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凯凯编织记

2016-12-24 18:53黄妍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11期
关键词:凯凯点点粉色

黄妍

观察记录

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始了,凯凯径直走向了编织区。点点已经坐下,拿出了其中的一份材料,凯凯把剩下的一份材料拿在手中。这时候焕焕也来了,看到筐子里只剩下编织的线圈,不肯走。费老师看到了说:“还有一份,我帮你找出来。”可是找了一会儿没找到,焕焕没有挪动脚步,凯凯便说:“那我们一起编吧。”

1.规律排序,按部就班。

凯凯拿起的这份材料事先已经套好一部分线圈,是按照红白粉紫蓝绿黄红的顺序排列的。凯凯从筐里选择了一根白色的线圈,用右手捏住线圈的一头,套在了编织器上,用左手固定牢,然后右手用力拉伸线圈,套在了对应的另一头,然后按照这个方法套好了粉色的、紫色的线圈。焕焕看到后,把筐里的线圈按照颜色依次排好了队,凯凯套好一根线圈,她就递上下一根(见图1)。颜色始终是按照红白粉紫蓝绿黄的规律排列的。大约过了5分钟,凯凯顺利地完成了套圈准备工作。

2.穿插编织,几经波折。

接下来开始纵向编织了,凯凯接过焕焕递过来的蓝色线圈,然后从起始的第一根开始穿,先穿进紫色的那根线圈下面,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左手把蓝色线圈套在编织器上,然后跳过粉色的线圈,再从白色线圈下穿过。这时焕焕对凯凯说:“大哥,穿歪了。”凯凯笑着说:“大哥,呵呵,你是大姐。”手里继续穿着线圈。当蓝色线圈穿过横向的第七根线圈时,他拉了拉蓝色线圈,用左手捏住线圈的一头,嘴里念着:“不要弹走呀,我的小乖乖。”慢慢地穿过第八根、第九根线圈,终于只剩最后一根线圈了。“噢,不要弹走呀!”线圈弹了回去。“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凯凯说着拿起那根弹回到原位的线圈,紧紧地捏住,重新开始穿,穿到横向的绿色线圈时,焕焕说:“你怎么穿了两个?”凯凯一顿,蓝色线圈又弹了回去。“怎么又回去了?”“哎呀,我来!”焕焕说。“小东西,怎么这么调皮!”凯凯没有放弃,重新捏起蓝色线圈的一头,第三次开始穿。他用左手拨开最后一根白色线圈,右手紧紧拉着蓝色线圈,成功穿过了白色线圈,右手捏住线圈(见图2)。左手也伸过去捏住了线圈的一头,腾出右手,把编织器逆时针旋转了90度,然后两只手一起拉住线圈,嘴里喊着:“啊——”终于,线圈成功套上了编织器。他用手拍拍已经绷好的编织器表面,脸上露出了笑容,嘴里念着:“啊!成功了。真的超级有难度的。”

图1.凯凯按照规律套线圈,焕焕递上下一根线圈 图2.凯凯右手紧紧拉着蓝色线圈,成功穿过了白色线圈

3.工具助力,摸索窍门。

接过焕焕递过来的第二根绿色线圈,凯凯开始套,和第一根一样,穿过紫色线圈的下面,然后跳过粉色线圈,从白色线圈下面穿过,依次穿到最后几根时,凯凯停了下来,一手捏着线圈,一手从筐里拿了编织的工具,用工具勾住绿色线圈,然后试图从线圈下面穿过,原本勾住的线圈却滑了下来。凯凯见状马上停住,用左手捏住线圈,撤掉了工具,还是改用手来穿。他侧过身子,用身体和手肘抵住编织器,然后两只手一起拉线圈,成功套上了第二根线圈(见图3)。

4.自我检验,未觉失误。

凯凯摸索到了窍门后,之后的几根线圈穿起来,速度明显快了不少。他穿到第六根线圈时,停了下来,看了看自己的编织器,用手轻轻拍打绷好的编织器表面,嘴角上扬,嘴里说:“弹!弹!弹性很大的。”焕焕也伸过手在凯凯的编织器上拍打几下。穿到第十根线圈时,凯凯又停下来,然后用手指依次点在编织器的钩子上(见图4)。只见他的编织器上,纵向分布的线圈大部分都在横向的线圈的下面,按照间隔的方法编织好,其中粉色线圈从蓝色的线圈中间穿过,绿色线圈一反常态地在红色线圈和绿色线圈上,第二条粉色线圈也没有从黄色线圈下钻过,他没有发现这些失误,继续开始编织。

图3.凯凯侧过身子,成功套上了第二根线圈 图4.凯凯用手指依次点在编织器上进行检验

5.排除干扰,专注编织。

凯凯低着头在编织,一旁的点点把原本编织好一半的线圈,纵向的全部拆掉,只留下横向的线圈,并把红色线圈替换成了粉色,拉开白色和粉色的线圈。“看,这是窗帘,咦!”焕焕也被点点的“窗帘”所吸引!“我来!”她学着点点的样子也玩起了“窗帘”。凯凯抬头看了一眼,手里的活依旧没有停。一会儿,点点又拿起编织工具,在绷好的线圈表面轻敲起来,又用手指在上面弹起了“钢琴”。“你在干什么?这是编织!”凯凯对点点说。“凯凯,你在干什么?嘻嘻!”点点学着凯凯说。凯凯没有理会她。焕焕在凯凯的编织器上数起来:“1、2、3、4……”“你不要数了,越数越分散我的注意力!”焕焕转过身和点点玩起了“弹钢琴”,凯凯还在继续他手中的编织(见图5)。

图5.凯凯没有理会正在吵闹的点点和焕焕,专心地进行编织

分析评价

凯凯作为一个男孩子,对编织活动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选择这一游戏他是毫不犹豫的。整个游戏过程中他处于十分愉悦积极的状态。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

1.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从能够顺利地绷好线圈,并且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基本完成18根线圈的编织,用手指捏住线圈小小的一头,成功穿过一根又一根的线圈,套在编织器上,对于小肌肉发展的要求很高,可见凯凯的精细工作能力比较强。

2.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发现线圈的弹力太大穿不过去时,能够通过反复尝试,借助工具,调整编织器位置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并经过一次次的尝试积累了经验,后期的编织速度明显加快。

但是他并未发现自己在编织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整个编织过程他没有看编织的图示,可能是对于编织方法的理解不到位,导致了即使检查也没有发现错误所在。

3.有良好的学习品质。

良好的学习品质主要表现在专注力和坚持性两个方面。编织是多次重复单一动作的一项活动,但这丝毫没有减少凯凯对此游戏的兴致,自始至终,都投入地游戏。虽然焕焕和点点多次来干扰凯凯的编织,但是凯凯没有被影响,他每次只是抬头看一眼或者是笑一笑,并未停下手中进行的编织活动。当线圈始终穿不过时,一次次的失败没有使他放弃,他选择了迎难而上,不断尝试,最终成功套上线圈。

4.有明确的任务意识。

凯凯十分明确自己的任务,不仅如此,他还能提醒点点。当看到点点和焕焕在玩编织器时,他说:“你在干什么,这是编织。”他的语气是十分肯定的。由此可见,他对于今天编织的任务十分明确,这源于平时养成的良好的游戏常规。

教育策略

针对凯凯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做以下调整:

1.放大关键步骤。在图示的制作上,突出重点步骤,可以单独打印在一张纸上,用明显的标记进行标注。

2.即时指导。教师发现幼儿在编织上出现错误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图示,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学会正确的编织方法。

3.经验分享。在讲评时,可以请成功的幼儿介绍经验,也可以引导幼儿把编织的窍门画下来,展示在留痕板上,为后续来参与编织活动的幼儿提供参考。像凯凯这样有些许失误的情况,可以借助实物展示台展示编织的作品,请其他幼儿一起来找找失误的地方,帮助其改正。

4.榜样辐射。凯凯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良好学习品质,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及时地进行肯定,也可以借助讲评在集体面前进行放大,使他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的同时,成为其他幼儿学习的榜样。

编织活动要持续地吸引幼儿参与,可以通过展示作品营造氛围,或者把编制好的作品投入到创造性游戏中,比如放在超市进行售卖,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得像点点、焕焕等这些幼儿也能投入到游戏中来。

猜你喜欢
凯凯点点粉色
粉调幽然
孩子,你慢慢来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班霸”改良记
嘿!粉色男孩
点点
点点
点点
点点和小e / 居上不宽
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