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皓空彩云间

2016-12-19 20:36黄志毅
铁军 2016年11期
关键词:会战将军

黄志毅

酷暑已过,凉风习习。中秋来临之际,记者特地登门采访被誉为“抗战最传奇将军”陈颐鼎的遗孀——百岁老人丁志凡。

在南京国泰民安社区丁志凡老人家居的明净客厅,墙壁中央悬挂着陈颐鼎将军的遗像,桌面还有台湾艺术家创作的将军雕像。打开精美的月饼礼盒,老人家将月饼轻轻放在洁白的瓷盘上。一束鲜花、一碟月饼、一杯清茶置于案前,丁志凡老人恭恭敬敬地向自己的夫君——陈颐鼎将军遗像三鞠躬……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月圆之夜,老人为之举杯感慨。仔细辨析眼前一幅幅发黄的老照片,刚刚度过百岁寿宴的白发老人难掩激情,80年前中秋婚庆记忆犹新,58年恩爱情缘娓娓道来,相濡以沫伉俪生涯终身难忘。慈祥老者银丝缕缕,记载着艰难的岁月沧桑;精神矍铄热泪涌动,流露出对故人的款款深情。思念如决堤之水,铺天盖地涌上心头。此情此景,岂不令人为之动情?

捐赠珍贵老照片 记录烽火抗战年

日前,一场热闹喜庆的祝寿晚宴给老人家增添了无比欣喜。丁志凡老人的亲朋好友敬献花篮,子女孙辈合影留念济济一堂。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黄埔亲属联谊会、南京市委统战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有关单位领导现场致辞祝贺。曾与陈颐鼎将军浴血奋战南京保卫战的易安华将军之孙易超平、倪国鼎之孙倪凯生,曹聚仁侄女曹景滇、抗战名将赵家骧将军侄子赵汧,邱行湘将军之子邱晓辉等也来参加活动。与会领导还向陈颐鼎将军夫人赠送了著名画家佳作《南山不老松》,省市新闻媒体记者现场采访报道。

鲜花簇拥献歌热舞,欢声笑语掌声雷动。在媒体记者的摄像镜头与闪光灯下,百岁老人丁志凡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副馆长王伟民首次捐赠了珍藏多年的两幅老照片。

这张身着少将军服、英姿飒爽的照片,是1937年南京保卫战后陈颐鼎将军脱险北上所拍摄。戎马倥偬的大将风范,展现其精忠报国、作风硬朗的音容笑貌。弥足珍贵,承载记忆,为我们揭示了陈颐鼎将军的军旅传奇——

1908年诞生于灾难深重旧中国的陈颐鼎,自幼勤奋好学,励志自强。1924年江苏省立第十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上海法政大学。后经校长徐谦(同盟会员,孙中山组建军政府司法部长)推荐,陈颐鼎免试进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深受伟人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教导训诫,从此走上职业军人道路。孙中山先生兴办黄埔军校的艰辛探索,国共合作、军事与政治教育并重的办学方针,“爱国、革命、不怕牺牲、一心为公、救国救民”的黄埔精神熏陶,奠定了陈颐鼎报效国家的意志信仰。充满革命热情、血气方刚的陈颐鼎,亲历硝烟弥漫的国民革命军二次东征、烈焰战火的北伐战争全过程,锤炼锻造出百折不挠的铁血铮骨。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陈颐鼎在中日战争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首场战役中冲锋陷阵,执行“铁拳计划”立功受奖,履任七十一军八十七师副师长兼二六一旅旅长。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中,陈颐鼎率领八十七师二六一旅坚守中山门遗族学校、苜蓿园、白骨坟、孩子里、工兵学校等一线阵地,指挥光华门反击战。国军将士英勇顽强,拼死血战,消灭日军第九师团500多人,打响南京保卫战中最激烈、最成功的一仗。八十七师二五九旅旅长易安华、二六一旅参谋主任倪国鼎数百人血肉捐躯,沉重挫败敌军强烈攻势,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南京失守后,日军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朝香宫鸠彦王还前往光华门跪拜,足以见此战之惨烈、对敌军之震慑。

随后,陈颐鼎将军历经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枣宜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及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闽浙追击战等重大战役,出生入死战功卓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战败投降。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军中将军长的陈颐鼎,奉命于10月17日率领直属部队和国民政府驻台官员,跨越海峡进赴台湾担负日军受降接收重任。

激情满怀话当年,百岁老人丁志凡兴奋地向我们谈起:“抗战胜利收复宝岛台湾,就是陈颐鼎浴血奋战、戎马生涯中扬眉吐气,最自豪、最快乐的时刻!”

西子湖畔喜相识 虞山之麓结良缘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80年前的中秋佳节,就是陈颐鼎将军与爱妻丁志凡喜结良缘的好日子。此时,百岁老人丁志凡就从眼前这幅订婚照,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讲述这如歌如泣的爱情故事——

1935年初秋,国民革命军在江苏的句容、溧阳地区进行了实战大演习。蒋介石现场观战指挥,演习后将八十七师二六一旅五二一团团旗欣然亲授给陈颐鼎。

部队演习结束后,陈颐鼎一行多人来到杭州休息。第一次领略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震撼,欣赏到西子湖畔的美丽景色。烟柳笼纱的莺啼,细雨迷蒙的楼台,浸透月光的三潭,水波潋滟的荷花,云雾缥缈的远山……谁想到,历经千年的湖光山色,《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长桥十八里相送,竟成为美女才俊邂逅的仙境萍踪?

生长在杭州市万寿亭街的丁志凡,是远近闻名的丁家独生美女。其父在杭州康桥开店,以卖咸鱼维持生计。丁志凡家境虽然清贫,但幼时进入天主教学堂,受益免费启蒙教育,天资聪慧知书达理。刚满19岁的如花少女,经邻居姐妹美和的热心牵线,恰巧结识了正在杭州度假的上校团长陈颐鼎。英俊的面庞,挺括的军服,礼貌的举止,深深映入眼帘。军人阅历的惊险故事,更令她仰慕不已,一见钟情。家母虽有担忧,豁达的父亲却欣然满意。

平湖秋月、孤山岳坟、曲院风荷、灵隐禅寺,留下情侣信步的足迹;相识后的鸿雁传书,寄托思念与美好憧憬。一张杭州订婚照,让明珠璀璨的西湖见证了传奇将军和大家闺秀的浪漫爱情。

岂止“忆江南,最忆是杭州”?1936年中秋之夜,常熟虞山之麓的军营,才是他们的婚庆好时光!一片月光皎洁处,阵阵丹桂飘香时。国军第八十七师第二六一旅第五二一团驻地,一场简朴的军营婚礼。官兵致礼,好友祝贺,一块月饼的分享,一杯桂花酒的香醇,从此揭示丁志凡跟随陈颐鼎一生的征程……

颠沛流离共患难 生死离别经沧桑

对战乱时期的动荡生活,百岁老人丁志凡记忆犹新。

新婚燕尔回乡省亲,回来连夜奔往上海吴淞口驻防部队探望丈夫。紧张忙碌、部署备战的陈颐鼎顿感意外,携带包袱的妻子心急如焚话语绵长。相聚几小时匆忙离别的小楼房,第二天就被日军炮火炸为废墟灰烬。1937年陈颐鼎投身淞沪战役,又退守南京保卫战,丁志凡随即在安徽乡村逃难;南京保卫战失败后,陈颐鼎辗转到达陕西宝鸡,于1938年2月重组八十七师二六一旅。丁志凡一路追寻打听消息,终于在除夕雪夜赶到宝鸡,营房火炉前拥泪重逢。当妻子随军到达河南洛阳、郑州时,恰逢丈夫旧伤复发,进行胯骨弹片清除。眼见陈颐鼎手术病痛难忍,亲自熬药送汤喂饭,昼夜守护陪伴病床。前线军情告急,术后尚未痊愈、腿扎绷带的陈颐鼎不顾劝阻,命令部下抬着担架也要上战场。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振奋士气,杀敌复仇,令人难忘!

后来,丁志凡跟随陈颐鼎南下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福建,经历了抗战时期的多次重要战役。1940年3月,陈颐鼎担任六十七师少将师长。1945年10月陈颐鼎担任第七十军(辖第七十五师、第一○七师)中将军长,率部赴台湾接受日军投降。一年后,丁志凡方乘船去宝岛陪伴夫君。

月有阴晴圆缺,谁能得知飘泊异乡的迷茫忧愁?面对敌寇的凶残和死亡危险,谁能体验夫妻间痛苦离别、牵挂思念,感悟其中的亲情相聚、苦辣酸甜?

夫妻相伴数十年,察言观色多体验。性情中人陈颐鼎,羁旅征途见精神:军情紧急时面容严峻,临危不惧;前线烈火中沉着指挥,果断布阵;敌军肆虐时义愤填膺,爱憎分明;官兵阵亡处悲痛欲绝,誓言复仇;前线告捷报喜形于色,犒赏三军……

国共内战爆发后的1947年2月,整编第七十师中将师长陈颐鼎从台湾调防回大陆,同年7月在山东鲁西南战场被俘。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风雨飘摇局势动荡。国民党王敬久将军多次派人规劝陈颐鼎夫人去台湾,并送来飞机票。在亲友纷离南京逃往台湾时,丁志凡毅然选择留守,她坚信夫君一定会平安归来。有父母亲的陪伴,这是极大的精神支持。近四年的望眼欲穿、焦虑等待,终于盼来丈夫的意外归来。

1951年5月,陈颐鼎结束了在解放军华北解教团的拘押,被刘伯承元帅指派担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军训部军事研究员、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军事教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军事研究员和教员,回到了南京。妻子的衷情守候给了陈颐鼎极大的安慰。虽然有些亲人已去台湾,但在大陆他还有亲爱的妻子、慈祥的父亲,一个温馨的家,这是莫大的欣慰!

新中国的发展进步日新月异,让陈颐鼎夫妇真正感受到社会环境、工作待遇的变化,面临人生新的开端。由于生活安定,没有战乱时期的惊恐动荡,丁志凡多年来习惯性流产、没有子嗣的难题也自然化解。患难夫妻恩爱情,相敬如宾入佳境。1953年后相继生育三女一男,爱心倾注健康成长每一天,带来了家庭幸福生活的希望……

抗战名将陈颐鼎的军旅生涯,与夫人丁志凡相濡以沫的爱情传奇,如诗似画令人陶醉,如酒芬芳沁人心田。十多年来,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竞相采访报道,还制作播出了《台湾光复》等专题纪录片。当台湾资深媒体人、著名导演陈君天(抗战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黄埔》《国殇:中日战争正面战场纪实》总导演),获悉将军夫人健在且思维清晰、耳聪目明的现况,非常高兴。年过七旬的台湾导演陈君天2016年4月特地飞来南京,带领摄制组精心准备,开始认真拍摄。具备丰富拍摄经验的陈君天,熟悉抗战年代各大战役、战区分布及英烈战绩,深知当年陈颐鼎将军收复台湾事迹。他诚恳敬业,倾情投入,驾轻就熟。与老人细致交流、侃侃而谈,记忆的闸门随之打开,记者也有幸在现场倾听了一个完整版的爱情故事。

隔千里兮共明月 海峡两岸盼团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时节吟诵千古佳句,望月怀远寄托思念情怀。

在这间客厅,面对悬挂着的陈颐鼎遗像镜框,如今老有所依、幸福安康的百岁寿星丁志凡激动不已。此时花好月圆,今天也是他们结婚80周年的日子。皎洁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逝夫君;一块月饼一杯清茶,足已表达真挚深情……

陈颐鼎生于忧患、长于战乱,少怀建国立业壮志,老期振兴中华之心。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足迹走遍全国,亲眼见经济建设发展繁荣,国家强盛民族团结。他敬佩毛泽东、周恩来雄才伟略、领袖风范,拥护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陈颐鼎先后担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首任会长,政协江苏省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委,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顾问,南京航空联谊会顾问等职务。在历年的孙中山诞辰及逝世纪念日、辛亥革命纪念重大活动中,年届高龄的陈颐鼎先生始终出席,信步登上中山陵高处,远眺郁郁葱葱的战场新貌。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全城响彻警报声时,陈颐鼎偕夫人丁志凡总要去长江边追忆浩瀚往事,洒泪缅怀英烈……

虽已耄耋之年,陈颐鼎仍满腔热情地联络、接洽海内外黄埔同仁,携手团结两岸同胞,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鞠躬尽瘁、竭诚奉献。陈颐鼎曾赋诗一首:“也曾抗战领雄师,育将参政未足奇。快意平生唯一事,台湾宝岛受降时。”1945年领军收复宝岛台湾,洗却中华民族在甲午战争中遭受的奇耻大辱,是他一生的辉煌荣耀;可惜,这位魂牵梦萦期待台湾回归、鹤龄高寿的将军却于1994年抱憾西去。时刻思念国家统一,成为老人家的临终遗愿……

明月几时有?皓空彩云间。

如今可以告慰将军在天英灵的是,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中国梦,凝聚着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前赴后继、继往开来的每一位参与者、创造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迈进改革开放新航程,展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灿烂新天地!

(作者系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编辑记者,高级美术师) (责任编辑 刘顺发)

猜你喜欢
会战将军
武汉会战
当当夺权之争:尴尬的“会战”
哼将军和哈将军
库尔斯克会战
刺猬将军
马援将军
镜子和将军
将军驾到
新形势会战下生产组织一体化运行探讨
足球流氓“会战”欧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