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稻区农机与农艺配套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2016-12-18 02:58李忠武郑元亮左长喜
北方水稻 2016年2期
关键词:秧龄稻区基本苗

李忠武,郑元亮,郑 印 ,左长喜

(1大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 营口 115100;2大石桥市富元种子有限公司,辽宁 营口 115113;3大石桥市石佛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辽宁 营口 115118)

营口稻区农机与农艺配套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李忠武1,郑元亮2,郑 印2,左长喜3

(1大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 营口 115100;2大石桥市富元种子有限公司,辽宁 营口 115113;3大石桥市石佛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辽宁 营口 115118)

营口稻区水稻单产在北方稻区始终处在领先地位,到目前为止水稻平均产量700 kg/667 m2左右。近年来,随着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面积的增大,农机与农艺技术措施相配套、相融合存在的问题较突出,制约了水稻总产量水平的提升。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使农机与农艺科学融合,为全面提升水稻单产和总产找出新的突破口,确保全地区水稻产量的稳定和提高。

营口稻区;农机与农艺相配套;存在问题;对策

营口稻区有水稻约4.5万hm2,单位面积产量在北方稻区一直处在领先地位,平均产量达700 kg/667 m2左右,水稻生产占全省水稻总面积的6.7%。水稻是营口稻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水稻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人均收入。近年来,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的速度加快,到目前为止,全地区机育面积60%,机插面积达90%以上,机收面积达60%。在生产过程中,农机与农艺措施的配套尤为重要,找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是确保水稻产量的关键。

1 存在的问题

1.1 机育苗

1.1.1 秧苗素质 机育苗盐水选种少,播种量偏大(一般在 600~650 g/m2),秧苗素质较差(苗基部茎宽在2 mm以下,达不到3~4 mm,苗弱偏高,一般30 d秧龄的苗高超过15 cm),影响插秧后的返青和分蘖。

1.1.2 秧龄期 机育苗秧龄期过长,插秧时超秧龄苗很多,一般在35 d以上,影响水稻扎根生长,导致底部叶片发黄,缓苗慢,分蘖慢。

1.1.3 营养土 机育苗营养土质量不高,影响秧苗生长,部分使用调制剂和壮秧剂比例不合理,导致出现徒长和缩苗现象。

1.2 大棚育苗

1.2.1 温湿度控制 大棚育苗温湿度控制不好,棚内温度和泥温超过50℃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出现烤苗和烧芽现象,出苗率不高。

1.2.2 催芽 大棚育苗应用育苗箱催芽的很少,导致出芽、出苗不整齐。

1.3 机插

1.3.1 整地质量 机插地块整地质量不好,而且很少有0.13 hm2面积1格的适宜大小,普遍格大(0.33~0.67 hm2面积 1 格),影响缓苗速度。

1.3.2 基本苗数 机插地块大部分基本苗数偏少,插秧密度偏稀,30 cm×20 cm占有很大面积,只插15~16盘/667 m2,保证不了单位面积基本苗数,导致有效穗数不够,影响产量。

1.4 机收

机械收割面临的主要问题:收割期间水稻水分降不下来,农民又没有晾晒场地等到水分降下来时再收割,损失粮食50~100 kg/667 m2。

2 应采取的对策

2.1 培育机插壮秧

培育机插壮秧是机械插秧田水稻高产的基础。

2.1.1 提高机育苗质量 ① 提高营养土质量,才能保证秧苗生长有平衡的营养供给。多年实践证明,应用含酸量高的调制剂和壮秧剂各按说明的50%的量配制营养土,即可保证秧苗不徒长而且健壮达标。② 机育苗一定要做到盐水选种,提高种子质量,保证出苗整齐一致。③ 机育苗要降低播种量,一般应保持在干种550~600 g/m2。④ 科学确定播种时期,适时早播,当外温稳定通过5℃时播种。

2.1.2 提高棚育苗质量 提高大棚育苗质量,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去做。为解决大棚苗温湿度不好掌握控制的问题,提倡用中小棚育苗,防止高温烤苗、烧芽及徒长,科学确定播种期,大力提倡标准育苗,用催芽箱发芽,确保苗齐。

2.1.3 严格控制秧龄 机插秧苗秧龄期控制在30~35 d,叶龄 3~4 片叶,根数 10 条/株,根长 4 cm,茎粗2 mm以上,苗高12~15 cm。坚决杜绝超龄秧,促进水稻早生快发。

2.2 严守插秧准则

在注重秧苗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整地质量,严守插秧准则,做到“十不插”,即:超龄秧苗不插;带病秧苗不插;秧苗不带送稼肥不插;外温不稳定通过15℃不插;风大不插;格大不插(以0.13 hm2为标准);地不平不插;沉淀不好不插;本田不全层施肥不插;封闭药剂时间不够不插。

2.3 保证基本苗数,确定合理密度

保证机插秧单位面积基本苗数,为争取足够穗数奠定基础,必须插22~24盘/667 m2。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肥地早插,规格30.0 cm×20.0 cm,3~4 苗/穴;薄地晚插,规格 30.0 cm×16.6 cm 或 30.0 cm×13.3 cm,4~5 苗/穴。满足水稻达到6万~7万苗/667 m2的基本要求,争取达到收获时有效穗数28万~30万穗/667 m2,为夺取稳产、高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适时机械收割

因地制宜确定水稻撤水时间,根据天气、土壤、晾晒、仓储条件等因素及时收获,保障水稻颗粒归仓,减少粮食损失。国家应鼓励和支持农民多建晾晒场和仓储库。

3 小结

水稻全程机械化是近年来营口稻区重点推广的技术,科研人员和生产者所面临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尚需进一步加大力度研究探讨水稻机插田如何施肥、如何科学管水等,摸索出一整套农机与农艺科学合理配套的技术措施,全面提升水稻生产水平,为夺取水稻稳产、高产,保障粮食安全作出努力。

(责任编辑:李明)

S233.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6737(2016)02-0047-02

2015-12-16

李忠武(1960-),男,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

猜你喜欢
秧龄稻区基本苗
微喷旱育不同秧龄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不同秧龄和基蘖肥配比运筹对机插稻茎蘖动态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秧龄对不同类型机插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不同播量和不同秧龄钵苗机插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小麦播种密度对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
稻区冬闲田种植油菜经济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