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患者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及意义

2016-12-23 09:26罗高权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血脂炎症

刘 玲 罗高权 刘 琦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 广州 510100)



老年痴呆患者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及意义

刘 玲 罗高权 刘 琦1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 广州 510100)

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患者血浆血糖、血脂、血压及炎症因子等代谢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老年痴呆患者62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进行痴呆筛选,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组(n=30)和血管性痴呆(VD)组(n=34),选择同期住院无智力障碍的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测定各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AD组、VD组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AD组、VD组FPG、HbA1c、SBP、TC、TG、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组DBP、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VD组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VD组CRP、IL-6水平明显高于AD组(P<0.05)。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存在血糖、血脂代谢异常,同时也存在炎症反应,合理调节血糖、血脂,是预防老年痴呆的有效措施。

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血糖;血脂;炎症因子

老年痴呆按疾病类型可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AD发生率约为50%,VD发生率约为20%〔1〕。近年,随着临床对老年痴呆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发现老年痴呆的发生多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及炎症反应等有关〔2〕。本文探讨老年痴呆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尿酸(UA)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痴呆患者64例,均符合CCMD-3AD和VD诊断标准〔3〕,排除合并其他精神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进行痴呆筛选,分为AD组30例和VD组34例。AD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60~85〔平均(72.4±1.8)〕岁;VD组男14例,女20例,年龄61~85〔平均(72.8±1.9)〕岁。选择同期住院无智力障碍的老年人30例作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60~84〔平均(72.6±1.7)〕岁。各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空腹状态检测患者血糖、血脂、血压,静脉抽血4~5 ml,置入真空试管中,应用肝素抗凝,分离血清,选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氨酸脱氢酶法测定UA水平。选择MQ-200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并配套相应试剂,采取离子交换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抽取静脉血4~5 ml,置入-20℃冰箱保存,分离血清,选择德国SIEMENS西门子公司提供的BNII测定仪及配套试剂,采取透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本研究所有的检测方法和步骤均严格按照相关仪器和试剂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MMSE评分比较 AD组、VD组MMSE评分分别为(14.23±1.62)分,(13.89±1.5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8.54±3.18)分,t=9.953 2,P=0.00;t=9.000 0,P=0.00〕。

2.2 各组FPG、血压、UA水平比较 AD组、VD组FPG、HbA1c、S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DBP、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nFPG(mmol/L)HbA1c(%)SBP(mmHg)DBP(mmHg)UA(mmol/L)对照组304.18±0.454.28±0.47121.34±8.2470.32±5.62288.62±14.25AD组307.14±0.671)6.29±0.882)142.13±13.283)74.29±6.64261.82±12.85VD组347.25±0.694)6.34±0.965)148.29±13.986)73.92±6.42262.34±12.89

与对照组比较:1)t=2.216 8,P=0.025 1;2)t=3.505 7,P=0.000 5;3)t=2.597 4,P=0.007 5;4)t=2.351 1,P=0.016 3;5)t=4.172 0,P=0.000 1;6)t=2.878 5,P=0.003 2

2.3 各组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AD组、VD组TC、TG、LDL-C、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D组、VD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VD组CRP、IL-6水平明显高于AD组(P<0.05),见表2。

组别n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CRP(mg/L)IL-6(pg/L)对照组303.28±0.461.41±0.352.27±0.422.48±0.782.78±0.5410.67±1.34AD组304.62±0.871)1.82±0.632)3.27±0.683)1.32±0.344)6.42±1.225)17.42±3.236)VD组344.95±0.897)1.88±0.698)3.21±0.659)1.58±0.4610)9.45±1.7911)13)45.29±6.4612)14)

与对照组比较:1)t=3.577 0,P=0.000 4;2)t=3.240 0,P=0.000 1;3)t=2.621 3,P=0.007 0;4)t=5.263 0,P=0.000 0;5)t=5.104 3,P=0.000 0;6)t=5.810 3,P=0.000 0;7)t=3.743 4,P=0.003;8)t=3.886 5,P=0.000 2;9)t=2.395 1,P=0.014 2;10)t=2.875 2,P=0.003 2;11)t=10.988 0,P=0.000 0;12)t=23.241 0,P=0.000 0;与AD组比较:13)t=2.152 7,P=0.030 8;14)t=4.000 0,P=0.000 1

3 讨 论

老年痴呆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按疾病类型分为AD、VD两类,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功能障碍、情感功能障碍等,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疾病的发生,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4〕。有研究表明〔5〕,AD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内皮损伤、内皮功能障碍有关。血清TC水平升高会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流受阻,使脑代谢受损。也有研究表明,血清H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具有逆转胆固醇、抗氧化、抗血栓形成的作用〔6〕。在代谢过程中,LDL-C含有的胆固醇脂蛋白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胆固醇酯沉积。故认为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是加速动脉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可加快痴呆病程进展〔5〕。目前,临床关于老年痴呆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较多,结论各异〔7~9〕。本研究发现,AD组、VD组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但AD组、VD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由此证实了老年痴呆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

同时,有研究发现VD疾病的发生与2型糖尿病存在相关性。糖尿病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脑部血供及脑功能,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10〕。本研究证实老年痴呆患者存在血糖代谢异常。有研究表明〔11〕,UA由于具有抗氧化及促进氧化的双重作用,其在机体的水平过高、过低均会影响认知功能,可导致痴呆疾病发生。因此,对一定范围UA浓度的确定工作仍在进行中。而本研究发现各组UA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与上述报道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原因是本研究样本例数较少,还需加大样本作进一步研究。

另外,老年痴呆的发生与血液凝固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有关〔12〕。老年痴呆患者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可诱导相反应蛋白的出现而进一步使机体出现炎症,导致CRP升高;炎症反应使动脉内膜出现破损或增厚,促使受损的动脉内膜与血液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血栓,进而激活人体的纤溶系统〔13〕。IL-6是机体单核细胞、T细胞、B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反应而生成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包括促进B细胞、T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诱导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等〔7〕。在炎症反应的过程中,IL-6可促进中心粒细胞的氧化反应,延缓其凋亡的发生,使炎症反应持续〔14〕。CRP是一种能与多糖发生反应的蛋白质,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一部分,可促进巨噬细胞组织因子的生成,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在感染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中均可以检测到CRP〔15〕。CRP为炎症反应急性期蛋白,在炎症开始时即迅速升高,48 h后达到最高浓度,随着组织结构功能的恢复及病变的消退,可降至正常水平,不受皮质激素、化疗、放疗等治疗的影响,广泛应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预后判断及手术后感染的监测〔16〕。另有研究表明,当血黏度增高时,血液流动性变差,炎症物质活化血小板并发生聚集,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使管腔狭窄,局部聚集较高浓度的凝血酶〔17~19〕。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导致血栓的形成,从而引发心脑血管事件〔20~22〕。因此,高浓度的血液凝固因子及炎症因子,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进而促进AD、VD病情进展。本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可能对血管内皮功能造成损害,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进而发展成老年痴呆。

1 Leifer BP. Early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clin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J〕.J Am Geriatr Soc,2013;51(5Suppl Dementia):S281-8.

2 戴立彬,吴金娟,刘 涛,等.炎症反应参与老年痴呆病的研究近况〔J〕.中医学报,2013;28(3):425-7.

3 Liao JK. Statins and ischemic stroke〔J〕.Atheroscler Suppl,2012;3(1):21-5.

4 原铁铮.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及CRP水平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1439-40.

5 de Craen AJ,Gussekloo J,Teng YK,etal.Prevalence offive common clinical abnormalities in very elderly people:population 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J〕.BMJ,2013;327(7407):131-2.

6 Wada-Isoe K,Wakutani Y,Urakami K,etal.Elevated interleukin-6 level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of vascular dementia patients〔J〕.Acta Neurol Scand,2014;110(2):124-7.

7 Zuliani G,Guerra G,Ranzini M,etal.High interleukin-6 plasma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functional impairment in older patien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7;22(4):305-11.

8 Luchsinger JA,Tang MX,Stern Y. Diabetes mellitus and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dementia with stroke in a multiethnic cohort〔J〕.Am J Epidemiol,2011;154(7):635-41.

9 Logroscino G,Kang JH,Grodstein F. Prospective study of type 2 diabetes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women aged 70~81 years〔J〕.BMJ,2014;328(7439):548.

10 宋 彦,索爱琴,丁旭萌,等. 尿酸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0):603-6.

11 张 宁.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筛选方法的建立和Atorvastatin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12 李晓兰,孙 虎,翟广琪,等.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老年痴呆患者海马代谢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1):6993-4.

13 梁春荣,刘雨辉,王叶冉,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39(2):133-7.

14 戴立彬,吴金娟,刘 涛,等.炎症反应参与老年痴呆病的研究近况〔J〕.中医学报,2013;28(3):425-7.

15 冯德光,王鲁妮,吴 军,等.80岁以上老年男性痴呆程度与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5):418-20,425.

16 Patel PJ,Leeper KV Jr,Mc Gowan JE Jr,etal.Epidemiology and microbiology of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J〕.Semin Respir Cirt Care Med,2012;23(5):415-25.

17 Lee SC,Hua CC,Yu TJ,etal.Risk factors of mortality for nosoeomial pneumonia:importance of initial anti-microbial therapy〔J〕.Int J Clin Prat,2013;59(1):39-45.

18 蔡志友,晏 勇,晏 宁,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0):998-9.

19 方 芳,蒋安杰,晏 勇,等.炎症因子及脂质代谢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4):3632-3.

20 陈 睿.TNF-α与阿尔兹海默患者白日嗜睡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2.

21 孔 薇,张敬茂,牟晓阳,等.基于炎症反应的阿尔茨海默症基因通路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11):1534-8.

22 Subodh V,Chao-HW,Shu HL,etal.A self fulfilling prophecy:C-reactive protein attenuates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nd inhibits angiogenesis 〔J〕.Circulation,2011;106(10):913.

〔2015-08-11修回〕

(编辑 赵慧玲/曹梦园)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14A020212259)

1 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

刘 玲(1977-),女,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老年痴呆研究。

R749

A

1005-9202(2016)23-5858-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3.037

猜你喜欢
阿尔茨海默血脂炎症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下)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上)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