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中考之是与非

2016-12-22 01:39
发明与创新 2016年17期
关键词:小升初中考素质教育

取消中考之是与非

小升初、中考、高考,被家长和学生视作三道坎,“能否走好这三步关系着孩子未来的人生”成为了家长们共同的心声。

今年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特级专家,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何水法提出一条建议:取消中考,将现行的9年义务教育延长为12年义务教育。紧接着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提出要取消小升初和中考,减少学生学业压力和家长的经济压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取消中考”这一话题迅速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有人全力支持、为之叫好,也有人坚决反对,认为这是异想天开。两方观点针锋相对、势均力敌。中考要不要取消?中考到底该何去何从?

委员建议取消中考

何水法在两会前夕的建议受到了各方关注。他认为,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止于初中阶段,严峻的中考压力将教育指向了唯分数的升学考试。为了考入所谓的“重点高中”,大部分初中学校压缩教学进度,孩子们提前备考,严重的校外补课使得休息时间被大量挤占。而中考对副科的轻视,也让本应属于孩子的副科教育时间被占用,这不利于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何水法建议,取消中考,将现行的9年义务教育延长为12年义务教育。

在何水法看来,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当前完全有能力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实行12年义务教育。“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地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取消中考,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无疑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何水法建议,取消中考,将教育的指挥棒真正指向素质教育。实行普通高中就近入学,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同时,实行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杜绝设立重点学校、重点班,让孩子真正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莫言的提案与何水法有异曲同工之处。莫言认为,目前的小学、初中、高中“633学制”割裂了青少年成长连续的发展过程,增加了学段衔接的成本,而小升初考试和中考更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和心理压力,由此也衍生了重点班、校外补课等困扰民生的社会问题。

“取消中考,推行高中阶段的全免费教育”并不是一个新提法。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就曾连续在2014年和2015年的两会上提交过相关议案。2015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光宇认为,由于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止于初中阶段,初中毕业生升普通高中过程中竞争激烈,而高中教育发展程度不均衡,一方面使教育资源向少数高中倾斜集中,产生“超级中学”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比小升初更为激烈的“择校热”。

在官方层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早已提上议事日程,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并且,12年免费教育已经在不少地方先行先试。2007年7月,珠海正式实施12年免费教育,成为全国首个实现12年免费教育的城市。

赞成方: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中考结束,收拾女儿初中学习用书和练习册,这些陪伴女儿少女时代的书书本本呀,那一页页记满错题的笔记,那一张张深夜灯下强忍困意解答的练习卷,记录着一个花季少女的青春岁月。”去年7月,有市民在女儿中考结束后,在朋友圈上晒了女儿用过的书和卷子,并留言,“孩子今天度过了她第一个没有补课的周末,那久违的轻松的笑容让全家感受到了很久没有过的幸福和满足感……”

以考试为导向的测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压力,这是人们的一个普遍认知。

“从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来讲,取消中考有益无害。”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总商会会长蔡世杰表示,取消中考可以把学生的精力从应付科目考试中解放出来,发展更多的兴趣爱好,这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也有帮助。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争已经不是新鲜话题。在取消中考的讨论声中,中考压力大、不符合素质教育取向,成为重要理由之一。

“评价制度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方向,应试教育为何长期困扰着我国的基础教育,令教育改革停滞不前?根本原因还在于当前的教育评价体制。不从高考、中考上予以改革,基础教育的走向就不可能彻底转变。中考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同样也应当步入改革时代。何水法所提出的取消中考,就不失为改革的重要方向。”蒲公英评论作者梁好这样评价。

“我比较支持取消中考的建议,随着教育改革进行,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全国政协委员、西京学院院长任芳表示。

任芳认为,到2020年,每个学生都有权接受高中教育,在这种情形下,中考作为一道升学的门槛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任芳表示,在高等教育普及的情况下,初中教育是打基础,高中教育就应该提前与大学教育对接,在课程设置上为上大学做准备,因此初升高应该按照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采取不同的选拔方式,“所以中考不是简单的取消,更重要的是改革选拔方式,同时改革高中教育内容设置。”

反对方:取消中考,别带来更多不公平

“取消中考,延长义务教育至12年,实行高中就近入学,至少在目前而言,就意味着将有很多农村孩子、居住在偏远城郊的孩子失去了升入重点高中的可能,要想获得未来竞争大学名校的录取资格,几率就更低了,呈现出更为显著的教育不公平。”时评作家郑渝川在文章中提出了这样的困惑。

2007年,珠海推行12年免费教育,《广州日报》当时曾发文对此进行报道,其中提到“重点中学仍然要收择校费”。珠海市教育局局长钟以俊那时表示:“当初在制定免费政策时,确实考虑过是否取消择校费。”钟以俊承认,择校费的存在必然会削弱实施12年免费教育的真正意义。“从长远来看,取消择校费才更接近免费教育的本质,但是目前做不到,需要全社会提高对教育公平的认识,更需要一些强势的规定。”

现在,这样的担心仍然存在。“目前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依然明显,取消中考的实施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不少地区都把每年的中高考升学率作为政绩,家长们也比较看重学校的升学率,一旦取消中考实行就近读高中的政策,势必会遭遇诸多阻力。”蒲公英评论作者王瑶这样认为。

“要明白,初升高不同于小升初,小学毕业生进初中可以通过就近入学或电脑派位之类的方式确定,但初升高却多了一个职业学校的选项。谁读高中,谁读职高,恐怕不能简单以派位的方式来确定。”时事评论员椿桦的担忧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当下学生家长的观念来看,如果取消中考,估计大数人都会选择普高就读,那么普高与职高就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前者供不应求,后者门可罗雀。显然,这会导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混乱。

“可见,‘取消中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有专家表示,这其中就包括了如何擦亮职业教育的成色,如何彻底根除“好学校与差学校”的概念,推行公平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工作。

“就如取消小升初考试,小学生虽然不必为小升初考试备战,但这并没影响小学教育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要高考的指挥棒仍然存在,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还是受到其掣肘与影响。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与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必然关系。”时评作者戴先任这样认为。

“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乱象丛生,如幼儿园良莠不齐,学前教育‘拼爹’现象严重。”在戴先任看来,与其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不如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专家建议:中考应在改革中完善而非取消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汪明认为,在目前高中经费保障水平比较低、一些地方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取消中考显然不现实。

基于高中阶段教育的性质和特点,目前我国高中学校有着不同类别、不同办学水平的划分,既有普通高中又有职业高中,既有示范高中又有一般高中。中考实际上担负着分流和选拔的功能,是决定初中毕业生上何种类别、何种水平学校的一个基本依据。在汪明看来,相对于简单的派位,通过中考分流选拔学生,显然更科学、更公平,也更容易被社会和家长接受。

目前各地正积极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中考将原有的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还担负着检验初中毕业生是否合格的功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有类似我国中考的考试。从现实角度看,我国初中生毕业分流、高中选拔学生和检验义务教育质量,都还离不开中考这一手段。

汪明直言,我国的初中教育的确存在不少问题,素质教育推进面临较大困难。究其原因,固然有中考的因素,还包括整个社会用人制度、高考等多重因素,并非简单取消中考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综合施策。在汪明看来,与其简单地取消中考,不如在如何改革完善中考上想办法。

一直以来,中考“唯分数”、“分分计较”的问题比较突出,加重了应试倾向,有待逐步解决。汪明建议,一方面,中考的各学科应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进一步降低考试难度,让学校从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投入偏题、怪题训练的倾向回归到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机制。虽然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还有待完善,将其纳入中考招生录取环节面临一定困难,但这一改革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应当坚持下去。

一些政协委员提出取消中考的建议是基于一个重要前提,即将现行的9年义务教育延长为12年义务教育。有关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呼声早已有之,但汪明坦言,目前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客观条件尚不具备,这是基于义务教育所具有的免费和强制特征所做出的基本判断。他解释,因为我国的经济实力仍然有限,要做的事还很多,国家财力还不足以支撑高中阶段教育的全免费。

汪明认为,如何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全社会群策群力。(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小升初中考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中考“三数”大扫描
“小升初”,不头疼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小升初数学习题
小升初真题及方法解析(数学)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