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经济缓行中蕴含的转型机遇

2016-12-24 08:59李照珣
财经界·下旬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机遇经济

李照珣

摘要:发展本国需求是经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特别是生产者需求。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变化莫测,不容乐观。国内经济在2009年经历一次大的动荡后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自2010年起经济增速也开始缓慢,比部分经济学家的预计还要缓慢。而中国经济转型的最佳战略期恰恰是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几年。因此,我国应该抓住此次最佳的转型机遇。

关键词:经济 缓行 机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过后,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在的经济缓行的风险是存在某种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与经济体系内部有关,并且也是全球经济治理所导致的结果其中之一。而经济的缓行,对于长期以来都主要通过投资、出口这两大形式来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契机。协调投资与消费,由出口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抓住当前的转型机遇。

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

在世界经济面前,中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奇迹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更多的是归功于政府更加市场化民主化的政策,利国利民。但不可忽视的,中国经济正努力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家产业发展前期,为了推动国内产业成长和经济增长,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引入外部需求,是一个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手段。为此,我国一直持续着通过投资、出口这两种方式来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然而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无法长久的,我们急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成以消费为主来拉动经济增长。国内生产者需求和消费者需求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本国产业从无到有被有效带动起来,逐渐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自身主要来源。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国内许多企业都选择提国外企业进行代工,从而进行盈利,这种做法虽然发展了经济,也是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处于世界经济的下层。中国企业必须按跨国公司制定订单数量和标准制造,否则极易被替代。国内部分企业在代工过程当中学习到了国外的技术等先进手段,但是在进入国际市场这条道路上却受到了国外企业的阻拦,而变得困难重重,对于自身的发展也陷入窘境。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制定了投资与出口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方针策略,在积极发展中,使得国家的投资率和出口率都飞速发展,甚至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相比之下,我国的消费水平却出现严重不足,甚至还在下降。投资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GDP增长,但消费水平却逐步下降。然而发展本国需求必然是经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尤其是生产者需求。由此可说,国内如今的经济缓行,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大的联系。

经济缓行导致的直接反映就是出口低迷,然后是投资增速趋缓。现在我国若是想要改变这种局面,那么不仅是跨国公司需加大订单需求,我国工资水平上升速度也要低于其他国家。为此我国依然需要从事代工生产,利用出口的手段使我国经济增长趋于稳定,逐渐提高我国的生产者需求,从而转向内需,真正拉动我国的经济。

可是我国较高的投资率和出口率,不但代表着消费率低下,而且还会导致生产能力多余、长久以来的贸易顺差、收益率下降等许多宏观经济问题。利用刺激出口的方法来促进经济的政策在制造业已经慢慢没有成本优势之下,没有很大发挥空间。利用成立重大项目吸引投资的方式来促进我国经济,以激励我国庞大的生产需求为最终目标。然而在缓行的背景下,生产者的需求仍然存在不稳定性,同时,需要仔细考虑我国是否具有满足重大项目需求的生产力,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二、投资政策选择中的风险点

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价值链传导的结果是出口企业不景气。如果出现国际订单大幅度下降,由低端加入全球价值链而产生的大量固定资产投资沉淀就会使得成本无法收回,而造成较大的亏损,从而影响消费者,使得消费率逐步下降。面对这些现象,地方政府只能寻求中央政府的支持来减缓经济压力,但如果政策依旧无法解决地方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地方政府会转向土地和房地产等或相应经济手段来解决问题。从这方面来看,想要实施投资政策,那么所要面对的失败后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不做好前期准备的投资很有可能会由于该项目空间的饱和,而产生后期效益无法达到预期的后果,甚至产生亏损。不仅如此,当投资失利,地方政府为了缓减所产生的债务问题而通过发放债券等经济手段来增加财政收入,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隐患。

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 GDP 增速已经不停下降了10个季度。中国经济缓行不仅表现在出口企业不景气,并且还表现在行业的低迷等结构性特征。例如钢铁行业,是制造业的重要上游产业,但也免不了出现了国内供大于需的情况。由于在这种情况下,钢材价格自动稳定的调节机制也由于我国钢铁企业不具备定价的权力和生产产品缺少独特性而消失。进行投资政策需要以产业之间联动效应为考量,从而促进一些低迷产业的增长。特别是一些上游产业需要将出发点慢慢从仅仅利用扩大规模获得效益放到提高国际竞争力层面上。

出口型中小企业有可能从依托于重大项目的投资政策中得到这样的信号:大企业和大项目是政府的支持重点。中小企业的悲观情绪加上国外订单下降,使得自身效益无法承担过大的人员费用,从而导致就业困难影响治安。虽然二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受到限制,但是服务行业的吸纳就业能力确是很强的。这是在全球产业升级规律就有所表明的。流动性工人若是得不到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会使得,而服务性行业却无人可用的局面,导致行业人员将结构失调。

三、应抓住转型的机遇期

由于现在国内人均工资的不断上涨,同时国外经济现状堪忧等问题都导致出口政策施展的空间变小。根据现在国际经济状况,我国不应继续依靠投资出口来拉动国内的经济发展,而应该努力发展国内需求,努力打造冲出国门的优秀企业,为发展国内经济塑造一位治理者。

(一)应在避免重复建设的情况下采取充分考虑到产业空间布局的投资政策

在我国投资政策的转型当中,要努力从以出口为主导向以结构优化为主导,并且品牌之间应该建立一个良性竞争,以品牌和技术为竞争对象,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价格。在进行基础类设施投资时,要考虑到对国内生产环境的影响,类似于一些高耗能的企业,我们应该选择拒绝,而不是只顾一味的招商引资;在进行重大项目投资时,更加需要慎重,对于后续的联动、能耗、技术等因素都要考虑充分。

(二)协调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使得经济平稳较快长远发展

在客观上,我们扩大内需收到了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和我国的外部需求急剧减少的强大的倒逼动力。经济增长要立足于扩大内需,基于保持和优化国内现有投资的规模质量和结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扩大消费。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为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提供基础,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对经济下滑起到抑制作用,而消费又可以驱动经济发展转变为国民经济发展。

(三)加快国际并购速度,吸收国际高端要素支持本国经济发展

国内产业升级的瓶颈在于高端要素缺失,而收购国外初级资源对于提升国内产业发展水平并没有实质上的帮助。中国并购者没有开出丰厚的足够动摇他们的条件导致国外的优质企业不愿意接受并购。在艰难的并购博弈中,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如在中国顺利进行并购后,国内企业将会在国外开设厂区,对当地的就业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而且所带来的先进技术也可以缓解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同时激发国内企业的创新力。

(四)我们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加强创新能力

让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像目前有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生产,然而产品制造出来后,如何去实施更有效的营销方案,建立好的商业模式,还有很明显的不足。到现在为止,对于激励做好商业模式创新,政府还是做出了一些喜人的成果的,例如使行业相互协作,对那些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给予一些税收优惠等政策。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到现在为止,已经构建了跨学科、跨国界的协同创新模式。对于增强创新能力方面,政策重点就需要相应的调整。我们需要加强表现功能性产业政策。而功能性产业政策指的就是要处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例如重视技术创新,重视商业模式的构成等。

四、结束语

就经济缓行对于中国而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以出口、投资为主导的方式向消费主导型的转变,更是一个重大任务。应对周期性结构性危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手段。由此可以得出,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将激励政策和合理的制度相结合。而在这一实施的过程当中将会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对于如何设计形成一个合理的社会、产业、金融结构,为了更好地实现该目标,国家应该大力推进中国由以投资出口为主的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进程,制定符合国情的中长期消费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实现消费储蓄的均衡增长。

参考文献:

[1]张建忠.经济缓行中蕴含转型机遇[J].新产经,2012

[2]杨勇.经济缓行 油企路在何方?[J].中国石油石化,2012

猜你喜欢
机遇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再见,机遇号
泸指v型逆转 进场机遇可期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机遇
经济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