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2013年莘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2016-12-20 13:23李海凤戴诚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0期
关键词:莘县日数雷暴

李海凤++戴诚

摘要 利用莘县气象局1957—2013年的雷暴气象资料,通过对莘县近57年的雷暴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雷暴的年际变化,月、季变化及日变化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莘县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较大,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4 d,雷暴日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日数相差39 d,年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同时还发现,莘县雷暴日数的月变化趋势与气温、降水的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月平均最多雷暴日和月平均最高气温均出现在7月;并且莘县雷暴多发生在夜间,从近57年的资料统计发现,莘县雷暴发生在夜间的概率为70%。

关键词 雷暴;气候特征;统计分析;山东莘县;1957—2013年

中图分类号 P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207-02

雷暴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常伴有阵雨、局地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雷暴是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表现为闪电并有雷声,有时也可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雷暴的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危害大[1-2]。强雷暴天气出现时常带来雷击灾害,危及人身安全,影响家用电器的使用与安全;尤其计算机机房遭受直击雷或感应雷,将造成损坏甚至引起火灾[3-4]。本文利用莘县1957—2013年的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莘县的雷暴气候特征,为莘县雷暴预测、预警及更好地做好防雷减灾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

本文利用莘县局1957—2013年观测资料(1957—2002年莘县气象局观测站位于朝城镇南关村,2002年整体搬迁至莘县西环路中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莘县雷暴的变化特征。本文把1 d内听到1次或多次雷声定义为1个雷暴日[5-6]。

2 结果与分析

2.1 雷暴的年变化特征

1957—2013年莘县57年中共出现1 369个雷暴日,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4 d。由图1可以看出,莘县雷暴日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减少趋势。年最多雷暴日数达48 d,出现在1959年;年最少雷暴日数仅有8 d,出现在2012年。57年中,年雷暴日数≥30 d的年份有11年,占19.3%,集中在20世纪60—70年代;年雷暴日数≥平均数24 d的有28年;1990年以后莘县年雷暴日数均≤30 d,进入21世纪后莘县年雷暴日数明显减少,除2004年年雷暴日数大于平均数外,其他个年份均小于20 d。

雷暴日数呈减少的趋势与当地的气候变化特点关系密切。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球变暖的趋势越发明显,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强度减弱,频率减少,从而造成强对流天气过程减少[1]。因为2002年莘县气象局从朝城整体搬迁至莘县西环路中段,2003年的资料用的是新站址的资料,所以站点位置的不同及周围噪音的增加也可能影响到观测员对轻微雷声或单体雷暴的记载。同时,工业生产的气体排放对大气层的物理结构也可能产生了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雷暴日数的变化。

2.2 雷暴的月、季变化特征

由表1可以看出,莘县雷暴主要出现在3—11月,1月、2月、12月均没有出现雷暴,7月是莘县雷暴的多发月份,占全年雷暴日的35.96%。

据莘县气象局近57年的资料中统计发现:春、夏、秋、冬4个季节中,夏季雷暴日数最多,占全年的78.52%,春季次之,占全年的14.40%,秋季只占全年的7.09%,57年中莘县冬季没有雷暴出现。雷暴的季节分布特点:春季偏少、夏季最多、秋季少于春季、冬季没有出现。这与我国季风进退的季节性变化基本一致。

3—11月雷暴日数的月变化与气温、降水的月变化趋势一致,气温升高,降水增多,雷暴日数随之增加;气温下降,降水减少,雷暴日数随之减少。从图2可以看出,莘县各月雷暴日以7月为中心呈单峰、对称式变化。雷暴日数极端高峰期与气温、降水极端高峰期一致,均出现在7月,7月平均雷暴日数8.6 d,占全年的35.96%;6—8月是雷暴高峰期,占全年的78.50%;4月、5月、9月是雷暴次多发期;2月、3月、10月、11月是莘县雷暴少发期。

莘县的雷暴月、季变化特征主要是受不同的天气系统影响所造成的。春季,锋面过境前后,槽前、切变线附近冷暖空气交界区存在强烈的辐合和上升运动,易引发雷暴天气,并可能伴随暴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夏季,莘县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或副高缘控制,高温高湿的空气积累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当有外系统侵入时易引起雷暴。秋、冬季莘县易受西北气流和冷高压控制,大气层结较为稳定,因此较少出现雷暴天气。

2.3 雷暴的日变化特征

以20:00为日界,分白天(8:00—20:00)、夜间(20:00至次日8:00)2个时段对2003—2012年莘县逐日雷暴频次进行统计,发现10年中2个时段累计出现雷暴138次,其中夜间(20:00至次日8:00)累计出现97次,占全天累计出现次数的70%;白天(8:00—20:00)累计出现41次,占全天累计出现次数的30%。从图3可以看出,莘县雷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即雷暴发生在夜间的频次较高。

2.4 雷暴的初、终日变化特征

通过对1957—2013年莘县逐年雷暴初、终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莘县最早雷暴初日出现在3月4日(1966年),最晚雷暴初日出现在6月18日(2001年);最早雷暴终日出现在8月8日(1997年),最晚雷暴终日出现在11月16日(1993年)。从图4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外,莘县雷暴初、终日期及初、终间日数的年际间振荡幅度较为缓和,最早和最晚雷暴初日相差106 d,终日相差99 d,随着年代的增加,雷暴初终间日数总体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即无雷期逐渐延长。

3 结论

通过分析得出,莘县雷暴具有以下特征:莘县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较大,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4 d,雷暴日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日数相差39 d,年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一年中,99%的雷暴日数集中在4—10月,高发期出现在夏季,春季次之,秋季少于春季,冬季没有。雷暴日数的月变化趋势与气温、降水的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月平均最多雷暴日数出现在7月;莘县雷暴多发生在夜间(20:00至次日8:00),发生在夜间的概率为70%;年平均雷暴初日出现在3月12日,年平均雷暴终日出现在9月23日。随着年代的增加,雷暴初终间日数总体呈逐渐缩短的趋势,即无雷期逐渐延长。

4 参考文献

[1] 陈渭民.雷电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2] 信志红,张承旺.东营市雷暴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08(2):25-27.

[3] 于怀征,赵玉洁,张文琴,等.山东省雷电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J].山东气象,2009(4):31-34.

[4] 刘学清,李瑞英.鄄城县近48年雷暴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09(4):35-36.

[5] 巩崇水,曾淑玲,王嘉媛,等.近30年中国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3(5):1442-1449.

[6] 段炼,陈章.近42年成都地区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06(4):59-64.

猜你喜欢
莘县日数雷暴
新德里雷暴
南方多地9月热到破纪录
皮山县沙尘天气统计分析及影响
感雾(外两首)
1961—2015年水城县雨凇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高质量农业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
牙克石市图里河地区雷暴特征统计分析
1973—2014年宁波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研究
1961—2014年济南市霾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将在山东莘县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