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设计探析

2016-12-24 08:59张敏
财经界·下旬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内控制度事业单位

张敏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科技、教育等一类具有公益属性的事业单位,其公益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其事业单位的体制也在日益的健全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这种非营利性的性质,加大了它在于财务管理方面的复杂性与困难性,其内部存在的内控体制的不完善和管理的不到位等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使其更加需要一个全方位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来解决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对内控制度的进一步设计探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控制度 设计探析

一、研究背景

经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现有的事业单位主要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公益服务三大类别,本文中所提及的事业单位主要是只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我国的事业单位主要涵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社会福利事业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民生生活息息相关。涉及方面甚广,规模甚大。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其宗旨在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与企业不同的是,这些事业单位主要是由国家出资建立的,也有一部分是由企业或集团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它们大部分为非营利性机构,不以经济利益为回报,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

大部分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对于推进我国的科技发展、提升全民教育和文化水平、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加强社会保障等各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保证了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更加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于科教文化和社会医疗等方面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许多事业单位所存在的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二、现今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相比于企业,事业单位往往更加注意到自身的社会服务属性和知识专业性,其法人属性常常成为被忽略的方面。一些事业部门的管理层,由于缺乏管理方面科学的知识理论,或这认为建立内控机制的过程繁冗复杂影响办事效率,往往认识不到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事业单位的重要性。而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的事业单位下层人员多为专业型人才,他们更加倾向于发展自身的专业素质,而对于内部控制缺乏了解,认为内控应是财会人员才需要掌握的概念,对他们对于内部控制常处于意识淡薄的状态,都导致整个事业单位内部无法高效运转,使得管理失去了应有的成效。最有可能导致的后果就是领导层的专断独权,而缺少对其的监督与限制,使得领导层权力过大,独自进行决策,大大降低了决策的可行性,加大了风险。

(二)事业单位人员素养较低或缺乏职业道德

由于事业单位具有知识密集型的属性,许多事业单位的人员更加偏向于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或者忽视事业单位作为法人单位的经济属性。个别人员视自身利益高于集体利益,为谋求一己私利或小团体的利益,常常发生违纪行为。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现象呈现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态势。国有资产或集体利益被个人侵占、转移、挪用的行为时有发生。种行为将严重威胁到企业内部财产安全,使事业单位内部不良风气盛行,甚至侵害到国有资产的利益。

(三)各岗位的人员分配结构不合理

许多事业单位不具备聘请多名经管人员的条件,也有一部分是为了节省资源,人员配备不齐全,出现在岗人员身兼多职的问题 ,造成其内部结构混乱,职能不清。甚至某些事业单位会计、出纳、采购等工作均由一人进行,大大增加了其营私舞弊的可能性,影响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另外许多事业单位的经管人员并非专业的会计出身,多为单位专职人员经过再教育或自学考取会计证书后直接转职的,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并且缺乏继续教育的观念,所具备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较为落后,不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四)缺乏评价与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企业可以由董事会作为制定内控机制的主体,并由监事会、审计局等对其进行监督,而事业单位往往欠缺行之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只有具有完善的内控评价机制,管理层对于内控活动的进行才能进行有效的反馈,使得会计人员在从事内控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所暴露。同时,健全的监督机制也是内控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利于事业单位降低经济活动的风险并保障其合法性,以切实保障事业单位内部和国家资产安全。

三、针对上述问题对事业单位内控设计进行的探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各项原则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

(一)依据合法性原则,建立和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不只是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从事一切活动过程中,都必须要遵守合法性原则这是毋庸置疑的。随着行政体制不断改革,经济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建立健全。如2000年中国人大常委会颁布新《会计法》,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内控监督制度,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并提出对于内控制度的建立需要遵从职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分离和相互监督的四项要求。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内控的基础和依据,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定明确的内控目标,明确其内部结构机制以及全责分配。

(二)遵循全面性原则,使内控规模化并加强内部信息与沟通

内控制度的设计制定,需要涉及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方方面面,而非仅局限于会计控制,要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就必须加强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观念的普及教育,提高包括管理层在内所有人员的内控意识,实现内部控制全面、全员、全过程化。但是,仅仅使事业单位全员都具备内部控制的意识,对于内控时由流程复杂性所造成的低效率的问题仍然无法避免,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加强内部信息与沟通。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有助于减小事业单位管理层和下次工作人员之间信息不对等的差距,在单位内部人员加强沟通的同时,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并且增强事业单位内部的团队精神与凝聚力。

(三)重视制衡性原则,加强内部监督

内控的制衡性原则,要求事业单位在做出重大决策和处理重要事务过程中不能由一人单独完成,如出纳、采购和会计不应由一人同时任职,这种单位成员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有效减少单位内部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降低财务风险。内部监督应形成从上到下的有效机制,管理层需要配备副职以加强其内部监督,提高领导层自身制衡性,另外,监督部门监督不力时,应有相关惩戒机制,做到单位内部奖惩分明。

(四)坚持成本效益原则,重视风险评估

由于事业单位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供应与需求常常达不到平衡。成本效益原则就要求单位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使供给花费的成本和产生的需求之间维持在一定比例,以防止事业单位内部出现巨大经济问题。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对单位进行的重大内控活动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有利于降低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并且对风险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具有社会服务、沟通、评价、调节和保障等各方面的作用,对于民生以及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保障事业单位内部安全、稳定运营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各事业单位仍需在此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参考文献:

[1]蔡丽兰,镇杨.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分析及建议[N].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2]叶海.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有道, 2006

[3]肖莉.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设计[J].现代商业, 2012

猜你喜欢
内控制度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浅析商业银行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研究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