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和亲与唐回和亲之比较

2016-12-17 20:57曲钊志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回纥和亲西汉

曲钊志

摘 要:和亲,是中国古代不同民族之间尤其是中原政权处理与同时代少数民族政权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和亲对历史上各个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强盛的历史时期,西汉和唐在民族政策上都采用了和亲的政策,并对其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和亲;西汉;匈奴;唐;回纥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2

和亲,亦称“和番”,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处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带有明确政治目的性的联姻。它作为中国历代的主要民族政策之一,贯穿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和亲对历朝历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与唐,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大帝国,和亲同样也是其统治者采取的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手段之一,西汉与匈奴,唐与回纥是分别两个王朝主要的和亲对象,但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汉匈和亲与唐回和亲都有其不同的原因和特点。

一、西汉与匈奴的和亲

据《史记》、《汉书》等史料记载,西汉王朝是一个与外民族政权进行和亲次数很多的一个王朝,自平城之围后汉高祖刘邦被迫与匈奴和亲开始,西汉对外进行了十六次和亲,其中与匈奴的和亲就达十三次,这十三次的和亲分别是: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汉遣刘敬以宗室女为公主嫁于冒顿单于为阏氏;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汉复与匈奴和亲,以宗室女为公主,嫁于冒顿单于;汉文帝前二年(公元前176年),文帝初立,汉与匈奴复修和亲之事;汉文帝中六年(公元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初立,汉以诸侯王之女为单于阏氏,使宦者中行说护送公主;汉文帝后二年(公元前162年),汉与匈奴约和亲,以宗室女翁主嫁与老上单于;汉文帝后四年(公元前160年),老上单于死,子军臣单于立,而中行说复事之。汉复与匈奴和亲;汉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汉遣御史大夫翟青至代下与匈奴和亲;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汉以宗室女与军臣单于和亲;汉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汉遣公主嫁与单于,并通关市;汉武帝建元初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初,仍履行和亲约定,开通关市贸易;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匈奴来请和亲,上下其议。群臣议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单于遣名王奉献,并贺明年正月,汉与匈奴和亲;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樯字昭君赐单于。

西汉之所以与匈奴进行这么多次的和亲,是有其历史原因的,第一,由于秦始皇统治后期的残暴统治,天下大乱,人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各路起义军揭竿而起,奋起反抗,楚汉之争后,刘邦虽然建立起了西汉王朝,但经过战争的洗礼,新建立的王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整个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口锐减,百姓流离失所,劳动力不足,经济凋敝,百废待兴。据《汉书》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减,自天子不能具醇驯,而将相或乘牛车。”[1]P1127对于新建王朝的统治者来说,迫切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经济,而对于动兵抵御外辱,对于当时的西汉王朝来说是有心无力的;第二,西汉建立初期,统治者遵循的是道家的“黄老思想”,讲究的是“无为而治,统治者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战争是力求避免的,这就给和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与此同时,匈奴首领冒顿单于杀父自立为王,统一蒙古高原各部,消灭了东胡、大月氏等外族政权,并收复了蒙恬所占的匈奴故地,建立起中国北方第一个草原游牧帝国。匈奴帝国不断地发展壮大,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匈奴人四处扩张,并不断地骚扰汉朝边境,对汉朝的统治构成很大的威胁,汉初西汉统治者没有精力和财力与匈奴进行抗衡,所以,西汉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来取得边疆、边境的安宁,所以我们说西汉的和亲是一种暂时性的、带有妥协性的政策。

二、唐与回纥的和亲

回纥,是匈奴族的后裔,其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的赤狄部,是南北朝高车六部之一,与汉匈关系不同,在回纥民族的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基本没有对唐王朝为敌,没有威胁到唐王朝的统治,唐与回纥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回纥从属于唐王朝,接受唐王朝的分封和庇护,回纥出兵帮助唐朝平定叛乱,其关系非常融洽,所以唐朝有好几位皇帝的亲生女儿嫁于回纥,巩固了唐与回纥的友好关系。

唐与回纥的和亲,始于回纥公主嫁于唐朝开始,《新唐书·回鹘传》有载:“使者来请助讨禄山,帝诏敦煌王承寀与约,而今仆固怀恩送王,因召其兵。可汗喜,以可敦妹为女,妻承案,遣渠领来请和亲,帝欲固其心,即封虏女为毗伽公主,……帝因册封毗伽公主为王妃,攘承寀宗正卿;可汗亦封承寀为业护,给四节令,一与其业护共将。”至此后唐朝公主及王公大臣的女儿被嫁于回纥,其采取的和亲政策,对维持二者的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与回纥和亲的公主中,有四位是唐朝皇帝之女:她们是,宁国公主,唐肃宗次女,史料记载其“有才貌”,于乾元元年七月十七日嫁于回鹘可汗;崇徽公主,仆固怀恩三女,是少数民族铁勒部落首领之后,其被代宗收为养女,于大历四年(公元759年)嫁于回纥,封为崇徽公主;咸安公主,德宗第八女,贞元四年十月(公元788年)嫁于回纥,册封为燕国大长公主;太和公主,宪宗之女,穆宗第十妹,长庆元年二月(公元821年)出嫁崇德可汗,其在回纥生活了22年,分别嫁于崇德可汗昭礼可汗,彰信可汗,馺可汗,乌介可汗。

唐与回纥的和亲之所以与汉匈和亲不同,也是有原因的,与汉匈和亲不同,回纥也有同唐王朝和亲的需要,回纥知识匈奴后羿中比较弱小的一支,起初他们还受到突厥的压制,他们希望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与唐朝建立联系,希望通过唐朝的兵力支持来帮助他们抵御突厥的侵犯,同样,与唐王朝建立联系,能够与中原地区展开贸易,互通有无,能把他们地区所生产的肉制品等与中原进行交换,换来所需的粮食、茶叶、布匹等其他生活用品,这样既促进了本民族经济的发展,又改善了本民族的生活水平。对唐朝来说,与回纥和亲也有其目的,一方面,可以借助回纥的兵力去钳制强大的突厥势力,同时又可以借助回纥的兵力远征高丽、抗击吐蕃,平定安史之乱,维护了唐王朝的统一和稳定,另一方面,与回纥交换的物资极大地满足了军事上的需要。

三、二者之区别

从以上论述我们看到,就性质而言,西汉与匈奴的性质是安边性的,汉匈和亲是西汉统治者在战败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是西汉政权的主动行为,匈奴方面并不在乎和亲有什么内涵后人条件,他们只关心通过和亲他们能够得到多少好处、得到多少财富,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有利的条件,这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西汉与匈奴的和亲大多都是在战败之后被迫实施的,西汉政府选派和亲的对象都是公主,这既能看到的是西汉政府对于与匈奴和谈的重视程度,又能看到的是当时西汉政府采取的是委曲求全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具有屈辱性,是弱小政权得以存活的权宜之计。

相比于西汉与匈奴的和亲,就性质而言,唐与回纥的和亲是借兵及酬德报恩性的,与汉匈和亲不同的是,唐与回纥的和亲是相互的。且由回纥公主入中原开启了两民族的百年的和亲历程,西汉与匈奴的和亲都是在战败以后西汉政权被迫采取的带有屈辱性质的政策,而唐回和亲则大多是在两个民族和睦相处的情况下进行的和亲,且唐回和亲对于两民族来说都是有力的,对两民族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结语:

和亲,作为中国古代处理民族政权的重要方式之一,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西汉与匈奴的和亲、唐与回纥的和亲,都是当时政府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是西汉与匈奴的安边性的和亲,还是唐与回纥的带有酬德报恩性的和亲都对当时经济社会和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

猜你喜欢
回纥和亲西汉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怨回纥·茶煮红英疾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回纥汗国初期与唐朝关系变化探析
兵不厌诈:和亲公主是间谍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丝绸之路上的和亲
困难就是一道光
唐代涉蕃诗中的和亲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