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多情的语文老师

2016-12-17 21:08韩佳佳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活命杨绛王老师

韩佳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散文历来以情叙事,以情感人,“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对散文最好的概括和诠释。杨绛先生的叙事散文《老王》更是以简洁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十分有幸观看了人大附中王君老师的教学视频,我被她不拘一格的授课方式所折服。课堂上王老师以亲切动情的语言带领着我们感受了文中老王的“活命”、杨绛的“不安”,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处于“活命”时代的人们依旧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把日子过得像鲜花一样一朵一朵的盛开。

一、文本细读,师生对话,探寻文章情感

王君老师在授课之初就跟学生亲近,了解到学生已经学习过这篇课文,用幻灯片展示了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自由“说话”,通过说话,一方面王老师可以简单地了解到所教班级的学情,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里。王君老师在教授《老王》一文时主要采用了文本细读的方式,紧抓文中的关键字眼展开教学,为了使学生了解老王的生活状况,“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让学生根据这句话用最简洁的字词概括老王的“活命”的现状,并适时地指导学生低沉地朗读出来。

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对文本的简单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其中王老师针对一句话的朗读指导会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唉,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我脑袋慢,没反应过来,晚了一步,人老了,没用了。”“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师生对话,角色转换,王老师为作者杨绛,学生为老王,使学生站在老王的角度倾诉自己的生活状况,学生们积极地参与了老王这一角色的“扮演”,王老师对学生的神态和语气等方面给予指导,在学生充分体会到老王的与社会相脱节,孑然孤独的时候指导学生做旁批“没有归属感、孤苦伶仃”。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是老王死前的场景,王老师选取的音乐直击在场每一个人的泪点,学生在低沉哀婉的音乐中读着老王死前的场景,王老师要求读出对死亡的那种情感。他死的并不伟大也不光辉,甚至比正常人死的还凄惨,朗读的时候把声音压低,此时抓住对老王死亡前的语句配乐朗读,师生的情感都达到高潮。

二、情中收尾,以情传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语文教学了解文章的内容很简单,但是把握文章的情感却很难,《老王》更是这样一篇语言朴素直白但却感情深沉的文章,王老师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运用了文本细读的方法,带领着同学沉浸到文本中去,感受作者杨绛所要传达的情。

老王死后杨绛在文中提到,“我也不懂,没多问。”她是没忍心多问、不敢多问、没勇气多问还是没心情多问?这一连串的问题引导着学生揣摩杨绛的心理,面对老王的死亡,杨绛到底该不该心安呢?为什么?同学们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该不该心安各有见解,王老师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引用杨绛其他作品中的有关内容向同学们介绍了在杨绛和老王生活的那个年代的整个社会大背景,杨绛虽然是高贵的知识分子,但是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她的生活状况并不比老王强多少,也是处于“活命”的状态 。

杨绛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情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升华了,一篇语言朴素的文章字字有情,句句传意,把杨绛先生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者为之伤神,听者为之动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在那个活命的年代尽管是老王这样“活命”的人,也在认真、努力的生活着,无私地奉献着,他们把日子过得像鲜花一样一朵一朵的盛开,而一位百岁老人的愧怍有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传达出文章之情,而且还能把自己的感情传达给学生,在学习完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之后,我们往往有很多的话想说,有很多的感慨,但却不知从何说起,那何不写下来呢?王老师最后配乐展示了自己的读后感,其中有几句印象很深:

“你呢 你不安 一直不安

他蹬 你坐 你不安

他只有一只眼 你不安

他要半价收费 你不安

他送人看病不要钱 你不安

他的香油和鸡蛋让你不安

他的悄悄去世让你不安

……”

在这首小诗中这节课也接近尾声,这首诗传达出了王老师对这篇文章的深刻理解,每一句都透露着王老师深厚的文化功底但又不是仅局限于老师在上公开课时的独秀,更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旨的升华,同时又像王老师说的那样,她是为同学们写读后感投石问路,以己之情传他人之情。

散文又称美文,美在情细腻可感,而语文老师,势必为多情之人。如果没有对学生深深的喜爱之情和深切期望那又怎能做到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侧身倾听?如果没有对学生的呵护之情,那又怎能整节课给予肯定的目光和鼓励的语言?如果不能以己之情感他人之情,那又怎能到达跟作者的心意相通,以情传情?虽然要成为一位多情的语文老师路途还很遥远,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脚步依旧,终会有希望,以此自勉。

猜你喜欢
活命杨绛王老师
奇妙的旅行
地震时是躲是逃?
选择
选择
有趣的动物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依据文本特质,有效落实“三位一体”王君
天问
杨绛老人的减压法
我们班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