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校企携手共育结硕果

2016-12-23 13:49武晓婷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6年8期
关键词:网安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本文记者/武晓婷

促进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校企携手共育结硕果

本文记者/武晓婷

目前,我国网安人才严重空缺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人才输出的排头兵,学校肩负着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重任。

为加强网络安全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经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同意,中央网信办、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和人社部六部门此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中要求学校在已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基础上,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完善本专科、研究生教育和在职培训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利用好国内外资源,聘请优秀教师,吸收优秀学生,下大功夫、大本钱创建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

作为冲在国家和社会安全领域第一线的队伍,国内有责任感的网络安全企业越来越多的走入了各类大中型院校。通过多年的尝试与深入,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了工程实践教育服务的平台作用,以及在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平台、安全防护产品的技术创新与服务优势,为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公益的网络空间安全科普教育、安全检测与维护服务,更为全国地方高校提供了产教融合的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实践教育服务,也为社会提供了规模化的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人才培训空间。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大型网安企业先后与大学联手合作,精耕行业人才培养的沃土。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赵泽良表示,希望越来越多高校在培养网络安全人才的思路理念、培养模式、同企业的合作方面探索出新路径,并带动一批网络安全学院和学科建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保卫学院院长马丁与永信至诚董事长蔡晶晶签约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Next One”计划验证实战能力安全人才培养新模式

校企合作的多样化模式

校企合作已经不单单是办学和培训那么简单,网安企业正集体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网安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中来,与此同时,各类型高校也及时开放了对外合作的窗口,更有开放性、更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被推广和发掘开来,为行业人才培养开辟出多条成功之路。

6月的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保卫学院与北京永信至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启合作,在此次战略合作框架下,网络空间安全产学研基地将网络安全技术开发、专业安全人才培养以及学术研究融为一体,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保卫学院人才、科研、智力等方面的优势与永信至诚在行业、产业资源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优势互补;同时,采用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网络安全保卫业务相关核心技术方面的研究和积累;另外,校企双方会共同开展网络安全保卫技术的研究工作,将高校先进的科研成果放到企业的实践当中来,满足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需要,实现校企双赢的大好局面。

与此同时,山石网科与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合作建立了网络安全实验室。作为网络安全行业领导厂商的山石网科此次走进东北大学软件学院,计划通过设备软件的捐赠,帮助学校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网络安全实验室,为学校顺利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工作铺路。同时,利用企业多年来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建树协助学校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和实验工作,也能更好地对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相关知识,提升学校整体的网络安全素质与水准,助力东北大学将“科技振兴东北,网络安全先行”这一理念贯彻实施。

2015年,作为网安领域的国家队,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全面发起人才培养计划,先后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作为四川省重点打造的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高校,信息学科专业齐全,水平很高,且设置有国内为数不多的信息安全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则在轨道交通安全、数学、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都有很强的实力。开启合作之后,校企双方将围绕国家强化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战略,抓住四川省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前沿技术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务实的合作,共同提升双方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能力。

除了深入学校的课程、研发等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着手于大学生网安社会实践、实战挑战和线下集训纳入校企合作的阵线。“Next One计划”就是由腾讯安全平台部与i春秋学院联合举办的一次大学生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贴合企业业务诉求的在线学习、实战挑战和线下集训,将高校学生中的种子选手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让学生的技能更贴合实战需要。i春秋学院创始人蔡晶晶认为“网络安全技术是信息社会的生存技能。”,腾讯安全平台部掌门人杨勇也认为“培养下一代安全人才是安全发展的关键”。

2011年成立的“360互联网安全学院”这种企业型大学也树立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学院是360联合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和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并与国内多家211理工科高校合作,在360创新基金的支持下,采用高校推荐、学员报名的形式,在全国大学校园中寻找互联网人才。学院通过对这些高校学子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成为推动未来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在“360互联网安全学院”中表现突出的学员,将直接进入360工作,为改进中国互联网安全环境奉献自己的力量。

类似的还有今年成立的落户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安恒信息安全学院”,这是该校与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信息安全类人才培养平台。学院实行“专企融合”的三级学院管理模式,通过一专业(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通信专业)与一企业(安恒信息)的深度融合。

发展快速的外企与中国高校合作的案例早已有之,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学院与业界知名的美国WatchGuard网络安全公司就开展了战略合作,内容包括: 双方共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实验室,在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和教育培训方面进行深度合作,Watchguard参与学院的信息安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开发防火墙等安全课程,并将针对在校学生和社会化培训学员提供WatchGuard安全工程师(WSE)认证培训课程。

校企合作是人才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德全院士指出,我国当前在网安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模式单一、高端人才稀缺、管理体制机制僵化,缺乏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的不足。他建议,在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训模式等方面要积极改革,在人力、财力等方面要给予支持,以培养优秀的网信专业人才队伍。

当前,建立校企连接渠道,解决企业资源进校难的问题非常急迫。校企的成功合作可以引入企业虚拟师资,促进学校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改革,借助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力量,营造校内网安氛围,提升网安影响力,对接用人单位需求和产业最新技术,促进学校科研和专业培养方案。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开拓专业视野并提前接触网安产业,了解网安一线技术和相关职业前景,获得企业导师提供“新学徒”的技术和职业指导。

通过产业界和高等院校的通力合作,采用企业导师加入学生队伍的模式,将企业资源纳入到高校的信息安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实现岗位技能和实践技能从高等院校到产业界的无缝对接,通过应用企业实际环境培养方式实现全国高等院校与产业界的人才培养渠道和经验往来,形成多种级别的信息安全人才梯队,探索信息安全行业人才需求阶梯模型,建设信息安全行业人才需求理论体系。

未来,随着企业和高校的不断深入合作,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产业应用及扩展行业视野的平台,是国家推动政产学研合作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新方式,是开发信息安全人才选拔渠道、建立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机制和甄别体系的新思路,必将引领中国信息安全人才事业的发展。X

猜你喜欢
网安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网安天下担使命数智引领向未来"双引擎"驱动现代警务创新人才培养(计信系摄影报道)
浅议网络安全法治化建设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网安大队抓获一名历年逃犯
助中国网安企业插上中国创造的翅膀任意飞翔 RSA2016大会上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