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警戒

2016-12-20 08:10徐晓涵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6年8期
关键词:异维喹诺酮精神疾病

FDA黑框警告全身性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副作用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近期在官网上发布消息,强烈警告说明书应标明全身性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肌腱、关节、肌肉、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引发严重安全问题。

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一线抗感染药物,包括莫西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吉米沙星,此前已经有一项关于肌腱炎、肌腱断裂和重症肌无力恶化的黑框警告。其他还有关于周围神经病变和中枢系统,以及心脏、皮肤和超敏反应风险发生的警告。在2013年追加警告了周围神经病变的不可逆性之后,FDA又评估了健康人应用全身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两项及以上潜在永久副作用的上市后研究。

FDA表明对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和单纯泌尿系感染,氟喹诺酮类药物副作用的影响远比获益严重。医务人员不应该在患者还有其他治疗方案可选时全身性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但是对于一些严重的细菌感染,用药的获益比副作用大,因此对于这类人群氟喹诺酮仍是可选的治疗方案。同时推荐患者在服药期间如有任何严重副作用需马上联系医务人员,包括关节或肌腱疼痛、肌肉无力、针刺感、肢体麻木、幻觉等。

作为常规药物回顾工作的一部分,FDA将继续评估氟喹诺酮类药物安全性并向公众更新。

TGA提醒关注异维A酸和精神方面的不良事件

澳大利亚医疗产品管理局(TGA)根据英国药物和保健产品管理局(MHRA)关于异维A酸和精神不良反应报告的评价,提醒医务人员关注异维A酸潜在的精神不良风险,以及在治疗前和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精神的仔细评估。

异维A酸是类维生素A的一种抑制皮脂腺功能角质化的药物,用于治疗严重的囊性痤疮。MHRA评估报告指出,无论是否使用异维A酸,很有必要认识到痤疮与精神疾病的关联。虽然现有数据还不足以证明两者确切的关系,但也不能排除这种药物和精神疾病之间的联系。MHRA表示英国的说明书警告是合适的,不需作更多的调整。定期排查和监测精神疾病,以及教育患者及其亲友对患者病情可能会有改善。

TGA提醒,临床上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在服用该药时可能发生显著的抑郁,所有患者应进行排查和监测抑郁症的迹象,如果必要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

加拿大警告ADEMPAS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伴肺动脉高压患者有禁忌

8月15日,加拿大卫生局(Health Canada)发布通告,患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伴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不应再使用Adempas(riociguat tablets,利奥西呱片)。由于死亡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增加,对于Adempas有效性的相关研究也被终止。

Adempas由拜耳公司生产,批准应用于具有不能手术或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成人患者,作为单药或与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合用治疗肺动脉高压。

如果患者正在服用Adempas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伴肺动脉高压,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医生应终止Adempas治疗并仔细监测患者临床症状。

加拿大产品专利局将继续更新此方面的禁忌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澳大利亚因QT间期延长更新狄诺塞麦产品信息

近期,澳大利亚医疗产品管理局(TGA)在评估不良事件报告过程中发现,狄诺塞麦(Denosumab)有QT间期延长伴有低钙血症的潜在风险,并因此更新了该产品的相关信息。

狄诺塞麦是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可抑制破骨细胞活化和发展,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其在澳大利亚的两个品牌(Prolia与Xgeva)有着不同的适应症。Xgeva(120毫克,每四周1次)是对成人实体肿瘤骨转移发生骨骼相关事件的预防;Prolia(60毫克,每六个月1次)是对绝经后妇女或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男性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低钙血症是狄诺塞麦已知的副作用,然而之前没有指出的QT间期延长会潜在性威胁生命,或导致严重低血钙的症状发生。此次产品信息更新部分如下:

注意事项:

1.上市后研究发现,严重低钙症状大多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一周。

2.推荐进行钙水平的常规临床监测。

3.关于低血钙症状和维持钙水平的重要性的信息应告知所有接受狄诺塞麦治疗的患者。

不良反应:

1.严重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包括QT间期延长、手足抽搐、癫痫发作、精神状态改变。

2.目前狄诺塞麦临床研究中低钙血症的症状包括感觉异常、肌肉僵硬、抽搐和肌肉痉挛。

猜你喜欢
异维喹诺酮精神疾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异维A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胸腺肽口服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中药配方颗粒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中重度痤疮
探讨异维A酸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在重度寻常痤疮患者中的应用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润燥止痒胶囊、异维A红霉素凝胶联合治疗痤疮108例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