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继续教育立体课堂建设研究

2016-12-20 13:44叶凌春田燕
继续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

叶凌春+田燕

摘 要:高校继续教育对构建学习型社会意义重大,建设立体课堂有利于改善高校继续教育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建设立体课堂必须从课堂主体、线上教学过程、课堂内容和线下实践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建构主义;思修课;立体课堂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立体课堂的理论基础

立体课堂建设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90年代以来,该理论在我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中国知网检索可以看到,关于建构主义的文献记录逾百万条,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记录始于1980年,至2016年共66万条,同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共45万余条记录。两者的数量和占有关建构主义记录的绝大部分,而且变化趋势相同:1990年代中后期每年记录上千条,2000年以后年均记录上万条。可见,学习论和教学论是认识建构主义的核心重点。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基于以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选择外在信息,完成对新事物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因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所以,教学应该营造宜于学生知识建构的环境与氛围,运用各种方法促使学生发生和完成知识的建构,而不是教师知识的传递和灌输。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据此,如果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反思和教师的教学反思,能改善思修课堂教师讲道理为主的单一教学方式,实现关于信仰的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二、建构主义教学的情境设置——锚式教学

锚式教学指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或问题作为“锚”抛出,这样整个教学内容和进程被确定下来。就像轮船被抛出的锚固定一样。接着,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与情境的设置。20世纪90年代,美国Vanderbilt University 的认知科技群(Cognition and Technolodg Group at Vanderbilt简称CIGV)在提出锚式教学法的理论模型时就同步设计了两款多媒体课件:《年轻的夏洛克?霍姆斯和奥立佛》(“Young Sherlock and Olive”)和《杰斯帕?伍德巴瑞问题解决系列》(“Jasper Woodbury Solving Series”)。这两个软件主要适用于5~6年级学生。前者让学生观看完影片后从制片人的角度思考清洁设置是否合理有趣,场景及任务活动是否可信?这样学生能了解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生活状况,学习讲故事的方法。后者讲述了主人公的两个历险故事,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解决是否返航、最佳路线设计、解救受伤的鹰等问题,涉及大量的数学计算与科学文学历史知识。前者为语言阅读教学,后者为数学教学。

这两款课件生动有趣,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新媒体技术尚不发达的环境中,它们的运用一改传统课堂的呆板沉闷,调动了学生学习课堂内容和相关知识的积极性。这也让人明白了中国现代教学改革为什么这么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但现实状况是大部分思修课教学的课件只是将书本的文字配上图片搬到投影幕上。课堂状况仍然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输出。当然,每所学校都想制作出CTGV那样的课件。可是,没有如商业大片般的问题导入和情境设置,思修课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下的持续探究式学习呢?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立体课堂的设计与实施

(一)立体课堂的涵义

立体课堂就是把点对点的二维平面课堂变成点和面构成的三维空间。把传统的教师带领学生,教师灌输知识给学生的直线型平面型的课堂转化为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三者有机结合的立体空间。教师、学生、学习内容都可以作为平面的顶端,其他两者处于一个平面的时候,第三者就可以作为立体支撑,让三个要素都发挥主体作用。

(二)立体课堂的要素与运行模型

立体课堂要解决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是课堂要素定位;第二是课堂运行过程。要素定位即课堂是由不同的要素构成。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这三个要素通过教材和教法结合在一起,完成课堂运行过程。同样一堂课,如果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把课堂内容称之为教学内容的话,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就可以把同样的内容称之为学习内容。所以在处理三者关系的时候随着中心的定位不同会构成两种不同的课堂运行过程模型。第一种模型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的教。教师主导驱动,主导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并落实到学生的思想当中。第二种模型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重新认识教学内容,掌握规定知识,学习自选知识,主动参与教学或者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聆听者,信息接收者,而是信息发送者,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者之一,参与完成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籍此完成自己知识结构的构建。同时也形成自选知识和规定知识的交叉,这个过程是学科迁移,学科融合的过程。

(三)立体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

在上述两种模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核心区别在于教学过程由谁主导驱动和采用的方式。当然,一名优秀的传统型教学的教师会把传统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发散或者提升,会把自己主导的教学内容进行学科迁移,迁移到学生认为有用的自学内容中去,从而扩大学生视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但这仍然是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三要素按照传统方式构成传统课堂运行过程。而立体课堂除了有传统方式还需要有线上教学,就是教师随时随地都会发布主导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时学生也对学习内容进行改造,通过提问和质疑倒逼教师学习。线上教学的即时性,使得课堂内容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过程变成一个师生间的双向流动过程。这个过程自下而上地推动老师将学生的自选知识和他所要教授的规定知识进行融合,推动线上教学的发展。在这个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课堂运行模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仍然是平等的,不过原来教师与学生的平面关系,变成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的三重立体关系。原来固定时间地点的单一课堂变为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维立体课堂。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似一条动脉,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立体课堂运行过程则是动脉静脉一起工作,能够形成课上传统与课下现代技术相结合,线上的现代性与线下的现代性相结合,既有学科迁移又有学科交叉,从而把原来的单向平面课堂重构成双向多层次立体课堂。

(四)思修课立体课堂建设

侧重理论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削弱高校思修课的教学效果,建设立体课堂是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之举,是当前思修课教学改革的应然之选。思修课立体课堂建设必须从四个方面进行有益探索:课堂主体要素、线上教学、课堂内容和线下实践。第一,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就要让学生提出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他们最喜欢的上课方式。这对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因为他的角色要从权威的信息供应者变成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要和学生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第二,线上教学与课堂内容和线下实践联动,完成包含情境、协作与交流的理想学习环境创设。第三,思修课内容必须体现思想的深刻性和理论的底蕴性,让学生真正折服于思想和理论。第四,通过线下实践环节让这些思想和理论外化于形,把学生的认知和实践放在同一个学习过程中,认知过程也是实践过程,实践过程也是认知过程,使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实现理论内化于心,外显于形的效果。

四、立体课堂建设需要规避建构主义的理论缺陷

基于建构主义建设思修课立体课堂要注意全面科学地认识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迷信建构主义的某些教学观点,容易陷入教学困境。激进建构主义格拉塞斯费尔德提出,取消教师权威,不要教学目标等观点,并不能给思修课教学正确良好的引导。因为思修课的教学必然是以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为终极目标。热衷方式创新而忽视内容研究,追求教学形式上的热闹而缺乏思修课应有的思想理论深度,那么思修课教学不论怎样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法,都是舍本逐末之举,制造的也是虚假的课堂繁荣。

参考文献

[1]廖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13(7).

[2]胡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13(2).

[3]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价值缺憾[J].集美大学学报,2011(3).

[4]贾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思政教学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语境词汇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英语语法教学的建构主义策略浅谈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