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2016-12-23 06:34
黄河之声 2016年16期
关键词:柯达伊节奏教学法

马 灿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马 灿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一个全面、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它强调:音乐应当成为每个人的普遍素质。音乐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和语文、数学及社会科学同等重要。家庭音乐教育可以在早期培养子女的音乐素养,进行良好的音乐熏陶,甚至可以为子女成为音乐家奠定基础。本文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教案设计等方法把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理念与教学方法应用到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中,为家庭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开辟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从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民族文化能得到融通练达般传承。

家庭音乐教育;柯达伊教学法;学前儿童

近年来,对于柯达伊教学法的教学研究涵盖了很多方面,例如童声合唱教学、声乐教学、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中小学或者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课的教学等等。但是,柯达伊教学法在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研究还是空白。因此,家庭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与研究工作刻不容缓。

一、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简介

(一)柯达伊的生平简介

柯达伊(kodaly Zoltan,1882-1967),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是20世纪匈牙利音乐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出生在匈牙利凯奇盖梅特市。父母是对音乐非常感兴趣的业余音乐家。从高中开始学习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并参加了教堂唱诗班和管乐团。1900-1905年,就读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获得作曲专业和德国语言文学双学位。1905年,他与贝拉·巴托克一起收集、分析、分类,总结出了5100首民谣。1906年,交响诗《夏日黄昏》初演。1907年,他被聘为李斯特学院的作曲系教师。在此进行了彻底的音乐听写的改革,并且引入了视唱练耳。1908年,他开始关心匈牙利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并与巴托克一起创办一个专门演出现代音乐的机构。主要作品有:民谣歌《塞凯利家的纺纱房》;合唱《匈牙利诗篇》;组曲《孔雀变奏曲》、《加兰特舞曲》及室外内乐、交响曲、钢琴曲等。著有《匈牙利民间音乐中的五声音阶》、《论匈牙利民间音乐》等书。在他的努力下,音乐课成为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积极倡导歌唱运动并进行教材改革。著名的柯达伊教学法享誉全球。

(二)柯达伊教学法简介

1.柯达伊教学法的教育目的:(1)使儿童长大成人后,能具备这样的音乐才能:看到乐谱就能想到声音。读谱和记谱就像说话、写字。(2)用音乐这个独特的工具来教育人。2.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1)民间音乐在教学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选择最合适的民间音乐作为素材。(2)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3)使用首调唱名体系。①首调唱名法(又叫主音唱名法、关系唱名法、移动do唱名法)。②柯尔文手势①。③节奏读法②。④字母谱③。⑤固定音名唱法的运用。固定唱名体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使用音级的音名字母C、D、E、F、G、A、B,歌唱音级的确切音高。另一种是采用C大调的唱名,按照绝对音高所表明的音级位置歌唱。3.教材:(1)儿童生活中的游戏,童谣、圣歌。(2)民间音乐。(3)经典的创作音乐,即由著名作曲家创作的音乐。

二、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心理的特点

学前儿童即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儿童从出生到6岁可分为三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跟一切事物发展一样,是一个不断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他们在各个发展阶段,表现出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质的特征。音乐学习心理是音乐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是开始学习音乐的黄金时期。下面是以表格的方式阐述学前儿童在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三个阶段的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以及音乐能力发展的内容与进度。

0~1岁 2岁 3岁 4岁 5岁音 列 — — 3~5个音级 3~6个音级 3~6个音级实际音高 — — d1-b1 d1-c2 d1-d2歌唱技能歌 唱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唱歌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唱出在家长的帮助下,唱接近的音高有好的发声。 唱准音调,正确的音高和正确的速度节 奏 — — —节奏技能拍手、轻击乐器等,表现歌曲和歌谣的节奏区分歌曲中节奏的差异,通过节奏识别歌曲单纯的游戏活动美感的、愉快的游戏律 动听到音乐,手和腿会自觉摆动—采用多种空间的样式或舞蹈动作,体验美感的、均匀的律动节奏的模仿 — — — — 拍手模仿节奏的主题旋律的结构知觉模仿 — — — — 歌唱模仿旋律主题高—低 — —八度距离在空间的表示八度和五度距离在空间的表示;同样的歌曲在不同音高上歌唱八度、五度和三度距离在空间的表示旋律识别 — — —听觉理解力从哼唱或乐器演奏的旋律中鉴别以熟悉的歌曲从歌曲的开始或中间部分鉴别、判断已熟悉的歌曲内心听觉(藏起来的歌曲)——在歌唱中交替出现较短和较长的主题的内心听觉音色的识别力 —2—3种有鲜明对比的人声或乐器声音的鉴别更好地区分不同的人声和乐器的音色很好地识别不同的声音和人声

三、柯达伊教学法在家庭音乐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一)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它便也随之产生了。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为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再者,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就决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的亲密性,自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之大就不言而喻了。家庭音乐教育具有启蒙性、个别性、长期性等特点。在启蒙性方面,它最早开始于胎教音乐,是人生最早的音乐启蒙教育;在个别性方面,它主要是以子女为对象的个别教育,有利于因材施教;在长期性方面,家庭音乐教育不受时间、年龄的限制,具有终身教育的性质。因此,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柯达伊教学法在学前儿童三个年龄阶段的家庭音乐教育的具体运用

1.乳儿期。乳儿期的宝宝有很强的感觉性细胞,音乐能够触发宝宝的这类细胞。这时期的宝宝适合听节奏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和古典音乐,最适合听妈妈怀孕时的胎教音乐。日常家庭音乐教育:(1)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播放轻音乐或古典音乐。(2)和宝宝玩耍时,放一些轻松活泼、节奏跳跃的音乐,妈妈可以用一些奥尔夫乐器(例如:沙锤、响板、碰铃、三角铁)为音乐伴奏。(3)妈妈给孩子唱童谣。【教学过程】:①采用柯达伊教学法的节奏时值读法,把童谣的节奏名唱3遍。②带歌词唱旋律,同时随节奏摆动宝宝的手或脚。(4)在孩子睡觉前,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古典音乐或者轻音乐。

2.婴儿期。笔者前往美国波士顿音乐学院,对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美国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情况进行考察。找到了一段教师指导父母与孩子进行家庭音乐教育课堂的视频,(如图一所示)。笔者将课堂中重要的教学过程记录了下来。

图一 美国波士顿家庭音乐教育课堂截图

【教学对象】2~3岁儿童与其父母。

【教学目标】1、给家长提供很多在自己家里进行的音乐教育情境,使得家长和孩子能够快乐地进行音乐互动。2、家长掌握更多家庭音乐教育的方法,使得孩子与爸爸妈妈在平常生活与游戏中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

【教学过程】由儿歌《little redbird》(如图二所示)设计的教学环节:1、教师和家长一起唱。第一遍,带歌词唱旋律,同时,随音乐的节奏摆动孩子的手臂。第二遍,唱节奏名。第三遍,唱solfa④2、根据歌词内容,家长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家长:树;孩子:小鸟。先让孩子站在离家长稍远的地方,当儿歌唱起,前两句,孩子一边唱一边随节奏做小鸟飞的动作,飞到妈妈的怀里(表示小鸟落在了树上),第三句,孩子要看着妈妈的眼睛唱,继续做动作,最后一句由妈妈唱。3、角色互换的情境表演:孩子扮演树,妈妈扮演小鸟。

图二 《Little redbird》的字母谱

笔者将美国家庭音乐教育的方法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制定了适合中国教育国情的教学内容:《燕子》的情境表演(如图三所示)【教学过程】1、家长通过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一句一句地教会孩子唱此首儿歌,由于孩子年纪小,音准唱不好没有关系。2、孩子与家长一起对此儿歌进行角色表演。爸爸:燕子爸爸;妈妈:燕子妈妈;孩子:燕子宝宝。在表演之前,戴上与孩子一起画好的燕子的头饰,第一段,孩子与爸妈一起唱第一句:“屋檐下有一只鸟巢,住着呀燕一家。”孩子唱:“张望燕爸爸,”孩子与爸爸一起唱:“齐声唤妈妈!”孩子唱最后一句:“等待爸妈多多觅食,带回家吃个饱!”唱歌的同时,伴有即兴的动作。2、角色互换,孩子扮演燕子妈妈或者燕子爸爸,妈妈或者爸爸来扮演燕子宝宝。

图三 《燕子》的乐谱

3.幼儿期

教学内容一:基本乐理教学

【家庭教育成员】妈妈与3~4岁儿童

【教学目标】①理解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区别。②理解拍子、强拍的含义。③学唱音程sol-mi。

【教学过程】1.父母向孩子发问,要求孩子比较蜜蜂的体型大小,待孩子做出回答后,引导其将蜜蜂体型大小与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长短做类比。同时还可以引导孩子将八分音符想象为跑步的步伐,将四分音符想象为走路的步伐。2.四分音符读作:ta,八分音符读作:ti。3.拍子的含义:用直观的图形来表示拍子(如图四,①号图形所示)。第一颗心和第三颗心跳的更强劲,称它为“强拍”。4.手势教学:音程solmi.5.如图四,②号图形所示,第一颗和第二颗心里有一个圆点,表示一个音,第三颗心里有两个圆点,表示两个音。6.家长带领孩子边打横拍边唱第一句的solfa。

图四

教学内容二:声势模仿练习。

【家庭教育成员】妈妈与4~5岁儿童

【教学目标】①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模仿能力。②熟悉声势⑤,为律动练习做准备。③增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增加默契度。

【教学过程】1.家长即兴编一条简单的旋律(如图五所示),做出声势。声势的动作(如图六所示),孩子进行模仿。2.家长先做前四小节的声势,孩子进行模仿,家长再做后四个小节的声势,孩子进行模仿。3.家长做出整条旋律的声势,孩子完整地模仿出来。角色互换,孩子即兴编一条旋律,做出声势,家长进行模仿。

图五 即兴创编的旋律

图六 声势的动作

教学内容三:家庭二声部合唱《小蜻蜓落落》(如图七所示)

图七 二重唱《小蜻蜓落落》的乐谱

教学内容四:家庭三声部卡农⑥练习。

【家庭教育成员】爸爸、妈妈和5~6岁儿童。

【教学目标】培养孩子多声的意识和感觉。

【教学过程】1.妈妈通过手势教学法教会孩子唱《钟声》(如图八所示)这首歌曲,孩子要做到对旋律非常熟悉。2.孩子唱第一声部,妈妈唱晚一小节进入的第二声部,爸爸唱晚两小节进入的第三声部。第一遍,唱solfa,孩子先开始,妈妈、爸爸依次进入,最后孩子先结束,妈妈爸爸依次结束,此起彼伏,像大海的波浪。第二遍,唱歌词。最后,完整表演三声部卡农。

【家庭教育成员】妈妈与4~5岁儿童。

【教学目标】①唱准音高re,学唱音程mi-re.②妈妈与孩子完成二重唱,两个声部音量平衡。

【教学过程】1.儿童学习新音符re的过程,妈妈带领孩子一起进行re与sol和mi的高低比较,并辅以re的唱名和手势练习。2.手势教学:音程mi-re。3.家长通过手势教学法与节奏时读法教会孩子唱第一声部的solfa。4.妈妈教孩子用哼鸣的方式演唱第一声部,发音“m”。用打哈欠的方法抬高软腭,想着腹部的气息向上、向前一直奔向眉心处。同时,妈妈也用同样的方式演唱第二声部。5.妈妈与孩子完成二重唱。

图八 三声部卡农《钟声》的乐谱

【注意】①孩子要做到,唱好自己的声部的同时,聆听爸爸妈妈的声部,协调配合。②注意声部进入时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注意乐句的感觉和呼吸,以及旋律线起伏的力度变化。

四、结语

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教子》,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意思是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家庭音乐教育是进行早期音乐教育最好的课堂。柯达伊教学法运用在家庭音乐教育中,有利于音乐工作者的家长更好地培养儿童的音乐能力。现今社会,家庭音乐教育的推广工作缓不济急,笔者写此论文的目的是想让更多音乐教育界的学者参与进来,毕竟独木难支,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家庭音乐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日益精进。

注释:

① 最初由英国人约翰·柯尔文创立的,柯达伊把它借鉴到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中来,并发扬光大。

② 由法国的艾米里—约瑟夫·契夫创立的节奏读音体系。节奏读音采用象声词的形式,使各种时值的节奏都有一个相对应的音响。

③ 字母标记类似数字简谱,使用唱名的辅助字头,如:d、r、m、f、s、l、t。

④ 原意为基于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视唱练耳及合唱训练,在这指旋律的意思。

⑤ 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宣泄、表现、交流情感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产生于语言、音乐之前,且至今仍被人们运用着。

⑥ 卡农(Canon):同一旋律在不同时间、不同声部的模仿,卡农就是轮唱,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

[1] 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 李坦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4] 廖家骅.音乐成才之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 陈巧姑.童声合唱辅导与指挥.金盾出版社,2013.

四川音乐学院院级研究生一般项目《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成果(CYYJS201541)

猜你喜欢
柯达伊节奏教学法
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YOUNG·节奏
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合唱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