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教学中乡土资源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思考

2016-12-21 20:55李文刚朱成林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11期
关键词:乡土信息技术资源

李文刚+朱成林

信息教学是在现代化教育思潮和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对教育资源的探究与研发、对教育过程的跟踪和优化、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目的的教育方式。具体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使教学环节信息化、数字化,以此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保障和提高。教师对于信息教学的关注重点在于通过这项新技术能不能为上课服务,达到教学目的,无论如何对学生学习没有帮助的技术哪怕再高新尖也达不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社会和官员对于信息教学的关注点在于是否达成了信息建设成果,是否完成了现代化建设。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对信息教学中对乡土资源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做研究。

一、乡土资源概述

乡土,我们直白说就是故乡,是人们出生或久居的地方。乡土包含乡土结构、乡土经验、乡土意识三个主要内容。乡土资源涵盖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地方的地区特色、自然和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发展变迁以及民间艺术、风情风俗、故人故事、地区方言等。在教育范畴上,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

二、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力推进,教育的深化改革也在稳步进行。新时期教育的目的已经从传统的知识教育转为了“人”的教育,教育本身应当是一个培养人素质、培养人能力、帮助人身心良好发展的过程,因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人”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新时期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素质教育教学的核心。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跟上时代潮流、跟上教育发展步伐、具有一定创造能力是对当代学生的新的要求。

在信息教学技术的支持下,在乡土资源的环境熏陶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理论知识基础和已搭建的知识结构,积极开发新的教育资源、乡土资源进行配置,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加以启发,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加强信息加工能力,创造潜力的开发,达到教育最优化。

1.拓宽信息来源,激发探究潜能

信息技术的强大、数字化的便捷、网络化的宽广为学生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广泛的信息来源和巨大的信息量,尽管乡土资源是一项较新的教育内容,但丝毫不影响信息教学的信息化特点对乡土资源开发的推动力。乡土资源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紧密相关,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将乡土课程引入教学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教学与乡土资源结合起来,既能达到乡土教育的教学目标,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教学与乡土资源的整合有利于乡土资源开发系统的建设,系统化地利用信息教学方式展示乡土资源,形式新颖、声形并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水平,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2.改变教学过程,培养创造感知

乡土资源开发的过程的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过程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介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互动性强的教学将静态的单方向认知向动态的交换认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注意力,提高思维能力。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者,教学反馈程度较低,应当提起重视的是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是知识框架的建造者,对于知识结构中的缺失将会引导他们创造新的知识和认识给予弥补。乡土资源学习的感受和领悟是深层次交流的产物,其将会随着认知的积累而逐步完善。学生的个体情况不一,创造潜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借鉴认知差异,帮助学生培养创造的感受,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3.建设学习平台,打破创造限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最大特点便是网络没有实践与空间的限制,因此教育的发展面十分广阔。乡土资源开发借用信息教学的迅速、高效、开放、互动的特点,使乡土资源的信息路径畅通、平台广阔,有利于乡土资源信息的采集、传播、处理、传递、应用及贮存、检索、显示和评价等,更多的环节可供学生系统化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力。此外,广阔的平台有利于思维的发散。创造性思维的养成需要自由的土壤供其成长,以信息教学为技术支撑、以乡土资源开发为教学内容的教学平台首先对学生产生乡土环境熏陶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乡土资源的同时对其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周边资源的学习,增加认知积累,提高知识全面度。

因此,要鼓励信息教学模式下乡土资源开发的学习平台的建设,建设过程中打开思想,放开束缚,资源越丰富越应当打破各种限制,充分发挥其优势,学生创造潜力的开发更不能因为客观限制而阻碍其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宝塔镇社区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乡土信息技术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乡土中国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