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被+X”结构探析

2016-12-17 20:37张虹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语用分析语义分析

张虹

摘 要:文章论述了“被+X”结构的发展,并简要分析了新兴“被+X”结构的语义和语用特点。

关键词:新兴“被+X”;语义分析;语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近些年来,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涌现出大批新兴“被+X”结构词语,如:被就业、被幸福等,这些新兴“被+X”结构是对传统“被”字句的创新,其构成要素的语法性质、组合特点等都比传统格式更灵活。

一、“被+X”结构的发展

现在,语法界对“被”字句的定义已基本趋于统一,鲍厚星对于“被”字句的界定为:“被”字句句式,主语是受事,而用介词“被”引进施事,或把“被”字直接附着在动词前以表示被动关系的句子,叫“被”字句。

新兴“被+X”结构不同于传统“被”字句,“被”后动词不仅仅局限于及物动词,一些不及物动词也可出现在“被”字后面,如“被自杀”、“被就业”等,还可以是名词、形容词等,如:“被爱心”、“被富裕”等,而且表示的施受关系也和传统句式不一样,我们需阅读整个语篇,才能真正理解新兴“被+X”结构的施受关系。如:其实,被就业是高校内部运作产生的现象。(《合肥晚报》2010年4月14日),这里制造学生虚假就业率的是高校。总的来说,新兴“被+X”结构比传统“被”字句更灵活。

二、新兴“被+X”结构的语义分析

(一)蒙受、遭受义

王力曾指出“‘被字用为动词,还有‘蒙受、‘遭受之义。可能新兴“被+X”中的“被”就沿用了这个意思。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结构多表现出消极意味,如“被自杀”、“被失踪”等,而且是形容社会上的一些荒谬现象,表现出弱势群体的无奈心情。如:《在校园中“被贫富”因“财”施教伤害了谁》(《荆楚网》2011年11月28日),这里可理解为遭受贫富分化的待遇,形容校园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以引起社会深思。

(二)被强迫义

在传统“被”字句中,主语是“被”后动词的受事者,而新兴“被+X”结构句子,主语是“被+X”的施动者,但这种动作的执行是被动的,蕴含被强迫色彩。如:《“被捐款”不只是损害公益》(《长城网》2014年9月4日),“捐款”本是个人主动行为,是主语主动发出的,但在这个新兴结构中,“捐款”是被强制的,体现出一些弱势群体受人摆布的状态。根据“被”后“X”所表示的意思是否真的发生,其寓意又有所不同。

1.“X”并未发生

一种情况是官方数据显示已取得某些成果,但事实上并未真实发生,这些常与经济、民生有关,一些当权者通过玩弄权术而作假,民众以此来讽刺这些社会现象。如“被就业”,是指一些高校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故意捏造就业信息,将学生签进子虚乌有的公司或企业,还如“被民生”、“被小康”等,都传达了公众的不满和反感情绪。

另一种情况是媒体炒作造成的虚假新闻,实际上并没发生,如“被怀孕”、“被离婚”等,这些多见于娱乐新闻,把一些未经核实的信息传播出去,以吸引眼球。

2.“X”已经发生

一种是“X”已经发生,只是与官方发布内容不一致,引起人们猜疑。如“被自杀”是指一个没有自杀动机的人,突然因某种变故死亡,而死亡现场呈现自杀迹象,或被他人安排成自杀的样子。还如“被车祸”、“被失踪”等。

另一种是“X”已经发生,但事件主人是迫于某种压力不自愿状态下做出的行为,如“被捐款”是指一些单位或组织强迫个人捐款,从而出现个人重复捐款或从工资奖金扣款的现象。还如“被自愿”、“被赞成”等。

(三)讽刺义

新兴“被+X”结构多是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表现出消极语义和讽刺意味,如“被小康”是指政府要求居民在小康达标情况民意调查中,按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回答,使得本来在小康水平下的群众进入小康水平,体现了弱势群众的无奈,对当权者的嘲讽,也讽刺了当今社会的不和谐现象。还如“被富裕”、“被繁荣”等,这里的“X”都是褒义词,只是进入这个新型结构后,不再具有褒义,作者以正说反,表达了对“被”现象造成者的讽刺和不满。

三、新兴“被+X”结构的语用分析

(一)形象性

新兴“被+X”形象揭示了某些社会现象,如例句“‘被捐款不只是损害公益。”,捐款本是个人自愿的主动行为,而“被捐款”使这个自己情愿的事情失去了主动性,也间接讽刺了隐性施事者,这种间接讽刺不仅没指出被讽刺者是谁,还使用了以受害者来承担后果的形式去影射施暴者,使“被+X”具有形象性。

(二)简洁性

还以“被捐款”为例,“被捐款”是指一些单位或组织强迫个人捐款,以至出现个人重复“捐款”和从工资奖金扣款事件。简单的一个“被”字,再加上这个动作行为,就构成了全句,表达了全句的意思,这也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四、结语

新兴“被+X”结构能用简洁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出人们的心理态度,因而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认可和青睐。而且新兴“被+X”结构丰富和发展了汉语的表达手段,真实反映出当今的社会心态和文化现实。目前,该结构已由网络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新兴“被+ X”结构能否成为汉语系统的常用结构,仍需时间考验。

参考文献:

[5]鲍厚星,罗昕如.现代汉语[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刘云.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5):102—106.

[3]何洪峰,彭吉军.论2009年度热词“被X”[J].语言文字应用,2010(3):82-88.

猜你喜欢
语用分析语义分析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角度对《初秋》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基于交叉配血的多账户识别模型研究
基于LDA模型的95598热点业务工单挖掘分析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多义动词“あげる”
The Pragmatic Analysis on Offensive Words
中文短文本语法语义相似度算法
冲突性话语回应策略与权势的语用分析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