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亚西卡公司的早期J系列单反相机

2016-12-21 09:10张一
摄影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西卡测光快门速度

张一

亚西卡这个名字,现在已经很少人提起了,但在历史上,它曾是赫赫有名的相机公司,生产过多款有一定名气的旁轴、单反、双反等相机,后来又与德国蔡司公司合作,生产过著名的康泰时RTS单反相机和G系列旁轴相机。

亚西卡(Yashica)公司初创于1945年,当时的名称是Yashima Seiki Seisakusho(八洲精机制作所)。成立初期,它主要做其他公司的分包商,而且成立之际“二战”尚未结束,因此主要生产军用引信和弹壳。二战结束后,该公司主要为其他公司生产钟表和电子设备的配件。

1953年,亚西卡推出了该公司第一款照相机,是为一家经销商制造的6×6画幅的PigeonfLex双反相机,当年6月,公司的名称变更为Yashima Kogaku Seiki K.K.(八洲光学精机制),并推出了自有品牌的YashimafLex双反相机。此后,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以Yashicaflex为品牌的双反相机。

1956年,该公司的名称变更为Yashima Kogaku Kogyo K.K.(八洲光学工业),并在同一年正式启用了亚西卡(Yashica)这个品牌。同Lelca(徕卡)、Konica(柯尼卡)等许多品牌一样,Yashica(亚西卡)一词无疑也来源与Yashima与Camera的组合。1957年,八洲光学工棠在美国纽约成立了亚西卡公司(Yashica lnc.),成为进军海外市场的第一家子公司。随后在1958年,八洲光学工棠最终以其产品的名称来命名了其公司,并收购了倒闭的NIcca相机公司,正式将公司的名称变更为亚西卡(Yash ica)公司。

1958~1960年间,亚西卡推出了多款相机,包括了第一款35毫米相机亚西卡35、4×4厘米的双反相机亚西卡-44、脱胎于以前Nicca公司产品的亚西卡YE、YF、日本第一台带有自动曝光功能的相机——亚西卡未来127(原型机),并与宝丽来合作,推出在日本生产的宝丽来120相机。

1960年,亚西卡公司推出了第一款35毫米单反照相机Pentamatic(图02),开始制造单反相机。

Pentamatic同那个年代的单反相机一样,机身全部由金属制造,分量很重。这款相机使用焦平面布帘快门,快门速度为1~1/1000秒,外加B门,有闪光灯插座,无测光,无自拍。该机有三个明显的特点:首先,相机的闪光灯插座并没有放置在相机的顶部中央,而是固定在了相机倒片旋钮的位置上(图03)。据说闪光灯安在这个位置上,可以减少“红眼”现象的出现几率,但这种说法有待验证。其次,Pentamatic倒片功能和后盖打开保险都被集成到了机背上部的一个拨动开关(图04)上。当这个扳手状的开关被拨到“R”位置时,可以进行倒片;拨到“0”位置再将倒片旋钮向上提,可打开后盖;既不想倒片,也不想打开后盖的时候,就将开关拨到“A”。再次,Pentamatic的机身卡口十分特殊,与亚西卡后来推出的机身卡口均不相同,因而限制了其镜头的通用性。

Pentamatic问世时,亚西卡同时推出了三款富冈(Tomioka)公司为其制造的Yashinon品牌镜头:标准镜头Yashinon 55mm F1.8、广角镜头Yashinon 35mmF2.8和长焦镜头Yashinon 100mm F2.8。后来,亚西卡公司推出了可以将M42螺口和爱克山泰(Exakta)卡口镜头转接到Pentamatic机身上的转接环,部分改善了卡口通用性差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在亚西卡生产的M42螺口转Pentamatic卡口的转接环上有“Adapter for Praktica Mount”(普拉提卡接口转接环)字样(图05)。笔者猜测,那个年代M42螺口的叫法尚未流行开来,而Praktica Mount(普拉提卡接口,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M42螺口)才是标准的叫法。而且作为日本的相机公司,亚西卡推出的都是将德国相机接口的镜头(Praktica和Exakta)转接到其单反相机的转接环,是否也说明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的相机工业还是唯德国相机马首是瞻呢?

由于首款特殊镜头接口的Pentamatic通用性差,亚西卡公司在1962年推出了第一款采用当时流行的M42螺口卡口的J系列单反相机Penta J(图0 6),并在此基础上陆续推出了一系列M42螺口相机,包括J-3、J-P、J-5和J-7。

1961年,亚西卡曾推出了一款型号为Yashica J的旁轴相机,因此在谈到“J”这个型号的相机时,很容易产生混淆。不过各位只要记得单反通常都采用了五棱镜(Pentaprism)的设计,而Penta J中的Penta正是代表五棱镜,就很容易明白Penta J是单反相机了。

Penta J并没有内置测光装置,因此要测光必须加装外置测光表(图07)。也许在设计这款相机的时候,亚西卡就已经想好了为其配置外接测光表,因而PentaJ的快门按钮被设计到了机身的前脸上,而且位置明显靠下(图06)。这一点对于习惯了快门在机器顶部的使用者稍微有些不适和不便,特别是在加装了测光表之后。

另外一点令人费解的是,Pentamatic已经做到了1~1/1000秒快门速度,而在晚了两年推出的Penta J上,却取消了1秒和1/1000秒两挡快门速度,仅保留了1/2~1/500秒以及B、X等快门速度。

亚西卡Penta J的生产时间为1962~1964年,除了在日本本土销售之外,也曾经出口到美国等海外市场销售。不过有些外销版型号改成了Yashica Reflex 35 J。

随着技术的发展,测光表体积越来越小,亚西卡终于在1963年推出了内置Cds(硫化镉)测光表的J-3单反相机(图08),快门速度范围与Penta J完全相同。内置的测光表(图09)只能和快门速度联动而无法和光圈联动,它根据胶卷的感光度和设定的快门速度测光,指出合适光圈数值,用户再转动镜头上的光圈环设定光圈。以当今的技术来看这种测光方式十分落后,但在当时却是流行的主流测光方式。有趣的是,J-3的测光表被置在相机的左上角,而测光表电池则被放置在了机身的右下方,两者的距离很远!

除了内置测光之外,亚西卡J-3还比Penta J增加了机械自拍装置(图10)。估计是出于在顶部要安装外置测光表的考虑,Penta J的快门按钮被设计到了机身的前侧,因此就无法安置自拍装置了。

此外,J-3的后盖打开方式也与Penta J不同。Penta J采用了后期胶片相机常见的、向上提拉倒片钮方式,而亚西卡J-3的后盖开关则采是拨动式,被放置在了相机底部。之所以这样设计,大概是因为机器的倒片钮位置要安放测光表,如将开关放置在这里,安装测光表后无法操作。特别提醒一下,J-3的后盖开关只要拨动到0的位置,后盖即自动弹开,没有保险装置。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避免误操作使胶卷曝光。

1964年,亚西卡推出了没有测光的J-P(图11),实际上是Penta J的简化版本。

与Penta J相比,J-P取消了1秒、1/1000秒和x三挡快门速度,保留了快门按钮在机身前面以及提拉倒片钮开启后盖的设计,同时增加了自拍装置。

亚西卡在推出有内测光的J-3之后又推出没有测光的简化版J-P,颇令人费解。对用户而言,内置测光的相机用起来方便许多。我没有查到J-P的上市价格,但我相信,如果价格相差不大的话,消费者肯定会更喜欢J-3。

同Pentamatic、Penta J、J-3和之后的J-5、J-7不同,亚西卡J-P型号中的“J-P”被蚀刻在了机身前面的右上角。而在后继型号J-3、J-5和J-7的这个位置,则安装了测光表的测光窗口。

按照被称为“相机收藏圣经”的McKeowns Price Guide To Antique&Classic Cameras(2001-2002)一书的介绍,亚西卡J-5(图12)是1964年推出的J-3的后续机型。进步之处在于,J-3的测光表只能和快门速度联动,而J-5的内置测光表已经可以和光圈联动了。

J-5的内置测光表测光窗口同J-3以及之后的J-7一样,位于机身前部的右上侧,是个单独的圆形窗口(图13)。

除了内置测光表的功能更加完善外,J-5终于恢复了1/1000秒这一挡快门速度,但与最早的Pentamatic相比,依然缺少了1秒这一挡。

资料显示,1964年上市的时候,带有Yashinon 55mm F1.8镜头的亚西卡J-5的价格是175美元,而配装Yashinon Dx 50mm F1.4镜头的套机价格则高达225美元!

1966年,亚西卡J系列最后一款机型J-7(图14)问世。同J-3和J-5一样,J-7也内置了Cds测光表,但比前两个机型增加了ASA感光度联动。从图15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款机型内置测光表的差异。

作为J系列的最后一款机型,J-7的快门速度范围又回到了1960年推出的Pentamatic的指标,即1-1/1000秒,B门。

从亚西卡Penta J到J-7,J系列这几款机型的差异并不大,基本就是有无测光和自拍的差异。虽然亚西卡J-3、J-5和J-7都内置了测光表,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并非通过镜头测光,因此测光准确度不高。为此,亚西卡随后推出了通过镜头测光的TL系列单反相机(TL是Through the Lens的缩写,意为通过镜头测光)作为J系列的延续。

可以说,亚西卡J系列相机是个承上启下的系列,实现了从外测光到内测光、无自拍到有自拍功能的进化,具备了现代单反相机的雏形,为以后实现更多的自动化功能、更好的性能铺平了道路。

但是亚西卡后来的命运颇令人叹息。1966年,亚西卡推出世界上第一款电磁快门的袖珍相机Electro 35系列;1976年,与卡尔蔡司公司合作,推出著名的康泰时RTS系列单反相机;1983年,亚西卡并入日本京瓷(Kyocera)公司,继续以亚西卡品牌生产相机。次年,生产的一款自动曝光傻瓜机亚西卡超级MF-2在全球销量达到了惊人800万台,同年的Photokina上,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康泰时品牌自动对焦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原型,震惊了世界!1994~1996年,又分别推出广受好评的康泰时G1、G2旁轴取景自动对焦相机。可惜,进入数码时代,京瓷未能延续辉煌,业务逐渐萎缩,至2007年,亚西卡品牌被转让给了一家香港公司,产品也从数码影像变成了数码相框、DVD机等,亚西卡相机的历史就此结束,我们只能从留下的亚西卡相机追寻它往日的荣光了。

猜你喜欢
西卡测光快门速度
树洞里的皇冠
相机学院
不同种手机测光类软件在林业中的试用探析
相机探秘测光指南
数码相机的测光及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