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探析

2016-12-19 04:42谢兴梅
亚太教育 2016年3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时期问题

谢兴梅

摘 要:思政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不断发展的新时期,本文以目前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新时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措施,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大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200-02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1]该《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因此,面对当前思政课所出现的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这一现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深入剖析当前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找到正确的解决措施,以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一、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目前高校思政课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于教条,很多都是直接的结论,缺少理论说服力,从而得不到大学生的信服。高校中的“两课”教学内容枯燥、理论脱离实际,导致部分学生课堂纪律松弛,政治敏锐性不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实效性不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式单一,单纯依靠传统的理论说教方式,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的渠道,从而导致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出现了政治理论分高,行为表现却很差的知行脱节的现象。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吸引力不强

目前,我国思政课主要由社科部的教师来承担,但这些教师往往缺乏对学生实际思想状况的了解,导致教授的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而辅导员身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动态。而目前辅导员大部分以高校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忽略了他们在思政课方面的教师身份。

二、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人的思想离不开一定的环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一些西方国家总是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场合宣扬“中国威胁论”,西方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想方设法地阻碍、遏制我国的发展。他们通过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宣扬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无疑对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深刻影响。加上年轻的大学生缺乏对复杂社会现象的准确判断力,导致他们思想和认识上常常出现矛盾冲突。这种状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评价标准的偏差

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然而,在目前的人才招聘中,很多用人单位更加看中学历,忽略了应聘者的思想品德,把学历设置成一道门槛,过了门槛才有机会应聘,否则将被淘汰。很多学校由于受到用人单位的影响,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只看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专业教育方面有明确的要求,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要求却很模糊。

(三)工作机制的滞后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否则将会大大影响其效果。回顾历史,我们党正是由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才确保了各个时期党的政治任务的顺利完成。然而,在过去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并不完全适合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需要,而忽视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个人需要。因而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不强,甚至引起反感、厌恶、逆反的情绪。

三、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也分析了其原因。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实践创新,找到应对措施,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内容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课堂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具体而言,把大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融入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课堂中。在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中贯穿思想教育,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为大学生解决好思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

(二)提高高校思政课方式的实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形式,成为人们特别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应积极借助博客、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丰富高校思政课的工作载体,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学生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通过发布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个性化的信息,把教育内容声情并茂地传递给受教育者,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更加深入。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科学区分教育层次。根据受教者学历和接受能力的不同,选择的教育内容要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切忌以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三)建立高校思政课队伍的专业性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基于此,在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严把入口关、加强培养关、注重使用关、畅通出口关、严格考核关的要求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的高校辅导员工作队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3]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任道重远。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与时俱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大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Z].中国政府网,2015.

[2][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

[4]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时期问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