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016-12-22 23:32张海波
考试周刊 2016年96期
关键词: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孙中山

张海波

一、内容简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本课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及意义。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辛亥革命的影响,以及对这次革命的评价。

二、设计理念

设计这节课应该遵循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发展水平。在设计内容时尽量强化教材内容,适当补充课外资料,把促进学生将史料的认知纳入教学过程中。这样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主交流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结合背景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发生与失败的原因,正确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辛亥革命发生、经过、失败的基础上认识孙中山先生愈挫愈奋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民主革命先驱的崇尚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再现情境:2012年胡锦涛主席回家乡泰州情景。

师:作为江苏的老乡,你们用什么方式欢迎胡主席?如果来的是一百年前的清朝皇帝,你的感受如何呢?

生:民主、平等。

师:中国是什么时候推翻了皇帝制度?是谁废除了三叩九拜之礼?什么时候从法律上确立了民主、平等的观念?

生:辛亥革命。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把时间回到一百多年前的辛亥革命,了解孙中山先生如何挽救中国的。(板书辛亥革命)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通过质疑,把辛亥革命对中国发生的变化引出来。)

(二)推进新课,讲授新知。

师:在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有人救治过中国吗?结果怎样?

明确:有没落的地主阶级,胆小懦弱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但是,这些尝试都失败了。此时的中国就像一个患了恶性肿瘤的病人,需要彻底进行手术。

过渡:要想医治好当时的中国,就必须发动革命,才能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1.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

师:你认为拯救中国要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交流。

师: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最初的革命纲领有什么关系?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其关系,并加以分析,让学生理解得更为透彻。)

师: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夺取政权,并且建立一个新的政权。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呢?

(明确民权)

2.课堂拓展: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师强调: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

过渡:当同盟会成立以后,经过三民主义旗帜的指引。于是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虽然这些起义失败了,但振奋了全国的人心,为武昌起义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交流、探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揭示辛亥革命的到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通过问题难度的减缓,降低了学生的认知过程。)

(三)探究过程,引出结论。

1.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电影视频片段《武昌起义》,了解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国情。

明确:武昌起义成功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告独立。

思考: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够得到十几个省的响应?

过渡:在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取得了暂时的成功,使清朝的统治立即土崩瓦解,建立了新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民主选举中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那么,辛亥革命成功了吗?中国社会现状改变了吗?

2.学生活动:分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要点归纳: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2)通过辛亥革命,中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辛亥革命的观念深入人心。

明确: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首次胜利。然而,革命果实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袁世凯窃取了,并且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北洋军阀政府对内独裁,残酷镇压人民反抗,对外卖国求荣。所以,辛亥革命的任务没有最终完成。当时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探究、交流,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辛亥革命的过程与意义,激发学生反帝反封建的意识。同时认识到民主革命的道路漫长。)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时的中国。还是借用孙中山那句著名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激励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

七、课后作业

美国有一位总统曾说:“影响中国现代史最深远的三个人,一是孙中山;二是毛泽东;三是邓小平……”你是评价孙中山的呢?(写150字左右的评价)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了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在认识辛亥革命意义的基础上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猜你喜欢
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三民主义说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论毛泽东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