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协同发展模式初探

2016-12-24 08:59刘东明
财经界·下旬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

刘东明

摘要:厦门龙岩经济合作区是推进厦漳泉龙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福建唯一一个市际合作经济区。本文对合作区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反思,提出了深化山海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着力构建九龙江上游生态产业园区,打造海峡西岸产业发展创新基地、沿海城市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关键词:山海协同 模式创新 互利共赢

2014年5月,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福建区域发展现状,福建省政府加强省内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协同,突破单一项目扶持的思维定势,批复设立了厦门龙岩山海协作经济区,着力把“山”的空间、资源、生态与“海”的资本、管理、技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实践多方位宽领域的山海协同发展新途径新模式,为推进福建山海协同发展提供示范。

一、探索实践山海协同发展模式

2014年5月, 福建省政府批复成立厦门龙岩经济合作区以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3亿元,启动区6.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综合配套楼投入使用,雁石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白沙-苏坂产业园区扩大至54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入驻企业12家、投资近39亿元,意向投资企业13家、意向投资近60亿元。主要做法是:

(一)确立合作共赢目标

合作区规划面积约57.5平方公里,合作期限30年,分三期建设实施。一期为雁石产业园,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工贸新城。二、三期为白沙-苏坂产业园,规划面积54平方公里,着力打造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集工业产业、商贸服务、旅游休闲和生活居住为一体的全新组团。

(二)建立共同管理班子

合作区设立正处级规格的管委会,由厦门市主导合作区开发、建设和运营工作,实行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负责经济区行政管理、规划建设、开发营运和招商引资等经济管理工作,并选派干部挂职龙岩市级副职领导并兼任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龙岩市赋予合作区管委会辖区市经济管理权限,负责征地拆迁、维稳计生等社会事务管理,选派干部担任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三)实行共商协调制度

建立市际联席会议制度,由两市政府分管领导作为协调人,以加强对区域发展各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市际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主要负责审定合作区开发建设工作计划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政策性文件、重大工作部署,统筹解决合作区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四)探索共建运作模式

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由厦门市和龙岩市双方按照9:1出资比例,联合组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统筹负责合作区开发、建设、运营工作。

(五)创新共享利益机制

合作区设立国家金库合作区支库。合作区内的土地出让收入,以及由于交易产生的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等全额补助合作区投资公司,专项用于合作区的开发建设。合作区内的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数据由两市按5∶5分享。

两年多来,合作区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但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深化,招商引资、设施配套、融资筹资等重点工作亟需取得突围突破。

二、深化山海协同发展的建议

(一)突破重点,建立合作区内生动力机制

1、探索产业发展模式

坚持绿色产业和组团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五大基地”。一是沿海产业协作基地。探索“合作区内注册、区外经营”“总部+制造基地”等模式,建设对接沿海制造业的协作基地,重点发展新型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二是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基地。发挥合作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便捷优势,建设对接“一带一路”和厦门自贸试验区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发展跨境电商产业。三是高校产学研转化基地。加强与厦门大学等高校联系对接,建设研究开发机构和科技孵化基地。四是休闲观光基地。大力保护九龙江水源地,提升合作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8%的生态优势,并借助龙硿洞、天宫山、梅花湖等旅游资源,培育特色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健康与养老产业、高端服务业。五是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及林下经济,建设两市高品质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2、拓展融资新渠道

增强合作区造血功能,着力解决“钱怎么来”的问题,逐步形成内生动力机制。一是设立合作区金库,尽快争取设立国家金库合作区支库、国税分局、地税分局等职能机构,强化组织收入工作。二是做好土地运营,成立合作区土地收储中心,积极稳妥推进土地一级开发工作,逐步提升合作区人气和土地价值,实现组团式滚动发展。三是创新市场化运作机制。发挥合作区运营公司开发投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实行PPP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基金公司参与合作区开发建设,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

3、打好项目落地战役

坚持把项目落地作为重要抓手,突出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项目策划生成。重点围绕厦门产业转移和龙岩主导产业链,全力做好项目筛选、论证、储备、申报和立项工作,力争每年策划储备8个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2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充实产业项目库。二是创新招商办法。利用央企、国企等大型企业落户厦门的前置条件,试行推广“厦门设总部(研发中心),合作区设生产基地”模式,吸引一批龙头企业入驻。委托中介组织围绕合作区产业规划进行有效招商,提升招商实效。三是加快平台建设。按照建设高端产业园区的目标要求,盯紧抓牢以路网为骨架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供水、供电、通讯等项目,拉开新城框架,提升承载能力。

(二)深化合作,增强合作区发展活力

1、着眼长远,提升站位

强化厦门、龙岩两市的目标意识和价值认同,将合作区工作作为每年政府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安排必要资金支持合作区建设。厦门方主要从拓展发展空间,建设工业“飞地”,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入手,突出把厦门市“退城”项目引导落户合作区,构建“6+1”区域发展新格局。龙岩方主要从融入厦漳泉龙城市联盟,打造重特大工业项目落户平台入手,突出把合作区周边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配套工程列入中心城市发展建设的总盘子,给予更大力度的倾斜。

2、用好政策,挖掘优势

成立政策对接工作小组,加强对厦门特区、自贸区、金融改革试验区和龙岩原中央苏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低丘缓坡地利用试点等叠加政策的学习研究,关注资金投向,找准切入点,努力把政策转化为真金白银,力求国家、省市支持政策效益最大化。

3、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建立督查落实和考评考核机制,将两市市直相关部门及新罗区政府对合作区开发建设的支持内容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厦门方重点制定厦门各区(部门)招商任务考评办法,下达一定投资量的招商任务,形成厦门各区(部门)共同推进合作区建设的合力。龙岩方重点建立“净地”“熟地”供应机制,将涉及合作区的有关审批事项纳入绿色审批通道,为合作区开发建设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三)力争支持,打造山海协同发展示范

1、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积极争取国家、省委省政府支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出台针对合作区开发建设的管理办法,指定省直部门对应联系,帮助解决重大问题和跨部门、跨地区的重大事项,切实加强对合作区工作的指导。

2、争取支持,着力倾斜

争取设立10亿元以上的区域协同发展基金,建立贴息贷款制度,支持合作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争取将合作区作为省级重特大工业项目落户平台,在高新技术项目、军民融合项目布局布点上给予倾斜支持,并把省属企业异地搬迁项目,优先引导转移落户合作区。

参考文献:

[1]刘冠辰.协同创新理论探讨及区域发展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J].基层建设,2015

[2]黎鹏.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及其理论依据与实施途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
地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优化与载体创新研究
创新模式设计打造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先行城市
探析档案管理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的变化之路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大数据时代的金融统计模式创新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