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信箱

2016-12-21 10:09
摄影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摄者伦勃朗脸部

问:不同焦距拍摄人像所产生的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吗?

答:不同焦距的相机镜头会使拍摄的景物有一定程度变形,这是因为镜头会将光线扭曲,让景物容括在一个限定大小的二维框架中。根据镜头焦距的不同,所拍摄的照片畸变程度也各有差异。理论上来说,一般焦距135毫米所拍摄的人像最符合真实情况,不过构图和用光同样起到很大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某个特定角度拍摄时看上去特别“上相”。如下图所示,使用从19毫米到350毫米的焦距拍摄了同样条件下同一个模特的大头照,可以看出,焦距越短的镜头,所拍摄的人像变形越大;到了中焦端,人像的畸变会逐渐减弱,看起来很自然,甚至让人像变得更漂亮和帅气;但是长焦端的表现则会令许多女生大为伤心,拍摄出来的脸变得又宽又肥。

问:为什么学摄影都会首先讲伦勃朗式人像摄影布光?拍摄时如何才算控制得好?

答:伦勃朗是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伦勃朗式用光是一种专门用于拍摄人像的特殊用光技术。拍摄时,被摄者脸部阴影一侧对着相机,灯光照亮脸部3/4区域。以这种用光方法拍摄的人像酷似伦勃朗的人物肖像绘画,因而得名。这套用光技术是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阴影。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而又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不同。

这种布光方法相当有效,因为它突出了每副面孔上的微妙之处,还可根据摄影者的意愿用辅助光任意调节。虽然伦勃朗式用光的高反差形式令人感兴趣,但适当运用反光板和辅助光,尽量减少反差,能取得加强影像的效果。采用伦勃朗式用光一般需要两盏灯照明,经过改进后再加第三盏灯用以调节反差。

具体拍摄时,先打开主灯(A),并调节其角度,使伦勃朗三角光投在被摄者脸部的暗侧。然后打开正面的柔光灯(B),直接对着被摄者脸部的亮侧。它能照亮被摄者的脸部并增加深度,但此时三角状的亮光区域仍很明显。设法使被摄者转动头部,直到伦勃朗三角光能恰到好处地照在他的面颊上为止。而头发灯(C)能通过反光板把光射到被摄者的脸上,削弱了明显的伦勃朗三角,并加亮肖像的总体亮度。而背景灯(D)则是起到打亮背景的作用。最后再检查一下背景,看一下头发灯是否会在背景上留下亮点及在相机镜头中引起光晕。

注意事项

(1)主光可以使用硬光,也可以使用软光。硬光可以使影调清晰明朗。软光可以使影调柔和层次丰富。而主光并没有固定的光位,以打出倒三角形的光块为目的而定。当三角形光块是朝向相机一侧时,人物的脸部会显瘦并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并且注意遮挡光线以免相机进入杂光。

(3)三角光的光比控制是难点,要配合使用辅助光或反光板来控制亮区和暗区的光比,一般拍摄女性光比控制在1比4左右,男性控制在1比16以内,当然还需要根据画面的影调,相机宽容度来选择适合的光比。

(4)三角光的使用中最重要的是平衡阴影中的眼神,要用反光板或者是辅助灯补足暗部且形成眼神光。

(5)对于鼻骨和眉骨立体感不好的模特我们要慎用三角光,这样被摄者不仅不能体现光线美感,反而会把被摄者缺点暴露并放大。

问:玩摄影也有些年头了,总感觉没有进步,能给分析一下原因吗?

答:摄影不是游戏,“进步”与经验之间绝不是正相关。有些人有天赋,可能初拿到相机就能拍出精彩的照片;有的人则不管怎么学习、升级器材后都达不到所谓“摄影师”的标准。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之后,会马上“退烧”。其实,进步的关键就在于一次次地突破瓶颈。每个人成功的办法不相同,失败的原因却惊人的相似,给你总结出5个可能导致摄影技术没有进步的常见原因及解决办法。

1.和别人比较太多

在入门阶段,我们会不自觉地把周围认识的摄影爱好者作为比较对象。尽管从别人身上可以获得不错的灵感,这也同样限制了想象力的发挥。最糟糕的是,会以别人的审美评判自己作品的优劣,这种人为设置“天花板”的做法最终会导致作品千篇一律,很难进步。因此,在学习模仿别人作品时,还要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如对光线的润饰、色温、构图倾向等,将自己的风格逐步融入到照片中。风格明显其实也是衡量摄影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准。

2.没有足够决心

舒服的办公室里诞生不了伟大的照片,既然有了拍摄灵感跟想法,甚至制定了计划,那就一定要执行到底。轻松的状态难以拍出优秀的照片。不要找借口说做不到,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3.害怕失败

没人喜欢失败,它让人失望、感到沮丧,人人避之不及,于是有心灵鸡汤开始向人们灌输“成功是一种习惯”。然而事实上我们从教训里学到的知识要远胜于成功。当然,当面对客户时要尽量避免失败。失败会逼着我们吸取教训,为那些未知的风险做计划、做准备,然后变成技术进步的垫脚石。每一次拍摄都是试错的机会,努力尝试新东西、涉足新的领域必然会伴随着挫折。可以在开始前打上一剂预防针,提前告诉自己“这次拍摄一定会遇到问题”,降低期望,于是进步的惊喜就在其中诞生了。

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但不推荐一开始就进行高风险尝试,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更强的挫败感。循序渐进最好,找朋友、同学做模特、助手,从那一点一滴的小失败中收获经验值,你要做的不过是请他们喝杯饮料、吃顿饭。

4.羞于得到负面的反馈

大多数摄影玩家、摄影师都希望能够从其他人身上得到反馈,但更多人希望听到的是积极的赞美。即便听到批评也是点头赞同但“死不悔改”,偶尔遇到一个真心给自己提的意见,可能还很不高兴。大部分人已经习惯网上不经思考的评论风格,真正中肯的反馈却很难听进去。其实,大多数人都有自知之明,能敏锐意识到自己作品的不足。摄影是一项不断创造又不断自我摧毁的过程,每一张照片都是一项无形的投资,可能它不是艺术品,但从别人的评论和反馈中你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当然,可能也会看到退步。

5.过于注重技术

可能这是突破瓶颈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个原因。很多时候我们刻意追求理想的光线效果、完美的构图、细节,忽略了创作元素以及主题本身。要知道人是视觉动物,新奇的视觉体验永远最能抓眼球。另一方面,在抓住眼球之后照片的内容才能传达出来,而这时拍摄技术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技术不重要。创意自然需要可靠的技术做支撑,但因为技术是有形的、可见的,我们很容易就会陷入技术的黑洞,忽略了无形但更重要的创造力、灵感。伴随着日益强大的数码相机技术,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不需要太注重技术层面的修炼,从而专注于想象力的发挥,当然这不过是个人的一些臆想。

问:自动对焦、单点对焦、多点对焦、动态对焦这些对焦模式有什么区别?该如何根据情况选择?

答:数码相机提供的这些对焦模式都有各自对应的场景,如果用错了模式,可能会造成无法对焦、跑焦等情况发生。以尼康5l点对焦系统举例,简单说说几种对焦模式以及适用场景。其他品牌单反相机也大同小异,基本上只是名称、焦点数量上的差别。

1.自动区域对焦:最适合快拍的对焦模式

自动区域对焦模式下,相机会检查所有焦点内物体,并选择距离最近的点进行对焦,非常适合进行快拍,例如街头摄影、体育摄影等。某些相机在该模式下还可自动识别场景中的人物,并对其进行优先对焦。

该模式其实也很适合刚入门的摄影新手,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不过有时它也会“不听话”,选择的对焦点不符合拍摄者需要的情况。

2.51点单点对焦:适合高精度对焦

单点对焦模式下,拍摄者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对焦点位置,保证精确对焦。单点对焦比较适合静态的物体,换句话说,单点对焦更适合风光、静物类的拍摄题材。

3.11点单点对焦:适合日常拍摄

同样还是单点对焦,但对焦点数量减至11个,操作的方便性大大增强。对焦点数量固然越多越好,但日常生活用到的不过寥寥几个,过多的对焦点反而会在选择时浪费大量时间。这时11点单点对焦模式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4.9点动态区域对焦:适合拍摄匀、慢速运动物体

9点动态区域对焦模式比较适合拍摄匀、慢速运动物体,例如慢跑、火车进站,等等。只要被拍摄物体在这9个焦点区域内,那么相机会根据物体的运动状况实时调整合焦位置。

5.21点动态区域对焦:适合拍摄无规律运动物体

21点动态区域对焦的原理与9点差距不大,不同的是覆盖面积更广,适合拍摄无规律运动物体(如小朋友、动物),以应对突发状况。

6.51点动态区域对焦:适合对拍摄物体进行跟踪对焦

这种模式下,相机会动用所有对焦点对拍摄物体进行跟踪、预测,这时摄影师只要保证被拍摄物体在取景框内,相机就可实现实时对焦。这种模式适合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

看上去自动区域对焦和动态区域对焦很像,两者其实有很大区别。自动区域对焦模式下,所有焦点选择均由相机自动完成,无人为因素;而动态区域对焦模式下,用户可设定最初的对焦点,这相当于告诉相机从哪里开始对焦、被拍摄物体是什么颜色,从而提高跟踪对焦成功率。

问:我准备买一台相机,看网上对于选择无反相机和单反相机的评论都有各自的道理,到底哪个更适合我呢?微单、无反相机将来会取代单反相机吗?

答:微单、无反与单反比较,就如同一个重量级的拳手和一个轻量级的拳手比赛,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无反相机的优势是轻巧、便携,很多无反相机是可以放到口袋里的。逛街购物时,几秒就能掏出来拍摄,而且可以在狭窄、拥挤的公交车、地铁等地方拍照,画质效果要比手机好。而稍微专业点的单反都不轻便,起码口袋是装不下的,很多便携小背包也很难装下。所以,无反和微单对于日常拍摄来说优势明显。很多微单、无反的对焦速度、连拍速度、画质、背景虚化效果、高感光度表现也并不比专业单反差,比如索尼全画幅微单A7RⅡ等。而单反的优势在于设计、制造技术成熟,握持手感好,光学取景器无视差、反应快,追踪自动对焦速度快、电池使用时间长,专业机型对严酷环境的适应性好等。

在选择无反/微单还是单反的时候,还要考虑使用成本,专业的硬件遇到不专业的人,就成了连卡片机都不如的玩具。技术和硬件层面在比较的时候,往往最容易忽略的是精力和时间的使用成本比较。单反更专业,但这个专业不仅仅是硬件的专业,更多的还有对使用人员的要求更专业;无反/微单的自动化程度更高,对使用人员操作的专业知识要求相对会少一些。所以,你是否愿意去学习复杂的单反?每个月能投入多少时间去学习?也是你需要考虑的因素。买一台最专业的相机,用最业余的时间使用它,确实意义不大。

“无反/微单相机能否取代单反相机”这个话题在摄影圈讨论很久了,个人觉得近几年不会。将来摄影器材的走向至少会经历一段专业机越发专业,业余机越发业余的截然相反的两条路线。而不是谁取代谁、谁消灭了谁。这两条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是共存的。这两年,外出旅游时看到用单反的人数在减少,而大部分人在用微单无反,也有一些人于脆用手机拍照。指的就是这两条线,和而不同,才是主流。

猜你喜欢
摄者伦勃朗脸部
脸部美容须知
《浪子回头》和《犹太新娘》:两幅神作看懂晚年伦勃朗
从伦勃朗到莫奈,跨越500年的艺术对话
下期主题 和伦勃朗一起画自画像
真垃圾
浅议人像摄影技巧
冲浪
3D打印技术助英男子重获完整脸部
眩晕宁片致脸部红斑型药疹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