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恒河看“风景”

2016-12-19 06:18潘正秀
世界博览 2016年21期
关键词:恒河印度人夫妇

潘正秀

导语:在我离开印度多年后,我还经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既能尊重印度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同时又对恒河进行一番治理和净化,对周围环境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改善。

我对印度这个国家向往已久,对印度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刻、习俗甚至妇女服饰颇有兴趣。1958年,我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期间,被外交部选送到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学习印地语(印度北方地区官方用语)。从此,我与印度古老而又丰富的文化结上了缘,对印度人心目中敬为圣灵的恒河文明越发产生了钟爱之情。

当地时间201 6年7月28日.印度阿拉哈巴德,印度教信徒收集恒河水举行宗教仪式。根据印度教习俗,每年7至8月为印度教Sh ravan Somvar节,到赫尔德瓦尔的恒河边取水带回家.在印度教大神湿婆生日这天献祭在寺庙里的湿婆神像前.将得到湿婆的保佑。

“印地秦尼帕依帕依!”

我在中国驻印度使馆常驻六年,期间曾出差到恒河之滨城市瓦拉纳西,出席“印中友好协会”的一个群众大会,顺道领略了恒河的壮美气势与风采,对恒河流域一带的风土、人情与习俗作了一番实地“采风”。“印中友协”的凯坦先生全程陪同我们夫妇在瓦拉纳西市及周边地区参观访问了几天。凯坦先生是当地一家小业主,在印度算是一个够格的“小”康之家。说它“小”,因为他家只有高堂老母及贤惠的妻子三口人,在印度这样一个人口爆炸式膨胀的大国是少有的“袖珍家庭”。他们夫妇结婚十余年尚无子嗣,为此全家望眼欲穿。

凯坦家与左邻右舍相处和睦。邻居们知道他家来了一对会说印地语的中国外交官夫妇,感到很好奇。特别是几位妇女,对我从上到下打量一番,问我为什么不穿沙丽、不戴耳环、不点吉祥志(已婚妇女用一种特殊染料在眉宇之间所点的红点)。有的邻居还送来甜食让我品尝。

我们在瓦拉纳西期间,与凯坦全家结下的情谊,使我永远铭刻心间。结束在印度的任期后,我们夫妇转到东南亚国家任职。每当我回忆起印度凯坦夫妇把我们夫妇称为兄嫂的那种亲切劲儿,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50年代在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响彻四方的歌词与口号“印地秦尼帕依帕依!”(意即“印中人民是兄弟!”)是多么真切地演绎出两国人民的心声。

恒河岸边看日出

恒河日出是一独特的景观。我童年时几乎天天都能从家门口看到一轮红日从长江江面喷薄而起的壮景,但回想起泛舟恒河看日出,那真是一番难得的异国风情。一天清晨,我们夫妇在凯坦先生的引领下,穿过恒河岸边石头台阶上黑压压一片川流不息的人群,登上停泊在岸边的小木舟,与“印中友协”的几位朋友一起在船上共进早餐。印度人传说,如果你在恒河里灌一瓶水,无论带到什么地方都不会变质。我常驻印度期间,在恒河岸边的小市场里曾买过一盏灯,小贩说灯里装的水是恒河水。事隔近30年,这盏灯还保存在我家的阳台上。里面的水只是少了一点,颜色深了一点,确实没发臭。晚上通上电,水里还闪闪发光,这大概就是印度人所说的神灯圣水。

恒河两岸房屋都很矮小破旧,瓦拉纳西这个城市道路狭窄,交通无序,缺乏起码的管理。我记忆最深的是神牛在街上徜徉;大象在挤得水泄不通的闹市里大摇大摆。试想,这些被视为神灵的动物不受任何约束,当然不可避免的就要带来任意排泄,污染环境的残酷现实。但该城却是印度古老文化的缩影,是印度教和佛教圣地。

印度朋友告诉我,印度人一生有四大追求:居住在瓦拉纳西;结交圣人;饮用恒河水;敬奉湿婆神。瓦拉纳西在印度教徒心目中就像穆斯林向往麦加一样,一生中至少要去朝拜一次,如能在此“归天”那更是死而瞑目。在瓦拉纳西你遇到任何人,他(她)都会流露出对身居圣地,傍倚圣河的自豪与满足。

泛舟于恒河上,看到人们都在津津有味地手抓各类印度甜食,好象享受饕餮大餐一样舔着指缝。我们夫妇顾忌恒河水质状况,仅应酬性地尝了一点甜食,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欣赏日出上。只见碧波万顷,霞光似锦的恒河水托起的一轮红日冉冉东升,我情不自禁地叫起来:“日出,多好看啊!”憨厚寡言的印度船工见我如此激动,连连说:“多年没见过这么好看的日出啦!”从他黝黑的面庞,我看到一个普通印度人民发自内心对中国人的诚挚情意。

圣水晨浴观盛景

据传说,恒河是天上女神的化身,应人间某国王要求下凡冲刷祖先罪孽。但恒河水流过猛,大地承受不住。于是,湿婆神挺身而出,散开头发站在当今喜马拉雅山的地方迎接恒河女神,让河水沿着她的头发缓缓流向大地。这样,既冲刷了罪孽,又灌溉了农田。

我作为东方女性,没有西方人那种“入乡随俗”的勇气。但我被岸上和河边浓烈的宗教气氛及男男女女沉湎于水中的各种洗礼动作深深吸引。成群的理发师席地而坐,为即将洗“圣水浴”的人们修整发饰。排列成行的乞丐,其中不乏缺胳膊少腿的麻疯病人,争先抚摸行人的脚尖,甚至抱着行人的腿不放,苦苦哀求洗过“圣水浴”的善男信女施善行好。我们作为“老外”不能幸免,也摸摸裤兜,掏出分文买个平安。

沐浴完毕,女士到岸边木亭里更衣,然后提上一壶恒河“圣水”,婷婷移步,缓缓离去。儿童们除模拟大人做些敬神动作外,总不免击水嬉闹。恒河晨浴算是恒河的重要一景,但在恒河刷牙也是晨浴的一个特别项目。奇怪的是,这里的印度人刷牙不用牙刷,而是用两手捧水吸到口中,有的用食指来回在口中搓,有的用树支在牙齿上蹭。我曾向朋友要了几根树支,尝试了一下,发现这种树支的味道苦中还透着几分甘甜。更不可理解的是,刷完牙的水当地人一般不吐掉,而是喝下去。可能是不愿把点滴“圣水”浪费了吧!

身着沙丽的印度少妇凯坦夫人(右一)对作者夫妇亲热地以哥嫂相称。

目送印度教徒升天

恒河岸边又是印度教徒圣洁的火葬场。一些重病缠身、奄奄一息的人,孝子孝孙们把他们送到恒河岸边等死。也有不少尚无至命之疾,甚至身子骨还挺硬朗,囊中不算羞涩的老者,自己早早就跑到恒河岸边租间小屋或住在旅馆,静待寿终之日来临。当然,为数众多的家境不济的穷苦老人,要圆“死(在恒河岸边)梦”,只好横竖栖宿在小道、破屋和河边石阶旁。据说,死在恒河岸边,身边无家人的,政府会免费帮助火化收尸,把骨灰撒到恒河。用我们今日中国的语言,就是这些人可享受一次 “优惠”的死。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这条最圣洁的河流已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列。

在我离开印度多年后,我还经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既能尊重印度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同时又对恒河进行一番治理和净化,对周围环境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改善。其实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印度人就意识到了恒河水质污染的问题,并投入了数十亿美元资金净化河水,但至今效果并不显著。印度新任总理莫迪誓言上任第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对恒河进行大清理。岸边的一些居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展开清洁恒河的行动。但愿 “圣河”之圣洁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并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猜你喜欢
恒河印度人夫妇
本期导读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关於《恒河之流》的另一种版本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恒河静默尘世喧嚣
恒河
贵州遵义新蒲杨价夫妇墓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