之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民生新闻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势必能变民生“瓶颈”为民生“高速路”,走出一条“大民生”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注释: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只要勤劳就不会缺少物资.

[2]李全民《电视民生新闻如何突破瓶颈》[J].《记者摇篮》2009年12期.

[3]陆锡初《节目主持人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版.

猜你喜欢
民生受众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就业是民生之本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