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道夫?卡尔纳普的哲学思想

2016-12-17 20:52边美华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划界

边美华

摘 要:本文首先通过论证鲁道夫·卡尔纳普的哲学思想,然后分析卡尔纳普关于哲学的划定。虽然卡尔纳普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发生了几次变化,但是总立场是坚持科学和形而上学之间明确的划分。本文运用了辩证的观点,对卡尔纳普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重点提出了思想中的合理之处,但是也提出了不足。本论文将从对卡尔纳普的哲学思想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进行准确的表述,然后以辩证法来对卡尔纳普的哲学思想进行客观的评价,来明确表示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卡尔纳普;科学哲学;划界

[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卡尔纳普是逻辑经验主义典型的代表人物,对于科学哲学的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他本人对于科学理论的结构、辩护和意义方面都通过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一、卡尔纳普的思想概述

卡尔纳普是逻辑经验主义的集大成者,被很多哲学家看作是经验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在逻辑经验主义哲学家的眼中的科学哲学,实质上就是对逻辑的科学性研究。科学的逻辑包含两方面:一是对科学的结构进行逻辑性的分析;二是对科学的过程进行逻辑性分析。一般来说,他们把逻辑分析看作是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这就属于静态分析,并且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进行了严格的划分。对于科学的内部结构问题,卡尔纳普坚持观察语言和理论语言两部分。经总结,卡尔纳普的主要的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可以大致划分为四大类:

1、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

2、观察与理论的区分

3、科学发现与科学辩护的区分

4、科学与元科学的区分

卡尔纳普的哲学思想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灵感来自于哲学家罗素、弗雷格和维特根斯坦。

二、卡尔纳普的哲学思想

(一)拒斥形而上学

拒斥形而上学是逻辑经验主义内的一个核心,这是一种对形而上学的一种反抗。卡尔纳普始终坚持着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有明确界限的观点。知识唯有来源于科学,而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并没有实际意义。卡尔纳普认为有认识意义的方法论就是标准,而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标准就是有意义的。

卡尔纳普在1932年发表了《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他熟悉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意义的认识标准:陈述的意义就在于它的论证法,就是可证实性原则,所谓可证实性实质上就是对于陈述的判断是否可以通过感觉来进行证实。而所谓的可证实的标准有三大类:第一是分析陈述,是必然真;第二类是分析陈述的否定,是必然假;第三类是经验陈述。但是形而上学的陈述并不属于以上三种,它的真假无法判断,所以是伪陈述。

卡尔纳普对伪陈述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的伪陈述分成了两类:第一是被误认为有意义的词;第二是构成的句子成分虽然有意义,但是并不是有意义的陈述。

(二)科学理论的评价

卡尔纳普认为,对于科学理论的正确评价同确证度也密切相关,所谓的确证度就是一种逻辑概率,这就联系到了卡尔纳普对于概率和归纳逻辑关系的分析。

以卡尔纳普的哲学思想为代表的逻辑经验主义对于归纳逻辑的主要看法有:

1、归纳逻辑所要讲究的仅是科学证明的逻辑而不是科学发现的逻辑;

2、归纳推理的结论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但是真实的概论比较大;

3、强调出归逻辑的高度形式化和定量化。

(三)科学发展的模式

其实很多的逻辑经验主义者很少谈论科学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原因是逻辑经验主义注重科学的逻辑,并且把科学的发现和辩护范围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认为科学发现并没有遵循逻辑规律。卡尔纳普说:“哲学只从逻辑的观点讨论科学哲学,是科学的逻辑,即对科学的概念、命题、证明,以及构造概念、证明、假说、理论的可能方法所共有的东西做逻辑分析。”

三、结论

逻辑经验主义运动以卡尔纳普为典型的代表,同时也是科学哲学的正统思想,可是它的鼎盛时代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卡尔纳普很多的哲学思想过于简单,并没有很多的事实依据。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受到了历史的批判,也遭到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内部批判,但是我们应该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卡尔纳普的哲学思想,充分认识理解到其中内部的合理之处。

卡尔纳普对于科学的划界标准太过绝对。事实证明,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划分标准,而且他的另一个错误之处是不能将划界标准作为判定标准,形而上学也不是没有认识意义的,对于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科学之处。

但是卡尔纳普对于形而上学体系的倾向反对是值得肯定的。纵观历史,德国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在黑格尔等人的影响下滞留了十多年,而正是卡尔纳普的批判之下,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善。

参考文献:

[1]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构造》,陈启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卡尔纳普:《卡尔纳普思想自述》,陈小山、涂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3]卡尔纳普:《科学哲学导论》,张华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4]洪谦主编:《论逻辑经验主义》,商务印书馆,2007。

[5]洪谦:《维也纳学派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

[6]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82。

[7]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1997。

[8]罗素:《数理哲学导论》,晏成书译,商务印书馆,1982。

[9]克拉夫特:《维也纳学派》,李步楼、陈维杭译,商务印书馆,1998。

[10]鲁道夫哈勒:《新实证主义》,韩林合译,商务印书馆,1998。

[11]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贺绍甲译,商务印书馆,1996。

[12]张家龙:《数理逻辑发展史一从莱布尼茨到哥德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划界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如何处理“争端”*
江西省河湖划界工作实践与思考
浅析水利工程标准化划界技术
法国海域划界的立法、实践及挑战
德州市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探讨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工作进展主席说明(CLCS/95)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论三步划界法的发展及法律地位——其对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一些启示
黎巴嫩与以色列海上油气争端与海洋划界方案
移动闭塞区段两设备集中站联锁划界点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