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2016-12-22 23:26马安
考试周刊 2016年96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分层教学信息技术

马安

摘 要: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探索新型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已变得迫在眉睫。为了打破传统信息教学中的弊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获取知识及处理信息的方法,教师要积极将分层教学引入课堂,因为这一教学方法能切实地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且有效迎合各个地区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同。因材施教,承认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是教师应当关注的教学重点。本文就以如何更好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策略探究

分层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从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不断优化教学手段,通过增强教学针对性实现“因材施教”。主要步骤有:分层提出教学要求、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此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实现提升的教学目的。

一、优化分层教学过程,促进信息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是帮助教师解决当下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一些问题的有益探索。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要积极关注和完善分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通过不断地优化分层教学过程的方式促进信息教学。首先,确定学生的学习现状。主要方式是通过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评价。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将其划分为A、B、C三个组,其中A组是对计算机操作得较为熟练的学生,B组的学生属于学习水平一般的,C组是基础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较差的。像这样,将学生先进行层次的划分,教师才可以在接下来的分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学。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的信息知识,教师要对这三组的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和统一的教学。因为就基础知识而言,它不仅是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知识的保障,还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关键所在,而且,学生对这一方面的学习差异并不大。对于拓展一类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安排和教学。这样,教师在保障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使学生充分发挥特长。最后,采取分层评价。为了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积极贯彻公平客观的评价原则,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可以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切实地将动态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以此克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爱好之间的矛盾、解决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问题。

二、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推进分层教学发展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将高、中、低三个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层次的划分,并为其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十分关注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培养,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技能、个性发展上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其中概述了基础知识的提升过程,即在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可行的分层教学目标上,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为依托,以防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哪一层次的知识。比如上文提到的A组的学生,其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而且他们在操作和理论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为此,教师就可以安排这一类的学生进行自学,让其在自学过程中开动脑筋、亲自探究。而B、C组的学生,教师只要要求其能掌握好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模仿完成相关的教学操作。例如在学习Word绘制图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设计不同的练习题,第一题:利用表格绘制工具调整表格的行高、列宽,并输入文字;第二题,利用TAB键等对文字进行位置的调整,并改变文字颜色、大小和给表格增加底色;第三题,制作一张彩色日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有选择地完成。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相关的信息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多种分层方式,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学生分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操作水平、情感态度等,将学生划分出不同的层次,A组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爱好信息;B组的学生各方面一般,较之A组而言,缺乏自主学习精神;C组的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层次,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机房里的座位,在方便教师辅导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还可以创建竞争机制,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层次划分进行适当的调整。其次,备课分层。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一阶段的分层,教师就要努力研究教材,在分清共同学习目标和非共同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比如A组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之后,就可以额外做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最后,课后练习与作业的分层。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提升,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外,还要给学生布置与其学习层次相对应的练习与作业,以此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的巩固。在练习与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设计适合所有学生的基础题的同时,还要增加一些提升题,满足A组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将多种分层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能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自主,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变得更愿意表现自己。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法,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教学内容与学习兴趣之间的矛盾问题,真正实现教学上的“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同时,有效弥补班级授课制中固有的不足,这是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入活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白晓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分层教学的案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

[2]李长勤.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分层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