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太行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2016-12-19 02:43屈小爽
关键词:古村落村落旅游

王 科,屈小爽

(1.邯郸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河北省太行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王 科1,屈小爽2

(1.邯郸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古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及文化地域特色,有着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而目前河北省古村落旅游资源无论是现实保护程度还是研究关注度都略显滞后。河北省古村落有特色民居型、独特格局型、特色文化型、红色革命型四种村落类型,文化体验“原生态”开发模式、民俗文化“博物馆”开发模式、文化创意型“村落产业”发展模式和山水生态“休闲度假”开发模式可针对村落类型及开发现状进一步实现河北太行古村落的合理利用。

河北太行;古村落类型;开发模式

古村落是我国数千年来农耕文化的结晶,是我国乡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1]。河北省共有传统村落57个(数据来源:《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大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或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且大多分布于太行山东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太行古村落群。这些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村落格局及传统的太行山区农耕文化保留完整,村落景观独具特色,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成为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目前,科学的旅游开发是传承和利用古村落乡土文化的有效手段,这一观点成为学术界大多数人的共识。由于太行古村落群大多地处偏远,目前其旅游发展尚处于自发开发阶段,探索如何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古村落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范围界定

河北省太行山区的范围确定,关键是要确定与北部燕山山区之间的界限。地理学上习惯将关沟作为太行山与燕山的分界线[2],关沟东南起自昌平区南口镇,西北至延庆县的八达岭长城城关,全长40公里,沟东属燕山脉,沟西属太行山脉。实际上,关沟两侧的山体形态并无显著差别[2]。

根据地理学上的认定界限,本着适当扩大范围的原则,本文所研究的太行山范围的行政区划界限认定为张家口市南部以南太行山区,具体包括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的西部山区,以及张家口的蔚县、阳原县、怀来县、涿鹿县和怀安县五县。

(一)古村落分布

河北省太行古村落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认定的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为依据,共包括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四地散落于太行山间的中国传统村落55个。

(二)太行古村落形成条件分析

1.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古村落是以一定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太行山与燕山山脉构成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西北可御寒潮侵袭,东南可纳暖温气流,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太行山区广袤千里,境内千峰耸立、沟壑纵横,拒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大量河流横穿山脉而过。温暖的气候、丰富的地表水、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为古村落的形成和保存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交通条件得天独厚

历史上的“太行八陉”作为太行山中八处东西向河流穿切山体形成的横向山谷,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也是连接三省的重要交通要道。太行八陉中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皆分布于研究区范围内。交通的通达促进了商贸的繁荣,文化的交流。也在沿线留下了驿站,形成了古老的村落。如今的太行八陉早已成过往烟云,取而代之的是通畅的高速公路、铁路,但隐藏在太行深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村古镇、历史遗迹仍吸引着人们。

3.晋商文化影响深远

晋商是明清以来与徽商、潮商齐名的三大商帮之一。山西票号汇通天下,创造了亘古未有的繁荣,留下了灿烂的晋商文化。一山之隔的河北太行山区深受其影响,因商而富、因富而官的人荣归故里修建宅院、庙宇,红极一时。典型代表如井陉县大梁江村“武家大院”的“一宅九院”,占地两亩,房屋百间。进一道门,可以走遍九重院落,院中有院,院里有楼,楼上有楼,楼顶有院,楼能通楼,院能通院,可以说是深山里的大宅门,向人们展示着一代晋商曾经的辉煌。

4.民族融合文化特色明显

太行山北部是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融之地,还是汉、蒙古、女真、鲜卑等民族文化的交流汇聚之地。融合向来是和战争密不可分的,商贸往来又往往是融合的先行军。这些文化、战事、历史事件都凝固在古村落曾经兴盛的古商道、惊世的古战场、厚重的古城堡、各异的古寺庙、独特的古戏楼、特色的古民居里。

图1 河北省太行山古村落分布图

二、河北太行古村落类型

太行山古村落数量多,特色各异。由于形成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累积了不同的特征,单一类型划分往往不能反映其特征。本文试图从生态资源类型和文态资源类型两个角度划分太行古村落类型。

(一)生态资源类型

太行山区河流众多,海河的大部分支流均发源于此。传统的依山就势、傍水而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形成了古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按照跟山水的关系,分为四种类型:依山就势型、依山傍水型、临水型、远山远水型[3]。

表1 河北太行山古村落生态资源类型表

(二)文态资源类型

太行山古村落历史悠久,古村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建村史。保存下来的文态资源类型多样,比如古建筑、古民居、风俗文化、民间文艺等,多数村落的文态资源类型多样化,而非单一存在。分类原则是择其最主要的、价值最高、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的方面,共分为特色民居型、独特格局型、特色文化型、红色革命型四种类型。

表2 河北太行山古村落文态资源类型表

三、河北太行古村落开发现状

(一)古村落原生态景观保存完整

河北太行古村落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地处深山地理区位条件较差,村落文化景观保存完整[4],古村落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态景观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旅游,旅游的发展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为贫困的传统村落带来发展机会,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古村落的魅力,认识到其价值。

目前在保存较好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的古村落中,村民具有较强的开发意识,但由于资金缺乏,缺乏专业指导,旅游均处于未开发、自然发展状态。分布在交通不便偏远地区的古村落,经济发展滞后,古村落基础设施匮乏,古建筑大多无人居住,日常保养维护缺乏,古村落破坏的速度日益加剧。

(二)开发层次低,亟待科学系统开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居住条件改善的需求,大多数村民缺乏对古民居古建筑这一文化遗产价值观的认同感,拆除旧民居不感到可惜[4]。即使部分村民有着较强的保护意识,面对扩大居住空间的迫切需求也忍不住拆除。大量与乡土环境、历史风貌不和谐的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充斥其间,破坏着村落古风古貌,亟待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已经进行旅游开发的村落中,由于缺乏对传统村落的整体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和科学规划,产品文化挖掘缺乏深度,除了历史人物传说、民俗展示、农业观光等,文化旅游产品雷同缺乏特色且参与体验性缺乏,亟待科学系统开发。

(三)资金缺乏,开发经营压力大

由于古村落地处偏远,长时间被人忽视,甚至很多成为“空心村落”而逐渐破败,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不仅要进行村落古建筑的修缮及村貌的整治,且其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也急需完善,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绝大多数的古村落,由于村集体资金非常有限、村民个体的财力非常薄弱,几乎没有资金投入古村落的整体保护与古建筑的修缮修复。即使古村落旅游资源具有先天优势,若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没有高起点的旅游开发支持和科学的运营管理,面对游客旅游产品需求的不断升级及周边景区的竞争,古村落开发前景堪忧。

四、河北太行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

根据河北省太行古村落不同现存形态及开发现状,本文提出可采取如下开发模式以供借鉴。

(一)文化体验“原生态”开发模式

对于村落整体生态景观和古民居建筑保存完整的古村落适宜“原生态”开发模式,如于家村、大梁江村等村落。该开发模式主要依托当地自然地貌、农业形态等物态景观及乡土建筑村落历史民俗等文化景观,注重维持村落村民原有的日常生活轨迹及生产生活状态,使游客对村落生产生活、田园风光、民风民俗等有原真立体体验。

在旅游开发过程重视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选择性引入外来文化、创意或艺术,增加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命力;其次,现代生活要素和时尚旅游元素低调注入,既满足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同时不破坏当地的人文脉络和生活习惯,保留传统生活方式和自然居住形态[1]。使旅游者有机会融入古村落的原生态文化氛围,切实感受古村落居民日常的生活方式及精神风貌,获得真实的乡村生产生活文化体验。古村落中充分利用古戏台戏楼,使游客观赏地方戏曲、说书场演出,或者参与民间仪式的表演、参与传统农事活动等,所有旅游项目的开展都置根于村落原有的生态文化土壤。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府主导,专家指导、村民参与的原则。由村民自主经营、发展,村民可以充分享受旅游业带来的利益[4][8]。古村落旅游开发中,尊重太行古村落文化生态,协调好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法律保护、制度保护、申遗保护、等多种形式的保护措施,加强古村落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使古村落成为“保护生态、延续民俗、传承太行文化、体现太行特色”的古村文化生态示范区。

(二)民俗文化“博物馆”开发模式

由于交通不便,大多古村落居民都外迁到了其他地方生活,只有少数的留守老人,但是其村落形态、民居建筑及街巷格局却完整的保留下来,如开阳村。对于此类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空心村落,宜采用乡村博物馆式即把整个村落视为一个整体的博物馆,向游人展示村落的历史景观和人文资源。对其具有独特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巷进行保护和维修利用,对传统的农业生产用具、生产生活遗物遗迹的展示[5],邀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团体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展示,形成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综合性、“活态化”的乡村博物馆。通过村内建筑修复,依托古村落这一天然的博物馆,注重实物、实地的原真性活态展示,游者可以由此进入历史时空里的古村落,感受农业文明的历史变迁,寻找曾经消失的乡村记忆。

运营方式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旅游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古建修缮、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通过招商引资,市场运作。在政府主导下可吸引一些文化企业投资加大古村落遗存的开发利用程度,通过市场运作,参加大型旅交会建立网站等方式扩大市场宣传,建立旅游与知名景区(点)加强联系进一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文化创意型“村落产业”发展模式

从社区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旅游,并不是所有的古村落都宜于把旅游业作为村落发展的主要增长点[6],特别是有些有着一定经济基础和乡村特色产业的村落,对于此类村落可借鉴台湾“社区营造”模式,通过社区自主能力的培植,结合科研机构和学术专家的积极参与,在尊重当地地域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文化创意,使乡村生态产业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古村落独特文化艺术、有机农业等产业,有机拓展古村落发展空间,倡导构建“古村落文化新体验”。与此同时,政府构建社区旅游整合的平台,将社区产业发展与旅游发展相融合,形成社区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7]。

古村落作为特色历史文化的活体,具有极大的文化创意潜力。通过对古村落空间营造及深入挖掘特色文化产业内涵,依托古村落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将古村落单纯的农业生产与田园农耕文化有机结合,并积极引入现代多元文化元素,使“农业+农业生产+文化创意”三产融合。如王金庄附近山上生长有200多种野生中草药材,建有大型中药材基地,可挖掘中药传统文化,发展游客参与性强中药采摘、中药识别、药草沐浴、中药养生、药膳养生等创意农业,赋予传统草药种植的新文化内涵和特殊价值,也使游客有全新文化体验;冶陶村古村可充分挖掘村落中的传统手工制陶、制铁技艺发展创意手工制作等创意产品等。

(四)山水生态“休闲度假”开发模式

对于依山傍水型村落或临水型村落宜采取休闲度假型开发模式。这些村落背山靠水、风景怡人,在古村落中自然旅游资源及村落生态景观具有独特优势,如英谈村、王金庄村等。这些村落在维护古村落景观完整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生态优势,挖掘和培育其他能满足游客需求的相关要素及旅游产品,推动古村落旅游由传统的观光食宿向休闲度假转变。可吸引有经验的文化旅游企业或者鼓励有实力的村民参与投资,在村落周边区域建设餐饮、住宿、娱乐等休闲度假业态,借助古村落建筑及原住民生活的独特魅力,营造独特的文化休闲消费氛围,满足游客现代物质消费的需求,同时兼顾对环境氛围的精神消费需求[9]。古村落本着“整旧如旧、和谐山水”的原则整治重构环境空间[10],扶持保护价值高、保护成效显著的农户开办投资少、见效快的古色古香家庭旅馆,吸引游客前来度假,使村民获得收益。

目前,全国各地分布着众多不同地域文化特色、不同民风民俗特性的古村落,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它们成为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因而现在大多数的处境不容乐观[11]。在当前城镇化浪潮下,如何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古村落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河北太行古村落形成特点及类型,提出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以期实现古村落文化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安居乐业。

[1]任国才,韦 佳.古村古镇的三代旅游开发模式[N].中国旅游报,2015-01-28(011).

[2]范 晓.太行山——高原向平原的转折很壮丽[J].中国国家地理,2011(5):50-94.

[3]王海艳.太行山区历史文化名村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4]卢松等.皖南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4):71-72.

[5]樊树娟,王云庆.铭刻乡村记忆关注传统村落[J].华夏文化,2014(4):58-60.

[6]聂存虎.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7]陆依依,李 洁.国内历史城镇保护和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461-46.

[8]汪 伟,孙 伟,陈佶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困境及路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5):78-79.

[9]孙 缘,夏学英.新型城镇化视阀下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3):69-71.

[10]王乃举,陈晓华.文化生态型乡村旅游发展与空间重构[J].池州学院学报,2010(3):91-92.

[11]云 菲.古村落遗产流失不容忽视[N].中国艺术报,2005-09-16(003).

Study 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of Ancient Villages in Taihang Area, Hebei

WANG Ke1, QU Xiaoshua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nDan College, Handan 056005, Hebei, 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Ancient villages inheriting historical memory, life wisdom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have great developing potentiality of tourism.At present, in Hebei province, the tourism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attention to ancient village are slightly lagging behind.By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formation condition of the Ancient village,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types of village which are distinctive residences, uniqu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form,the red revolutionary types of villages.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ts types of villag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ultural ecology, to achieve the rational use of ancient villages in Taihang area, Hebei.

Taihang area, Hebei; types of ancient villages;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F592

A

1673-9272(2016)05-0085-05

10.14067/j.cnki.1673-9272.2016.05.015 http: //qks.csuft.edu.cn

2016-09-22

河北省2015年度旅游发展专项课题“文化生态视角下河北省太行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2015019);邯郸市社科联一般课题“基于文化生态理论的冀南太行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201521)。

王 科,讲师,硕士;E-mai:254203323@qq.com。

屈小爽,博士研究生。

王 科,屈小爽.河北省太行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0(5): 85-89.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古村落村落旅游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旅游
火焰山下古村落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