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书生傻气》熟语使用特色

2016-12-17 20:37祝安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熟语歇后语谚语

祝安

摘 要:本文以易中天的《书生意气》中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作品中的熟语使用进行深入分析,将作品中的四字短语、歇后语、谚语结合作品语句逐一分析,通过实际例子去了解作品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原因。

关键词:熟语;四字短语;谚语;歇后语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书生傻气》是易中天2010年发行的一本文集,分为人物、事件、看法三个部分,其中人物一辑全部来自《书生意气》。文集的字里行间传达了“辩锋犀利,嬉笑怒骂,不屈不挠,一片赤诚”的书生意气。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它结构紧密、言简意赅,具有独立的造句功能和表意功能。[1]在《书生意气》这本书中,大量运用的熟语,给作品增添了许多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审美体验,也成为本作品的一大特色。于是,对于熟语的探析,是对易中天的语言特色把握的必然方向。

(一)简洁的四字短语句

《书生傻气》中,广泛使用了凝练的四字短语、短句,并且在一个长句子中叠加使用,言简意赅,节奏明朗。如:

易教授在人物一辑中评价李泽厚《美的历程》时说,“它真是写得英姿勃发,才气逼人,龙飞凤舞,青铜饕餮,魏晋风度,盛唐之音,更不用说没过几页就有一段华彩乐章了。”

一眼看去,全部是四字词汇,该细密处细密,该留连处留连,丝丝入扣,顺理成章,在音韵节奏上,就有朗朗上口、一气呵成之感;一番品味,又觉得这八个有些夸张的短语将《美的历程》这件艺术品的艺术魅力刻画得入木三分,印象深刻。

易中天评价李泽厚“四人帮”时期的“党八股腔调”,同样也是用了四个短语,“色厉内荏,外强中干,了无生气,乏味透顶。”

总体上说,这些简洁短语的使用看上去头头是道,说起来振振有辞,细细琢磨,恐怕再精准不过了。

谈起陈寅恪“吾道不孤!”的感慨时,易中天也送上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书生傻气》大量运用四字短语来叙述心中最直观的感受,这样直白的语言,了然的思想,在传统散文杂文中是不多见的,也正是因为这宣泄式的直抒胸臆,与读者达到了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

(二)精巧的歇后语和谚语

歇后语和谚语的使用不仅在语音上倾向读者的思维阅读习惯,拉近作者受众间的距离,还在喻意上注入了作者的情感表达需求。因此,组织出来的话语结构更具有释读效果和人文体验。[2]如:

“心直口快的顾准,肆无忌惮地大放厥词,天天发表‘右派言论,弄得自己头上和维吾尔的姑娘一样——辫子一大把。”“辫子一大把”的喻意,形象生动地说出了顾准当时危险的处境,让读者担心顾准之余,又心生一丝幽默轻松之感,增强了可读性。

易中天质疑余秋雨“捐款门”事件中,“拖延、推诿、绕弯子、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态度也给了一个“最客气的说法”,就是“小沈阳的裤子——跑偏了!”这里的歇后语恰当客观的表达了易教授的立场,避免了给外界留下文人相轻的印象,精简了的表达使得文章结构轻快明了,不会被冗长的解释搞得索然无味。读者既认可了歇后语带来的形象描绘又愿意接受作者的情感描绘,实在是一举多得。

文集中,还运用大量的谚语。使受众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劳作跟规律出发,感受到了易教授传达的人生哲理和教诲意义。

在盘点李泽厚时,认为“人生其实只有两条路,要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要么走别人的路,让自己去说。”这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是多少年轻人的座右铭,却谁都不曾感悟如此之深,读者从李泽厚联想到自己,站在自己的座右铭前,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到底是“与众不同”还是“人云亦云”。

又讲起向西方推行“送去主义”,易教授认为不能“拿他西瓜,还他芝麻”也不能“投我以鲜桃,报之以烂李”否则成了“美人赠我蒙汗药,还她什么癞蛤蟆?”“送去了”不合适的例子比比皆是,易教授以“西瓜”、“芝麻”、“鲜桃”、“烂李”这些谚语代之,避免了列举现实状况带来的尴尬局面,读者又能很快联系现实,心中思绪万千。会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契之感,表现了易教授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综上,易中天的《书生傻气》中大量应用熟语,能够给读者更为独特的阅读体验,在此过程中熟语更是以其雅俗共赏、含蓄隽永的特色,给作品带来更加绚丽的色彩。于是,我们对熟语进行研究,自然可以对易中天的语言特色进行探析,并且更加容易的把握易中天教授的作品走向大众、迅速走红的重要原因。

注释:

[1]骆小所.现代汉语引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2]郑颐寿.辞章体裁风格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熟语歇后语谚语
说说谚语
歇后语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
浅析熟语认知机制的分类——以中韩熟语为例
谚语趣画(一)
乍闻音酷似,细品味异同——同、近音异形熟语荟萃(五十三)
乍闻音酷似,细品味异同——同、近音异形熟语荟萃(四十七)
乍闻音酷似,细品味异同——同、近音异形熟语荟萃(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