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为点 以“图”为径——浅谈图文交融式的语用训练在第一学段的运用

2016-12-21 01:18浙江宁波惠贞书院315000毛瑞珍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34期
关键词:交融图文学段

浙江宁波惠贞书院(315000) 毛瑞珍

以“语”为点以“图”为径——浅谈图文交融式的语用训练在第一学段的运用

浙江宁波惠贞书院(315000) 毛瑞珍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面对相对枯燥的文字符号,第一学段学生的语言环境往往显得过于乏味无趣。为改变语用情境,提高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将图文交融的教学策略引入课堂,通过以图学词、以图配话、以图助讲三方面提高学生的词语、句子的积累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课堂中吸纳语言、内化语言,饶有兴趣地创生语言,从而释放儿童的语言灵性。

图文交融语用训练第一学段

2011年修订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已然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那如何营造一个充满智趣的语用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去吸纳语言、内化语言,饶有兴趣地创生语言,从而释放儿童的语言灵性呢?笔者在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中进行反复实践,尝试将“图文交融”的教学策略引入课堂,将图画作为练点设计的载体引入语用教学,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言语实践能力。

“图文交融”指的是一种以示意性的简单图片、图画、图形等图示来理解文字内容的一种教学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图画比语言传递的信息更为形象、直观。因此,巧妙运用图画,使语言与图画融为一体,图文结合,以图解文,能更生动地呈现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图学词,使词语有厚度

近年来,随着课改实践的日益深化,词语训练在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位置。吴忠豪教授认为:语文训练有三个纬度——理解是前提,积累是基础,表达是终极目标。因此,学习词语,不应只单纯地解释词语的意思,应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架设起一座座桥梁,从词语中获得画面、深度和张力,从解词走向悟意,从积累走向运用。下面以一年级下册的课外阅读《蘑菇伞店》“袖珍”一词的教学片段为例来谈一谈。

【课堂回放一】

师:“袖珍伞”是怎么样的伞呢?

生:(自信满满)用针绣出来的伞就是“袖珍伞”。(其他孩子满脸疑云)

师:还有不一样的理解吗?

(孩子们面露难色,喃喃自语)

生:“袖珍”就是很小的意思,所以我觉得“袖珍伞”应该是很小的伞。

师:两种解释,你们同意谁的观点呢?

生:(齐声)我们同意第二种解释。

师:是啊,这个“袖珍”和绣花针毫无关系,它形容很小巧的东西。因此,“袖珍伞”就是看起来非常小的伞。

这样的填鸭式的以词解词的课堂教学,对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孩子来讲,无疑是低效的。为了让这个词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留下更鲜活的印象,笔者将儿童喜爱的简笔画引入教学。

【课堂回放二】

师:下面老师请一位“小画家”来画画小花狗的骨头伞,一位“小画家”来画一画小老鼠的袖珍伞。

(这时,孩子们爱画画的天性尽情绽放。仅仅十来秒,两个“小画家”寥寥几笔,黑板上蹦出了两把妙趣横生的小伞,大小不一,姿态各异。台下的孩子们全神贯注地看着这两把伞,一种拨云见雾、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有一个孩子指着袖珍伞不由地说道:“啊,这把伞太迷你了……”)

师:是啊,“袖珍”和“迷你”是一个意思。现在你能让用上“袖珍”造句了吗?

生1:我的写字台上摆放着一座袖珍埃菲尔铁塔。这是爸爸去巴黎时给我带回的纪念品。

生2:这只刚出生的袖珍泰迪犬,雪白的卷毛,黑珍珠似的眼睛,走起路来像玩具狗一般,太可爱了!

生3:我有一本袖珍故事书,只有手掌那么大,我可以随时带在身上,真方便。

……

没想到,这一画收到了“一画胜百言”的效果。孩子们妙语连珠,用得恰如其分。原本模糊的词意通过简笔画一目了然,学生在充满智趣的情境中读中明意,画中悟境,理解了“袖珍”一词的意思,还自觉衍生出近义词。最后,通过造句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又提高了学生准确表达自己思想能力。只有这样的语用训练设计,才能真正扎根于孩子的心田。

二、以图配话,使文字有温度

小学语文课本选文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尤其是一些朗朗上口、妙趣横生的个性化语言,对儿童来说是汲取语言营养的琼浆玉露。因此,仿写句式、迁移语言,是打开孩子语用练点的一扇敞亮的窗户。而“图文交融”的教学策略可以再现感性材料,使课文抽象化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从而让孩子在想象中创生出充满智趣的原生态语言。下面以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风》一课的写话片段为例来谈一谈。

师:风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文中的孩子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了风,画出了风。你们发现风还会藏在哪儿呢?能不能也把它画下来,再模仿句式写一写呢?

(顿时,学生立刻兴趣盎然地投入“创作”。不久,一幅幅充满创意的“画风图”,一句句充满想象力的句子跃然纸上)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一):风来了,风把一个个五彩缤纷的风筝吹上了蓝天。哈哈,风藏在风筝的尾巴里。

(图二):风来了,风把小女孩的长发吹得飘起来了。哈哈,风藏在翩翩起舞的长发里。

(图三):风来了,风把妈妈晾在衣架上的衣服吹得做起了广播操。哈哈,风藏在爱做运动的衣服里。

(图四):风来了,风把一片片黄叶吹得满天飞舞。哈哈,风藏在飘飘悠悠的落叶里。

(图五):风来了,风把云宝宝吹得玩起了变脸术。哈哈,风藏在云宝宝变幻无常的脸蛋里。

(图六):风来了,风把平静的海面吹得泛起了笑窝。哈哈,风藏在起伏的波浪里。

……

这样的教学设计遵循了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以图文交融式语用练点设计为基点,通过画一画、仿一仿相结合的形式,既增加了学生写话的趣味性,又让学生的思维因图画而激活,想象的空间得以拓展,因而,这些图画和文字便显得灵动而富有智趣。

三、以图助讲,使表达有条理

叶老曾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各种资源,进行语言再重组,让学生转换角度,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但是,文本思路潜藏于语言文字之中,是文本各部分的顺序和联系,低年级学生不易把握。一个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北京》一课时,就巧妙借用图示展示文本的思路,导引学生的语用视线,收到较好的效果。请看如下教学片段。

师:请小朋友仔细读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

生: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师随机贴出图示)

师: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摆一摆这三处景物的位置吗?说说为什么这样摆。

生1: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教师随机指图,帮助理解“中央”)

生2: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

生3: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师:现在你能借助图示,有顺序地来复述课文第二段吗?

这样科学的图文交融形式,有效地显示了文本语言的内容和结构。这样一个动态的语用历练过程,使天安门广场的景物和作者的观察角度清晰明了,一览无余。同时,他们又在复述中梳理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尤其用上方位词,加强了语言的条理性,省时又高效。

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关注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但枯燥机械的实践,使孩子的语言如同风干的丝瓜,了无生趣,苍白干瘪。实践证明,把图文交融的教学策略引入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既吻合儿童学习心理规律,又能让学生以图示为语用练点的载体,更高效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图文交融的教学策略,落实语言文字的有效实践,丰富语言表达的多种形式,就一定能激发儿童表达的欲望,引发他们心灵的共鸣,使他们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责编韦雄)

G623.2

A

1007-9068(2016)34-006

猜你喜欢
交融图文学段
画与理
真美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交融的独特优雅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