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2016-12-20 19:45宋丽娟黄梅
求知导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干预措施影响因素大学生

宋丽娟+黄梅

摘 要:时间管理倾向是指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及时间效能感构成。本文从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干预措施两方面对国内十余年来的研究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但人们并未因为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品质提高得到悠闲度日的机会,相反,人们感到生活、工作节奏日渐加快,万事交织让人疲于应付。而掌握有效的时间管理技巧,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心理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十余年来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分别从人格、自我意识、心理控制源、成就动机、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等相关因素进行阐释,最后归纳了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及训练的技巧,以期为大学生时间管理训练提供事实依据。

一、时间管理倾向概念与结构

国外心理学家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首先是Britton、Maean、Tesser等人对时间管理及时间管理行为的研究。[1] Britton和Glynn将时间的管理与计算机对信息处理的资源相类比,正如计算机操作系统对其处理信息资源的管理,人类也可以对自身有限的信息处理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Britton和Glynn将时间管理清楚地分为三个大的板块,分别是宏观水平成分、中间水平成分和微观水平成分。后来Britton和Tesser在研究时间管理实践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时编制了《时间管理量表》,提出了时间管理的三因素构成学说:第一因素是短程规划,包括了各种各样需要计划在短期内的项目,第二因素是时间态度,第三是长期规划。Macean等在研究大学生时间管理相关的学术表现力时编制了《时间管理行为量表》,该量表对时间管理的研究包含了四个因子, 即设置目标和优先级、机制计划和安排、时间的自觉控制以及混乱倾向。

2001年,黄希庭、张志杰等人提出了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及其三维理论模型,即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征,它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构成。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稳定的态度及观念;时间监控观是指个体规划及利用时间的观念和能力,主要体现在各种外显活动中,包括设置目标、制订计划和优先级、对时间的有效配置及反馈性;时间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掌控及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能力的估计。[2][3]他们还编制出《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此后我国关于时间管理倾向的各项研究基本都建立在上述理论构架及量表的基础上。

自黄希庭、张志杰等人从心理学范畴将时间管理倾向引入国内,我国虽然涌现出了大量与此有关的研究,但绝大多数研究都建立在上述理论构架的基础上,而且着重于其相关性的研究,缺乏实验性的研究,并且研究方式比较单一,多为开放式问卷调查,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使用相同的量表,缺乏针对不同人群的量表。关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结构,自黄希庭的三维结论之后,并未出现新的结构模型。

二、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学者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身上,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特点是:时间价值感强,但时间监控观弱,时间效能感低。时间管理倾向作为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黄希庭等人早年就发现了时间管理倾向与A型人格、主观幸福感、自我价值感等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后来学者还发现自我和谐、自我意识、心理控制源、成就动机、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等因素皆可以对时间管理倾向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人格

时间管理倾向与个体的人格类型及人格特质密切相关。我国关于人格类型对时间管理倾向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A型人格上,仅有少量研究关注于整体人格特质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缺乏较为主流人格量表的运用。

众多研究发现,A型人格的大学生的总分及各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B型人格, A型者在时间的利用及管理上明显优于B型者。饶国靖等人对中学生的研究结果也佐证了这一研究结果。[4]张锋进一步发现,A 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间接效应是以自我价值感和心理控制源作为中介。[5]

孙圣涛和姚誉羚运用Y-G性格测验及青少年时间管理量表进行调查后发现,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抑郁性、神经质、自卑感、循环性、主观性、思维外向性、非合作性等人格特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与攻击性、支配性、一般活动性、社会外向性等人格特质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6]赵小云及郭成利用青少年时间管理量表及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对66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人格中的宜人性、开放性、外向性和谨慎性与时间管理倾向三个维度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宜人性、开放性和谨慎性有明显预测作用。[7]可见,拥有积极向上人格特质的个体对时间的认识及态度更为端正,也更擅长安排及利用时间。

目前还未见探讨大五人格模型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相关性的研究,但依然可以推测比较积极的人格特质能够对时间管理倾向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因为具备积极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往往具有较为健康的心理,而多项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时间管理的积极影响较为显著。[8][9][10][11]

2.自我意识

(1)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以“自我价值判断与体验”为核心成分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结构,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张志杰等人对1387名大学生和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自我价值感各维度与时间管理倾向三维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时间效能感的相关性最高。[11]这一结论,在汪玉兰等对医学生的研究中被验证,经回归分析汪玉兰还发现自我价值感和时间管理倾向相互存在显著的回归效应,即时间管理倾向及自我价值感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12]可见,自我价值感是时间管理倾向的重要影响因素,自我价值感越高的大学生越善于统筹和利用时间。

(2)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王娟对110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时间管理倾向三个维度得分与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能够很好地对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维度进行预测。[13]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能够好地对时间进行管理及利用。[14]

(3)自我和谐。自我和谐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一致性,它由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两个维度构成。多项研究显示:时间价值感的高低与自我和谐无显著关系,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与自我和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呈负相关关 系;与自我灵活性呈正相关关系。[15][16]并且陈和平的研究进一步揭示:时间效能感对与自我刻板性、自我经验的不和谐有负向预测作用;对自我灵活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可见,大学生的自我灵活性越强,自我经验的不和谐程度越低、自我内部的一致性越高就越善于管理和利用时间。

3.心理控制源

心理控制源是指人们对行为或事件结果的一般性看法。这一连续谱的一极为内控型, 另一极为外控型。多项研究表明:心理控制源也是影响个体时间管理倾向的又一重要因素,越是内控的大学生越擅长于统筹时间[17]。阮良昆[18]对中学生的调查研究也支持上述结论。张锋发现,A 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其中间接效应是以自我价值感和心理控制源作为中介。

4.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多项对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性研究显示:时间管理倾向与避免失败动机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个体所具有的成就动机越强烈,其更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而且在时间的利用及管理上表现得更为优秀,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心也就越强。聂玉玲对高三学生及杨静对初中生的研究很好地证明了上述观点。[19]

5.应对方式

孙圣涛对大学生及中学生分别进行研究,发现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是正相关关系;时间监控观及时间效能感与消极的应对方式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这与赵维燕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在面对应激事件时, 越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大学生, 时间管理得越好。龚艺华的研究还发现应对方式与时间监控观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其次是时间效能感,最后是时间价值感。

6.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构成。张志杰等人对1387名大学生和中学生的研究结果显示:积极情绪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各维度之间皆是正相关关系,消极情绪反之,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时间效能感是其最好的预测指标。李儒林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结论。

7.心理健康

时间管理倾向必然会受到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秦启文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中的抑郁、焦虑和躯体化三个因子与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总症状指数及上述三个因子上,时间管理高分者及低分者之间明显存在差异。[8]牟丽霞等人对浙江省的师范生的调查发现:在忧郁、敌对、躯体化这三个因子上,时间管理倾向高低分学生有明显差异,其中又以敌对最为明显。在刘玲玲的研究中,无论是在心理健康的所有因子还是总分上,时间管理高低分者皆存在显著差异。尽管上述三位学者所研究的取样地区和群体各不相同,但是都共同揭示了一个现象,即心理健康状态越好的大学生,其对时间的管理及运用也就越优秀。这说明了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对时间管理倾向有一定的影响。

众研究一致认为上述因素与时间管理倾向呈显著相关关系,但大多研究就止步于得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缺乏进一步关系的实证与实验研究,例如 这些因素对时间管理的倾向的影响程 度有多深,现实生活中如何从这些影 响因素入手去加强个体的时间管理技能训练,等等。

三、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及训练

对时间管理的干预及训练,国外很多大学很早以前就已经建立一套完整的训练课程,如早在1994年Weinstein 等人就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建立起一套训练课程,滑铁卢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也开设有专门针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策略的指导课程。

黄希庭、张志杰等人从心理学的范畴将时间管理倾向引进国内并在进行本土化研究中验证了Alexander在研究时间管理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即时间管理训练具有加强时间感知控制以及降低压力的作用,并且效果尤为显著。[11]

1.干预及训练的理论研究

杨艳玲提出想要增强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①开设时间管理技能训练课;②对大学新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③在学生管理模式上循序渐进,实现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的“软着陆”。

尹志丽认为对大学生时间管理技能训练关键有两个,一是大学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及督促,比如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来强化时间观念及提高时间利用率,时间管理训练课程及团体心理辅导亦是十分可行的手段。

2.干预及训练的实践

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及训练的实验性研究,主要是建立团体辅导及开设时间管理培训课程。许多研究者对大学生进行了时间管理方面的团体辅导实验,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时间管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表现在提高大学生时间监控观方面,即对个体设置目标、制订计划、分配时间等时间管理技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得到明显提高。

尽管,我国现阶段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及训练,有客观实验数据说明其可行有效,但并未在现实中推广。绝大多数高校都只是开展一些关于人生目标、职业规划的宏观讲座,缺乏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系统操作性训练。

我国近十余年才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时间管理进行研究。时间管理倾向这一概念的提出及一系列相关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时间的规划及利用进行了新的诠释,为时间管理的干预及训练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长时间以来,时间管理倾向的理论基础及结构方面的研究并未有新突破,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丰富,尽管视角较为宽泛,但并未系统地提出这些影响因素对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虽然我国学者已通过实验证明了干预及训练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并未推广实施。有效的时间管理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更是能促进其人格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基础。因此学校和家庭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训练。

综上所述,国内对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结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对新结构进行探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实验性研究,而不是停留在相关性研究的层面,扩大研究的年龄范围并且开发具有年龄针对性的量表。将时间管理的理论用于实践才能够体现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

[2]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3]狄 敏,黄希庭,张永红.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A型人格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04,12(2):154-155.

[4]饶国靖,黄希庭,罗春明,等.高中生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5):337.

[5]张 峰,毕重增,陈本友.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6):6-9.

[6]孙圣涛,姚誉羚.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 186-188.

[7]赵小云,郭 成.青少年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自我、人格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30-35.

[8]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3):360.

[9]牟丽霞,王 丽.浙江省高师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61-63.

[10]刘玲玲.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11]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等.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6).

[12]汪玉兰,邹 枫,朱晓菲.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

[13]王 娟.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尊、自我效能、焦虑的关系研究: [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14]高丽娜,李丽娜,闫亚曼.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控制源、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7).

[15]陈和平,陈永进,魏昌武.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9).

[16]强 健,马子媛.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

[17]周 静,王卫红,李 丹.大学生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2):301-309.

[18]阮昆良.中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147-149.

[19]聂玉玲,郭金花,李建伟.高三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2):195-196.

猜你喜欢
干预措施影响因素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职生网络依赖的不良症状与干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