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的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12-19 20:40刘丽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6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人才培养

刘丽红

摘要: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应用型、亲产业的办学定位,符合我校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要求。通过竞赛活动,学生改变学习观念,拓宽了专业视野,增强了团队组织协作能力。蓬勃发展的学科竞赛充分说明,竞赛不仅实现了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也为深入推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故而在以后工作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加深对实践教学的内涵理解。进一步强化基于学科竞赛的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研究。

关键词:高校;学科竞赛;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097-02

一、学科竞赛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1.是促进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科竞赛内容不是单一的某个课程,而是涉及一个课程群,甚至是多学科知识内容的融合、交叉。开展学科竞赛,可有效促进与竞赛内容相关的一系列专业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改革,从而形成某些专业新的课程体系。参与学科竞赛指导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指导竞赛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调整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以赛促改,赛课结合,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2.是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创新的动力来源与实践,学科竞赛不仅需要巧妙的构思,还要动手设计、实施。整个过程将创新构思与动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而竞赛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及趣味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竞赛培训与竞赛实施过程中,各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既有能力互补,又有共同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参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在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还塑造了创新人格。因此,学科竞赛使学生们创新所需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是一种宝贵的创新实践体验。

3.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手段。目前,高等教育偏向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学生人生态度、社会责任等人文精神层面的关怀。现代产品的设计理念越来越注重人类的个性化服务和情感需求,更加体现人文关怀。参赛学生通过竞赛选题、设计作品及其实施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们将目光投向社会需求、关注关心大众生活的过程。而学科竞赛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符合所学专业特点,体验人文精神教育的机会。参赛学生通过竞赛过程不仅得到了实践创新的启迪,同时还认识到社会的需求和肩负的使命。

二、基于学科竞赛的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措施

1.课程设置体系改革。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是遵循学科体系进行课程设置,学科型的课程体系教育也普遍被认为是最能让学生构建完整专业知识储备的方法。但实践表明,学科型的教学体系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而且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取决于教师授课能力,这种课程体系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属于学习者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难以理解课程衔接及其关联性,难以激发探究式的学习热情。如果学习者的基础薄弱,或教师水平不高,则容易产生学习者不能完成学业或者学习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学习的基础上,建立以实际生产需要的课程设置体系,在前后课程衔接上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课程深度与广度上以应用技能为本,着重训练学生应用执行能力。

2.激发学科竞赛兴趣。对于刚进入高校求学的学生,对自身专业发展不甚了解,但却充满了好奇心。在这一阶段主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引导,可适时引入专业教师的科技前沿讲座,向他们介绍本专业最新的科技发展及科技成果动态;从而达到普及专业知识、激发低年级同学专业热情的目的。同时,协调学生科技协会的组织运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邀请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在协会定期活动中撰写科技前沿动态报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如何利用网络搜集最新科技动态的方法,初步培养其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新的思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对某一感兴趣问题的现状、发展方向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进而归纳整理出一份研究报告,并在协会活动中与同学分享、研讨。这种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积极交流的学术平台。在此过程中,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某一专题的发展情况,培养了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同时这也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过程,进一步激发其发现和创造的欲望。

3.借助多重力量。首先,保证对行政人员的资源利用,实现对具体的比赛规范以及时间和人员安排上的设置,同时对各个环节进行分工,保证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其次,各个参赛者的任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竞赛中的知识活动开展,辅导员或是任课教师要向学生传达学科竞赛的情况和信息,将在院校、省市等学科竞赛中的学生进行班系内部的表扬和宣传。最后,学生会和总团的努力,将具体的竞赛活动赛程分配到学生会和团系的相关部门,各个部门要实现相互之间的配合,积极发挥协助作用

4.学科竞赛、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为一体。以教学改革为背景,有利于充实构建学科竞赛的政策环境;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引导实践教学改革和促进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可以推动创新实践活动的内涵和形式;学科竞赛、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科竞赛、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组织架构。

5.组建多元化的优秀指导团队。组建雄厚的指导教师团队是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吸引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有一定科研成果的优秀教师,吸引校外企业专家等加入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队伍中,团队中也可以是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以缓解竞赛指导师资短缺矛盾,通过开办讲座、现场指导、过程参与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支撑和技术指导。同时,要吸收具有明显职业背景、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和相关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承担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

6.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成就创新。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能够紧密结合社会实际中发生的具体事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鼓励同学社会实践到企业中去真正感受自己今后可能直接面对的问题,学习专业人士是如何解决问题,自己加以思考。同时也鼓励同学加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学科竞赛早作准备。社会实践不仅强调学生的参与度,更重要的是总结与交流,这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再升华的有效环节。鼓励学生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汇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思想火花的碰撞闪现。教师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为学生指明新思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查阅相关书籍文献,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7.构建学科竞赛运行保障制度及激励机制。学校要十分重视学科竞赛的策划与组织,学校每年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科竞赛工作在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领导下统一进行,教务处(创新创业园区)负责协调管理,各院系负责具体实施。学校设立学科竞赛的相应管理机构,通过制订学科竞赛管理制度文件,包括学科竞赛类别、组织结构及职责、立项程序及要求、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奖励、学科竞赛经费二次分配、学分认定办法等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再完善。

8.创造良好的信息舆论。导向高校应加大设计专业学科竞赛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形成立体化的宣传形式。利用多媒体加强社会舆论的宣传,能够促进学科竞赛的发散性效应,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笔者所在高校积极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作用,利用北航校园网、iHome平台,以及学院微信群,及时公布学科竞赛的有关信息,追踪报道学科竞赛中获奖学生的先进事迹,形成引导和推动学生参加竞赛活动的舆论氛围,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学科竞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重视研究,进而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邱显焱.基于学科竞赛的教学研究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2,(25):154.

[2]白丹,杨健全,魏昀妍.以学科竞赛培养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J].北方经贸,2014,(12):263.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创新人才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