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的苦难

2016-12-21 15:59高军
齐鲁周刊 2016年43期
关键词:马蒂文学

高军

多年来,由于自己喜欢读书,偶尔也会印行几本自己的作品。这样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往往就是如何设计封面版式等才能显得有档次且美观大方,让人拿到后能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所以每碰到有关“书衣”“书影”“书话”这类书就会买下来并时常翻阅一下,如《叶雨书衣自选集》(范用著)、《丰子恺书衣掠影》(吴浩然编撰)、《晦庵书话》(唐弢著)、《书坊归来》(姜德明著)等都是我随时放在手边并且深感受益匪浅的。

最近,我有机会见到了散文作家张期鹏编著的新作《高莽书影录》(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该书设计美观,装帧漂亮,集中阅读同样能得到一次美的享受。

在山东,张期鹏除了散文写作外,特别善于写作专题书话,属于这个方面用力最勤的人之一。尤其在为专人展示书影、写作书话方面,他应该是成就最突出的了。如他出版过的《吴伯箫书影录》《王毓铨书影录》《吕剑书影录》,就是他关于自己原籍莱芜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诗人的书影资料的集中展示。

这类作品读起来让人在轻松、愉快中就能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但写作过程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写作这本书,他想办法与高莽取得了联系,并多次上门拜访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很多篇章取材于亲历、亲见。如《不是“题外”的题外话——略谈译作<翅膀>和<澡堂><臭虫>》,里面对马雅可夫斯基的《澡堂》《臭虫》主要写的是自己对高莽的采访所得,当年高莽多次访问苏联,看到了新的苏维埃国家贪污腐化、蜕化变质、官僚主义比比皆是的现实,更看到剧目演出后异常强烈的社会反响,以及极“左”分子对马雅可夫斯基的围攻,还有马雅可夫斯基的悲剧命运等。这些题外话,确实没有跑出“题外”!如果不亲自采访,哪里会得到!再如《六十多年圆一梦——<圣山行:寻找诗人普希金的足迹>》,在简单勾勒了高莽一生和普希金从结缘到持续研究的经过之后,才介绍这本书的有关情况,并记叙了自己和妻子采访高莽的经过,以他为妻子画像并幽默地题上“因画漫画像而挨过批的高莽涂”这一细节,显示出了老先生“可爱”的一面。这些记述生活气息浓郁,更能激发阅读的兴趣。又如在《俄罗斯墓园文化的发现者和介绍者——<灵魂的归宿:俄罗斯墓园文化>》一文中,作者同时记叙了采访到的一件趣事,就是高莽在每篇文章发表之前都要给盲妻孙杰念上两遍,凡是孙杰提出意见的地方,他都要重新考虑甚至进行修改。《“从事文学,苦难何其多”——<高贵的苦难:我与俄罗斯文学>》一文,则叙述了自己去采访高莽,高莽在这本书的扉页上为自己题写了:“期鹏:从事文学,苦难何其多,何止在国外!”张期鹏由此感悟到:“感受到了文学这种‘高贵的苦难,也就抓住了文学的真谛,走进了文学的世界和作家的心灵。”很多人都喜欢写书话,但由于学识和修养不足,常常让人感到枯燥无味。张期鹏通过采访,熔铸出的人间烟火气息,让人觉得文本亲切而耐读。

《高莽书影录》还让我们看到,写作这类著作资料固然重要,但又不能仅仅是资料的堆积,还需要写作者有满腔的书生情怀,有独到的发现和精心的选择。如对高莽的回忆性散文集《画译中的纪念》,张期鹏找到了著名作家迟子建在书出版一年多后发表于《新民晚报》上的评论文章,并引用了其中的准确评价,以此定位了这是一本“装帧设计古雅大方”“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优秀作品。在介绍《白银时代》一书时,作者即兴拈来了叶赛宁的诗歌《他们现在一个个走了……》作为结尾,并点明“他们的诗歌不死,灵魂永生。他们留给后人的思考,也是深远的、长久的”。在介绍《马蒂诗选》后涉笔成趣地指出,2016年3月美国总统八十八年来首次踏上古巴的土地,飞机降落的哈瓦那机场就叫何塞·马蒂机场,古巴还有何塞·马蒂纪念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4年就设立了何塞·马蒂国际奖章,并指出江泽民、习近平都曾获得过这一奖章。对于《心灵的交颤:高莽散文随笔选集》一书,作者引用了作家刘醒龙的《文学的正本清源——读<心灵的交颤>》一文中的文字,尽管表示对刘醒龙的见解不敢苟同,但也丰富了本篇的信息含量,这都是难能可贵的。

张期鹏的《高莽书影录》不同于一般的书评文章,而是一种特殊的“书话”,他在书话中不时地表达出自己鲜明的观点。如关于高莽写的《帕斯捷尔纳克》一书,张期鹏收集到了长春出版社1999年3月版的《荣登诺贝尔奖台的巨人:帕斯捷尔纳克——历经沧桑的诗人》和2001年1月版的“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学生读本”《帕斯捷尔纳克》,发现后者是前一个版本的压缩本。作者尖锐地指出,学生读本“应该是十分庄重和严肃的。可惜图书用纸粗糙,装帧设计俗不可耐,而且内文中还有不少印刷错误,实在不是一本能够面对学生的书。”在介绍高莽所译三幕六场话剧《团队之子》的时候,作者指出:“关于它的内容,今天似乎不必过多关心。”“这个剧本的内容乏善可陈,但对它的翻译者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翻译者高莽关注的主题是英雄和战斗,这是一个时代的英雄主义赞歌。既尊重历史,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其图解斯大林指示的弊病。在《不是“题外”的题外话》中,指出《翅膀》的作者柯涅楚克和他的剧本“已经鲜有人提及了,尽管当年他曾有六个剧本获得过斯大林奖金”,但“文学作品是否有长久的生命力,并不在于一时的热闹和荣耀,还得看它是不是具有真正的文学价值”。这些感悟是深刻的,对作者和读者来说也都是很有警醒意义的。对《飞光暗度:高莽散文随笔精选》,作者介绍后甚至对书名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个书名,我总觉得有些奇怪,猜不出它是什么意思。问高莽先生,他说他也不清楚,这是当时编辑取的。如此,我便不能妄加猜测,只好存疑了。”

我觉得这本书虽然名为《高莽书影录》,但全书的内容远比一般的“书影”丰富多彩。第二部分是作者整理的《高莽生平简述》,其实就是一份初步的《高莽年谱》了,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能整理出这么一份《简述》,确实下了大功夫,其资料性弥足珍贵,更为进一步研究高莽甚至撰写高莽传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第三部分《大家说高莽》,辑录了十多篇包括戈宝权、丁聪、舒乙、黄宗江等名家在内的人士描写高莽的文章,多侧面展示了高莽其人。第四部分是《高莽研究资料及著述简目》,起到了资料索引的作用。可以说,这本书已经初步具有了集大成的规模,是目前关于高莽翻译、研究、写作、绘画生涯的最全的资料汇编。

唐弢说书话的写作标准,是“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要能“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虽不能至但一直心向往之,所以会经常搜集阅读这类书籍,现在通过认真阅读张期鹏的《高莽书影录》,觉得他的写作又给了我很多启发。

猜你喜欢
马蒂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怪表风波
新年的礼物
I’m Just a Baby!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特别的生日
我可是有老婆的人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