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奏响阅读三部曲

2016-12-21 20:46徐敏芳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11期
关键词:段落自然段母亲

徐敏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效果更加显著,让学生的审美水平获得提高,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提升。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展开,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铺垫。

一、略读,初步感知

教师在进行“初步感知”阅读教学时候,要注重让学生对标题进行阅读,对文章进行梳理,通过文章阅读产生质疑,通过文章阅读形成内心推测,从而让学生的头脑中对文章产生总体性认识。

比如,我在进行小学语文一年级《秋姑娘写的信》教学过程中,便让学生们首先对该文章的标题进行阅读。因为一年级学生其年纪尚小,对于很多内容的理解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很多同学在初看文章标题时候,都会产生疑问:秋姑娘怎么写信呢?从这一个方面引发了学生们文章阅读的兴趣。之后,我再让同学们对文章进行简单阅读,从文章中的关键词入手对文章进行梳理。原来秋姑娘是用枫叶来写信的,她写给了大雁,写给了青蛙,写给了松鼠,写给了山村的孩子,每一封信都包含着秋姑娘的“叮咛”。通过文章我让同学们感知文章中所包含的深情,让同学们思考:秋姑娘是不是只写了四封信呢?通过这样的启发方式,让学生们对文章产生联想和思考,让学生们在对文章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寻找到相应的学习规律,逐渐形成具有自我认识的阅读思维。

初步感知阅读的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学习规律和方法,一个简单的题目,看似简单的文章内容,其中都有其深刻的内涵。教师所进行的略读教学过程,目的便是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引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的阅读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致。

二、精读,深入品析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精读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了解段、篇之间的关系,从整篇文章结构中感悟思想情感。比如,我在进行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教学的时候,便让学生们对文章的段落进行分析,从每一个段落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们在对文章进行简略阅读之后,我带领学生逐段对其进行详细解读。文章分为五个自然段,但是依照其故事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其通过母亲的病重引起“第一次抱母亲”的叙述,原本以为母亲比较重的“我”没有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第二部分为第二、三自然段,其通过前一部分的“引子”引出母亲在作者印象中为什么总是力大无穷,讲述母亲辛劳的一生。第三部分为第四、五自然段,其讲述了“我”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将母亲抱在怀里,摇着母亲睡觉,母亲流下激动的泪水。通过这样的分析阅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首尾呼应,让学生融入文章中,感受母亲对作者的爱,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和深深地亲情。

逐段阅读能够让学生更加细致地分析文章、理解文章,但是段落阅读并不是让学生学习划分段落能力,而是让学生通过段落的划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阅读。

三、活读,深化素养

语文阅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语言进行灵活应用,通过日积月累的过程让学生达到从“理解”到“应用”的程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提升自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我在进行小学语文六年级《轮椅上的霍金》阅读教学时候,便让学生们自己结合之前教师的教学对文章进行阅读,并从中寻找到自己所认为的名言警句,或者瑰丽的词语,或者触动自己心灵的语句进行记录,一方面感受文章整体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同学们的“任务”完成的非常好,有的同学将“龇牙咧嘴”“神秘莫测”“众星捧月”等等成语进行汇总,并运用这些成语尝试进行造句;有的同学将文章的经典语句记录下来,在进行文章写作的时候将其进行灵活运用“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还有的同学写下了自己的阅读感悟,从霍金身上学习了顽强不屈的精神,以及孜孜不断寻求真理的学习态度。同学们通过阅读不仅从精神层次上获得提升,更加从应用能力上获得增长。

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是学生进行阅读的最终目的,更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阅读效果得到提升,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简单任务,需要在经年累月中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需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攒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进而能够更好地感受文章主旨,感受阅读的魅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培养横向分层阅读习惯,建立竖向阅读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阅读效果获得提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更加广阔的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段落自然段母亲
心理小测试
美丽的秋天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