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K维持治疗对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7及上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6-12-23 09:26杨桂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肺癌化疗研究组

曹 宏 牛 犁 余 方 刘 欢 杨桂芳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湖北 武汉 400071)



CIK维持治疗对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7及上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曹 宏 牛 犁 余 方 刘 欢 杨桂芳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湖北 武汉 400071)

目的 探讨CIK维持治疗对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及上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证实Ⅲα~Ⅳ期NSCLC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化疗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39例在化疗后予以CIK维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间生存质量、炎症因子及T淋巴细胞水平,同时测量两组MMP-7及EGFR蛋白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MMP-7及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30.77%、17.95%)低于对照组(53.85%、38.46%)(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2、IL-12和干扰素(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CIK维持治疗能降低老年中晚期NSCLC患者组织MMP-7及EGFR蛋白表达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效果显著。

CIK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7;上皮生长因子受体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无法接受靶向治疗,化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1〕。虽然标准化放疗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然而严重的毒性反应及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因素相互影响,导致NSCLC的一线维持化疗效果极差。随着生物免疫的研究深入,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在延长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新进展〔2,3〕。本次研究探讨CIK维持治疗对老年中晚期NSCLC患者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及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经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证实Ⅲα~Ⅳ期NSCLC患者78例,一线化疗伴或不伴放疗后疗效评价疾病稳定(SD)或以上,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排除存在严重心律失常、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排除CIK细胞生物治疗过敏者;妊娠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除外,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积极配合此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化疗后给予一般对症支持治疗,男25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23±7.56)岁,腺癌23例,鳞癌16例;Ⅲa期4例,Ⅲb期13例,Ⅳ期22例;肿瘤直径2.61~5.19 cm;研究组39例在化疗后予以CIK维持治疗,男24例,女15例,平均年龄(50.94±7.48)岁,腺癌24例,鳞癌15例;Ⅲa期3例,Ⅲb期14例,Ⅳ期22例;肿瘤直径2.57~5.21 cm,两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CIK细胞制备及分组 清晨空腹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外周静脉血50 ml,加入等量0.9%NaCl稀释,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并收集单个核细胞,生理盐水洗涤,用GT-T551培养液重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IK细胞扩增:第0天加入干扰素(IFN)-γ 3 000 U/ml,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加入白细胞介素(IL)-2 3 000 U/ml、CD3单抗100 ng/ml继续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态,适时扩增,培养10~12 d收获细胞,洗涤后重悬100 ml生理盐水中,贴标签封口。对照组在化疗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在化疗后予以CIK维持治疗,放化疗结束1个月后开始输注,5 d/周期,2个月为1个周期,每周期回输细胞总数不少于15×109个。要求接收到细胞制剂后的30 min内回输给患者,输注前30 min肌内注射异丙嗪12.5 mg,CIK细胞输注期间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1.3 观测指标

1.3.1 MMP-7及EGFR蛋白水平 由专业医师于CIK治疗前和第2次CIK治疗1个月后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组织MMP-7及EGFR蛋白表达。鼠抗人EGFR单克隆抗体由德国Boster公司提供,MMP-9单克隆抗体由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1.3.2 生活质量 由专业医师于CIK治疗前和第2次CIK治疗1个月后采用欧洲癌症研究组织(EROTC)生存质量测定表(QLQ-C30)中的整体生活质量量表(GHS)测定生存质量,其中有5个功能量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功能量表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状态越好。

1.3.3 炎症因子水平 由专业医师于CIK治疗前和第2次CIK治疗1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清IL-2、IL-12和IFN-γ的表达水平,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4 T淋巴细胞亚群 由专业医师于CIK治疗前和第2次CIK治疗1个月后采集患者外周血2 ml,置于抗凝管中,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清,低温条件下待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主要包括CD3+、CD4+、CD8+、CD4+/CD8+水平,试剂盒为美国BD公司提供。

1.3.5 安全性评价 治疗期间进行常规化验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CIK回输过程中不良反应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R×C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P-7及EGFR蛋白水平对比 与治疗前(76.92%、51.28%)比较,研究组治疗后MMP-7及EGFR蛋白阳性率均降低,研究组治疗后MMP-7及EGFR蛋白阳性率(30.77%、17.95%)低于对照组(53.85%、38.46%)(P<0.05)。对照组治疗前MMP-7、EGFR蛋白阳性率(74.36%、53.85%)与治疗后比较无显著差异。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分析 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升高,研究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升高,研究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分析 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IL-2、IFN-γ水平升高,研究组患者治疗后IL-2、IL-12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研究组治疗后IL-2、IL-12和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比 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8+水平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D8+水平降低,CD4+及CD4+/CD8+水平升高,研究组治疗后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5 安全性评价 研究组CIK细胞回输过程及回输后共4例发热,以低热为主,对症处理后缓解;3例出现皮疹等症状,自行缓解。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组别时间点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对照组治疗前58.7±11.745.8±11.349.4±11.261.6±11.763.4±14.8治疗后68.9±12.11)56.4±12.81)58.6±12.21)71.2±12.31)70.3±13.4研究组治疗前59.3±11.345.3±11.750.3±11.360.9±11.964.0±14.1治疗后76.4±13.31)2)66.9±13.71)2)69.7±13.51)2)80.3±13.91)2)72.5±15.21)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组别时间点IL-2IL-12IFN-γ对照组治疗前62.15±7.2151.23±6.1352.33±6.54治疗后65.51±7.331)59.12±6.751)54.18±5.82研究组治疗前61.67±6.8950.98±6.2453.12±6.71治疗后72.12±7.831)2)68.71±7.021)2)74.51±8.161)2)

组别时间点CD3+(%)CD4+(%)CD8+(%)CD4+/CD8+对照组治疗前63.12±4.9533.26±4.2530.75±3.461.17±0.21治疗后64.11±4.5833.68±4.5729.16±3.101)1.16±0.19研究组治疗前63.41±5.0233.19±4.1830.51±3.391.16±0.20治疗后64.13±4.9337.56±4.861)2)27.05±3.781)2)1.31±0.221)2)

3 讨 论

肺癌中80%~90%的NSCLC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前化放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杀灭绝大多数的肿瘤细胞〔4〕,然而总生存期等方面仍较低,长时间的持续化疗会导致血液毒性、肝肾损害、乏力等较多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肿瘤浸润和转移机制领域方面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MMP-7和EGFR的表达与NSCLC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5〕。采用CIK细胞可在体外大量增殖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6〕。然而,现阶段关于CIK维持治疗对老年中晚期NSCLC患者组织MMP-7及EGFR蛋白表达的研究较少。

MMP-7是与多种肿瘤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的MMP〔7,8〕。EGFR是上皮生长因子(EGF)细胞增殖和传导的受体,EGFR肿瘤患者表达量高预后较差〔9〕。本次研究发现CIK维持治疗可以降低老年中晚期NSCLC患者组织MMP-7及EGFR蛋白表达水平,经静脉回输体内后可以聚集在肿瘤发生部位,发挥杀伤局部肿瘤的作用。

NSCLC患者年龄较大,肿瘤期别较晚,患者经过放化疗后抵抗力弱、免疫能力低下〔10〕,IL-2、IL-12和IFN-γ能刺激自然杀伤(NK)细胞或CTL的杀瘤活性,既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又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11〕。IL-12降低时,肿瘤患者会出现远处转移或恶液质。IFN-γ含量增高可以延长疾病进展时间及总生存时间。本研究说明将CIK细胞用于中晚期NSCLC患者的维持治疗,可促进免疫反应,修复免疫功能,加强自身抗肿瘤能力。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和清除恶变细胞,导致肿瘤细胞能够逃逸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12〕。CIK细胞兼具T淋巴细胞的杀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杀瘤特点〔13〕,本次研究发现经CIK维持治疗后患者免疫水平均升高,说明CIK维持治疗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因而被认为是新一代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

1 王金烁,谢泽新,李慧杰,等.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5;37(10):1477-9.

2 曾金武,冯茜茜.CIK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0例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1):118-20.

3 刘 鹏,李 柳宁,李宛璎.中医药联合CIK细胞及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展望〔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6):1002-6.

4 王秀文,易基群,梁继珍.CIK细胞对化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评估〔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4;37(3):157-9.

5 牟晓燕,张维东,孙丽香,等.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10(6):561-4.

6 杨 佳,邝先奎,姬利萍,等.化疗联合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1):31-3.

7 尹志永,王兴波,陈丽娜,等.肿瘤相关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12):1322-6.

8 张 扬,李 才,张莲珠,等.MMP-26和MMP-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8):3471-3.

9 王文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的EGFR、K-Ras、ERCC1的表达及其预后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8):1029-31.

10 孙 琳.CIK细胞治疗后晚期肿瘤患者免疫状态变化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5.

11 朱 婷,江蓓蕾,江 茜,等.自体CIK细胞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5;22(1):84-8.

12 丁震宇,韩雅玲,朴 瑛,等.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一线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1):31-6.

13 宋树玺,丁震宇,刘永叶,等.CIK细胞用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维持治疗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5;20(2):127-31.

〔2015-12-30修回〕

(编辑 袁左鸣)

杨桂芳(1961-),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病理研究。

曹 宏(1982-),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病理研究。

R73

A

1005-9202(2016)23-5903-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3.057

猜你喜欢
肺癌化疗研究组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跟踪导练(二)(3)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PICC个性化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