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油松林皆伐后更新幼树现状特征研究

2016-12-22 07:07牛兴良
林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油松林抚顺市油松

牛兴良

(抚顺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辽宁抚顺 113008)

成熟油松林皆伐后更新幼树现状特征研究

牛兴良

(抚顺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辽宁抚顺 113008)

根据成熟油松林小面积皆伐后更新幼树现状特征,在更新区域选取代表性较强的10 m×10 m的样方一个,以幼树位置坐标、幼树胸径、幼树高等为指标进行调查,归纳了更新幼树空间分布特征、树种组成特征等更新后的现状特征。并用坐标轴的方法调查了更新幼树的空间分布,以精确的平面位置图定位了抽象的林木空间分布特征。

油松;皆伐;更新幼树;特征;坐标轴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高达25 m,胸径约1 m余;木材富含松脂,耐腐,适作建筑、家具、枕木、矿柱、电杆、人造纤维等用材。抚顺市现有油松42 637.3 hm2,这些林木对于调节气候、改善自然环境、保持水土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3年,抚顺市林科所申报的科技攻关项目“成过熟油松林小面积皆伐促进天然更新研究”成功立项。因此,抚顺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对油松天然更新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用坐标轴的方法调查了更新幼树的空间分布,以精确的平面位置图定位了抽象的林木空间分布特征,并研究了更新幼树现状具有的更新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抚顺市顺城区会元林场是抚顺市顺城区农村经济发展局直属企业单位,位于抚顺市西北部,地理坐标41°52′~42°0′N,123°45′~124°0′E,地处长白山脉龙岗支脉,浑河北侧,自然形成了南低北高的自然地势。地貌属于山地丘陵,海拔98.4~568.3 m,平均坡度10°~25°。

地处于寒温带,属大陆性季节气候,年平均气温5.8℃、极端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33℃,无霜期150天左右,年降水量650 mm。土壤种类主要是棕色森林土,土层厚度约8~45 cm,腐殖质层厚约2~8 cm,少有重壤或砂壤土。

会元林场林地分布在会元乡、河北乡、前甸镇的所辖区范围。林场总经营面积2 315.1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 310.4 hm2,非林业用地4.7 hm2。森林资源主要树种为落叶松、油松、还有部分红松、樟子松、华山松、桦树等。

植物资源:植被种类属长白山植物体系。兼有华北、内蒙两个植物区系的植物混生。人工落叶松、油松林构成了林木资源的主体,生长着200余种乔灌木及多种草本植物。

2001年抚顺市顺城区会元林场台山油松林林分因子:东南坡,坡度26°,棕壤,土层厚度40 cm;林龄61年,平均胸径20.2 cm,平均树高14.3 m,郁闭度0.9,株数317株/hm2,蓄积量100.9 m3/hm2。

1.1 更新时间与方法

2001年在会元林场台山实施了4.7 hm2油松林皆伐作业,作业后实施封山育林,该作业地块被周边成熟油松林和过熟油松林林分包围。

1.2 天然更新的油松林现状调查

在更新区域选取了一处远离林缘,人为干扰较少,且对整个林分具有较强代表性的10 m×10 m样方,以幼树坐标值、幼树胸径、幼树高等为指标进行数据调查。以样方西南角为坐标轴的轴心(原点),轴心向右为X轴(由西向东)、向上为Y轴(由南向北),用(x,y)代表被调查的植株,并调查该植株的株高、地径等林木因子,确定更新幼树的坐标分布,形成幼树空间分布特征平面图。

2 结果与分析

表1是会元林场油松林皆伐14年后天然更新林木空间分布状况的调查数据。

表1 油松林皆伐14年后天然更新林木空间分布调查

2.1 更新幼树空间分布平面特征

由图1可知,更新幼树空间分布非常均匀,皆伐更新14年后,可通过幼林抚育调整林木的生产力;经测算平均每公顷更新5 100株,达到了天然更新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株数6~10年生的≥3 000株/hm2,且分布均匀的规程要求,是非常合理的。

图1 油松林皆伐14年后天然更新林木树位分布

2.2 更新林木树种组成特征

由图2可知,在51株更新树木中,阔叶树种(刺槐、柞树)占据9株,接近2成,油松占比8成,已形成针阔混交林。

图2 天然更新林木树种组成

2.3 更新林木胸径分布特征

由图3可知,径级分布分布范围2~18 cm,主要集中在4 cm位置,10 cm以上的有11株;在林木生长初期,径级和林龄存在正相关性;从径级分布上看,虽然绝大多数为2.5~6 cm,但10 cm以上的11株,远非采伐后更新幼树所能达到的,说明油松林在皆伐前就出现了林下更新,皆伐后,由于光照等条件的改善,进行了快速更新并形成了针阔混交林。

图3 油松林皆伐14年后天然更新林木更新幼树胸径数据

2.4 更新林木树高分布特征

由图4可知,更新幼树树高范围为2~12 m,大部分树高约为6 m,超过8 m的有7株,低于4 m的有8株;林木生长初期,树高与林龄存在正相关性;油松林在伐前就存在自然更新现象,但是皆伐后,自然更新迅速完成。

图4 油松林皆伐14年后更新林木树高数据

3 小结

3.1 将会元林场油松林皆伐14年后天然更新林木空间分布状况平面图等分成25个格网,结果表明:分布频率达到88%,说明更新在空间上的分布是比较均匀且非常合理的。

3.2 从树种组成上可以看到,在51株更新树木中,阔叶树种(刺槐、柞树)占据9株,近于2成,形成了针阔混交林。

3.3 从径级分布上看,绝大多数为2.5~6 cm,10 cm以上的11株。表明油松林在皆伐前就出现了林下更新,但是皆伐后,由于光照等条件的改善,进行了快速更新并形成了幼林。

3.4 会元林场油松林皆伐14年后天然更新林木总量高达5 100株/hm2,天然更新目的树种4 200株/hm2,符合天然更新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株数6~10年生的≥3 000株/hm2且分布均匀的规程要求。

3.5 利用坐标轴研究林木空间分布方法能把复杂的自然现象,直接、简捷、清晰地体现于平面,可为同类研究工作借鉴。第1作者简介:牛兴良(1981-),男,高级工程师。收稿日期:2016-09-20

(责任编辑:张亚楠)

S754.1,S791.254

A

1001-9499(2016)06-0057-03

猜你喜欢
油松林抚顺市油松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抚顺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
抚顺市亦杰机器有限公司
油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理化性状比较
抚顺市亦杰机器有限公司
北方油松林病虫害预防及措施研究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
建平县规模型油松林近自然化抚育改造技术探究
吹响关爱“集结号”:抚顺市军休中心关工委关爱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