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2016-12-20 14:46吴长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0期
关键词:感染诊断防治

吴长勇

摘要 介绍了猪细小病毒的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从病原学、血清学两方面概述了其诊断方法,最后总结了其免疫接种及防疫措施,以期为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感染;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250-02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s

WU Chang-yong

(Langxi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Bureau in Anhui Province, Langxi Anhui 242100)

Abstract The pathogen, epidemiology, clinical symptom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porcine parvovirus were introduced, the diagnosis method was elaborated from two aspects of etiology and serology, and finally the immunizat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猪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猪细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1]。通常母猪本身并无明显症状。本病于1967年首次报道于英国,其后在日本、荷兰、美国、新西兰、法国等也有本病报道。近年来,我国也有本病的存在[2]。潘乃珍等在检测死胎猪血清中的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抗体的同时进行了部分死胎猪病料的病毒分离工作,结果从一窝母猪的5份死胎病料均分离到猪细小病毒。目前,我国已研制出油乳剂灭活苗,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其免疫程序为:非疫区,对母猪和公猪应使用灭活苗,在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灭活苗2 mL,2周后第2次注射,免疫期可为6个月。对于疫区,当HI抗体滴低于1∶20时,可重复上述方法,或在猪配种前2周用弱毒苗接种1次。在疫区也可使用自然感染法获得免疫,即在初产母猪配种前,放进一些呈阳性反应的老母猪,通过排毒,使初产母猪感染后得到免疫,但非疫区不能使用此法。

1 病原体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直径为18~24 nm,呈20面体对称,可能有32个壳粒,核心直径为14~17 cm,无囊膜,基因组为单股DNA。本病毒最好用初代或传代猪胚肾细胞培养,经16~36 h后,细胞生成核内包涵体,24~72 h后出现细胞病变,细胞变圆、脱落、裂解。Kawanura等报道了猪细小病毒(PPV)在猪胚肾细胞株ESK上的蚀斑形成和复制。PPV在Costar′s平板培养3 h和24 h,可在单层中形成清晰的蚀斑。当在覆盖培养基中加入二乙氨乙基-葡聚糖时,蚀斑增大,介感染滴度却不增高。PPV的抗血清能特异的抑制蚀斑形成。PPV在培养3 h的细胞单层内生长良好,8 h和10 h之间是PPV生长的隐蔽期。

本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与其他细小病毒无抗原关系。能凝集大鼠、小鼠、鸡、猫、恒河猴和人(O型)的红细胞,其中以1日龄雏的红细胞尤为敏感。本病毒对热(70 ℃ 2 h)、消毒药(10%~40%乙醇30~120 min)和酶的耐受力很强,对不同pH值(3~10)的适应范围很广[3]。

2 流行病学

感染的胎儿或死亡、软化、木乃伊化,或产出的仔猪的组织内带有病毒,成为本病重要的传染源。出生后感染的猪不表现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但可由各种途径排出病毒。感染的母猪通过粪、尿、阴道分泌物及其他分泌物排毒;感染的公猪精液也含有病毒,配种特别是人工受精时,随精液进入母猪子宫内,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也可经消化道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人和器具而感染[4]。除猪外,其他动物对本病毒无易感性。易感母猪多在怀孕前期感染。胎儿最易感染,发生病变和死亡。在传播病毒方面可能比精液更为重要的是公猪在配种季节的移动。

3 临床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如死产、木乃伊胎、死胎或流产等),也可能引起母猪不孕,初生仔猪活力减弱,产仔数减少。本病毒感染对公猪的精子或性欲无明显的影响。

4 病理变化

孕猪感染后未见肉眼病变,但其组织可有显微病变。在脑、脊髓眼脉络膜的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管套,内皮组织和固有层有局灶性单核细胞聚集。

受感染的胎儿表现不同程度的生长不良和发育障碍,可见脱水(木乃伊化)、体腔积液、出血、水肿、充血等病变。显微病变包括多种组织和器官出现范围广泛的核内包涵体、炎症、细胞坏死。感染病毒的死产仔猪,可见其软脑膜、蜘蛛膜和大脑灰质、白质等处有已增生的浆细胞、组织细胞和外膜细胞形成的血管周围管套为特征的典型非化脓性脑膜脑炎,这是本病特征的病变[5]。

5 诊断

在种猪群内如有一些母猪出现死胎、木乃伊胎、死产、不孕综合征时应怀疑为本病。但肠道病毒、呼肠病毒以及一些其他病毒、细菌也可引起这种综合征,在临床上不易鉴别。若要确诊则还须作进一步的实验室检验[6]。

5.1 病原学诊断

感染的仔猪可采取扁桃体的生发中心或其他组织,死胎、木乃伊胎可采各种组织,作冰冻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如见细胞内有亮绿色荧光颗粒集结,可作出判断。直接免疫荧光法最为快速。

病毒分离培养可由流产胎儿、死产仔猪、胎衣和母猪阴道分泌物采样,以肾、睾丸、肺、肝、肠系膜淋巴结为佳,制作成无菌悬液,接种于传代的猪胎肾细胞。16~36 h后检查细胞的核内包涵体,5~10 d检查细胞病变。如见有本病毒的特征性病变,再用血清学方法检查,可确诊[7-8]。

5.2 血清学诊断

5.2.1 血凝抑制试验。一般初生仔猪、死产仔猪和妊娠70 d以上的木乃伊胎,因其体内含有一定量的抗体,故不宜作病毒检验。可采取心血或组织浸出液,测定其中抗体的血凝抑制滴度。此法除用于本病的诊断外,还可用于检查猪的感染情况和鉴定病毒。

5.2.2 中和试验。此法可检出血清中的中和抗体,作出诊断。也用于检查猪的感染情况和鉴定病毒。美国于1965年首次报道有2组血清学特性不同的肠道病毒与不孕、胚胎死亡、木乃伊胎、死产有关。这2组病毒被命名为SMEDIA和SMEDIB。它们所引起的症状与本病相似。两者很难从临床上区别,但可用荧光抗体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别。据1978年发表的报告,在6年中对美国猪群流产调查,能引起母猪流产、死胎的原因很多,其中有22%是由病毒引起的。在病毒中最常发现的是细小病毒和肠道病毒,此外还有伪狂犬病毒、呼肠病毒和腺病毒等。

6 免疫接种

人工免疫方面,美国于1980年已研制成灭活和弱毒苗。经对比试验,2种苗均有效,前者的免疫期在4个月以上;后者经肌肉注射后可预防初产母猪感染本病毒,宜于配种前接种。

目前,我国已研制出油乳剂灭活苗,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其免疫程序为:非疫区,对母猪和公猪应使用灭活苗,在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灭活苗2 mL,2周后第2次注射,免疫期可为6个月。对于疫区,当HI抗体滴低于1∶20时,可重复上述方法,或在猪配种前2周用弱毒苗接种1次。在疫区也可使用自然感染法获得免疫,即在初产母猪配种前,放进一些呈阳性反应的老母猪,通过排毒,使初产母猪感染后得到免疫,但非疫区不能使用此法。我国上海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有2周间隔注射2次,可预防母猪感染本病。

7 防疫措施

对本病尚无有效疗法,为了控制带毒猪进入猪场,可采用自繁自养;自无本病猪引进种猪;新引进种猪应隔离饲养14 d,并进行2次血凝抑制试验。如无可疑,才可混群饲养。凡血清学检查或精液病毒学检查为阳性的公猪,均应立即淘汰。一旦发病,应将发病母猪、仔猪淘汰或隔离,所在场所、用具等应严密消毒,并检查全群,对阳性猪应采取淘汰或隔离措施。

8 参考文献

[1] 田薇薇.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6(6):108.

[2] 石海宁.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与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60.

[3] 周国玺.猪细小病毒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1):140.

[4] 朱润芝,李宏全,杨宏伟,等.猪细小病毒病防控的研究进展[J].中国猪业,2005(2):34-36.

[5] 蔡群德,刘建设.猪细小病毒的流行特点及防控[J].畜牧兽医杂志,2012,31(6):102.

[6] 杨作丰.猪细小病毒研究现状及综合防控[J].现代畜牧兽医,2013(3):40-41.

[7] 刘建柱,侯喜林,朱战波,等.猪细小病毒感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2005(1):46-49.

[8] 崔鹏超,何玉,刘捷,等.新型猪细小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畜牧与兽医,2014(4):1-8.

猜你喜欢
感染诊断防治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