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近代民居建筑文化特色探析

2016-12-26 09:20
山西建筑 2016年26期
关键词:汕头潮汕民居

肖 宗 平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汕头近代民居建筑文化特色探析

肖 宗 平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从装饰工艺与装饰题材两方面,介绍了汕头近代民居的细部装饰特征,并分析了汕头近代民居的空间布局特点,指出汕头近代民居总体上具有“中体西用,重视商务”的文化特色。

民居,装饰手法,空间布局,文化特色

汕头所在的潮汕地区地处广东省东部,西面北面环山,东面南面朝向南海,有“省尾国角”之称。偏远的地理位置及对内封闭、对外开放的地理环境使该地区一方面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农耕文化,另一方面又塑造了鲜明的海洋文化及重商意识。形成了潮汕民系既重视传统又兼收并蓄的文化品味。

潮汕地区自古有向海外移民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潮汕民众海外移民达到高潮,其中大部分前往东南亚的英法殖民地谋生,其中的一些人在事业有成之后便把在东南亚见识的西方建筑式样带回家乡,开启潮汕地区民居融合西方建筑文化的历程。

1861年,汕头正式开辟为通商口岸,良好的区位条件使汕头很快成为粤东、闽南、赣南地区货物进出要港。西方人纷至沓来,在汕头建设了不少领事馆、教堂、商馆建筑,更直接地向汕头居民展示西方建筑文化。同一时期,潮汕地区的华侨也开始向汕头集中,在汕头定居、经商。在商埠文化及华侨文化两股力量的推动下,汕头近代民居形成独具特色的“中体西用,重视商务”的文化特征。以下将从建筑细部装饰及空间布局两个方面对这个特征进行分析。

1 汕头近代民居细部装饰特征

汕头旧城一带近代民居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极其细致精美的立面装饰艺术。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装饰带有古典复兴、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手法的影子,但是仔细考察装饰的主题,却发现很多都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诸如山水、花木、鸟兽、瓜果等。可见传统题材是“体”,西方装饰手法是“用”,西方装饰手法是为表现传统题材服务的,表现出浓厚的“中体西用”色彩。下面从两个方面加以解读。

1.1 西方装饰手法对潮汕传统工艺精神的继承

潮汕地区自古以来就存在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问题,相对严峻的生存条件铸就了潮汕民系“精细”的性格特征,善于最大化利用有限的资源。著名潮汕工艺大师张鉴轩曾以“均均、杂杂、通通”概括潮汕建筑装饰的特点。近代以后,汕头建筑装饰虽然引入西方装饰手法,但依旧保持着精雕细刻的传统,特别是对楼化以后的民居空间,更显示出潮汕匠人对狭小建筑空间装饰的把控能力。

如图1,图2所示,汕头旧城近代民居多采用横纵三段式构图,其中下段形式在外街立面多采用骑楼,而内街立面则采用源于传统民居的凹门斗样式。凹门斗历来作为潮汕民居装饰重点,用来显示主人的身份、地位。汕头旧城近代民居的凹门斗多占据下段的整个明间,有些还延伸到2层,凹门斗内塑造有柱式、拱券、奖杯、天使、鸽子、卷草等形象,拱卫着牌匾及大门,图案构图饱满、层次分明、手法细腻,颇具传统工艺精神。中段装饰主要在窗洞周围及阳台,一般窗洞两侧用线脚处理,上部及下部则运用卷草、花瓣、绶带等图案做高浮雕,极尽繁复细腻之能事。阳台采用宝瓶栏杆或铸铁栏杆,延续窗洞装饰的华美风格。上段的檐部是另一个装饰重点,汕头近代民居檐部多采用一对短柱支撑一段筒拱的壁龛样式,筒拱上布满卷草、瓜果雕刻,而壁龛内则画满山水、人物、鸟兽等形象,显示出方寸之间的匠心独运。

1.2 西方装饰手法对传统装饰题材的表现

虽然我们在汕头近代民居看到了多种西方装饰风格的踪迹,却发现装饰中居于主体位置的是许多中国传统题材的作品。可见对于汕头近代民居而言,西方的装饰风格仅仅被视为“西化”的符号加以运用,它们自身在西方文化中所包含的深厚意蕴已经几乎被忽略,从而成为烘托表现传统题材的工具。

如图3所示为汕头旧城某处近代民居的装饰细部照片,其装饰的主体为窗洞檐口处的高浮雕凤凰,属于传统中式花鸟题材,带有祈福纳祥的寓意。而西方装饰手法主要表现在拱形窗洞、窗间墙及窗洞边缘的装饰线等附属部分,作为凤凰形象的烘托,给人以西方建筑式样的印象。如图4所示,汕头近代民居常见的顶层檐部处理手法,以一对短柱支撑起一段筒拱的壁龛样式。乍一看这形式似乎相当西化,而实际上在正统西方建筑中却难以找到它的原型,很可能是潮汕工匠取材自传统凹门斗样式的创造。此外,壁龛中心的绘画依旧是传统花鸟、山水题材。由此可见,汕头居民虽然表面上热衷于追求西化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但内心深处依旧是传统的,认同旧有价值观念的。

2 汕头近代民居空间布局特征

尽管汕头近代民居繁复精美的细部装饰大多表现传统题材,但单就手法而言已经相当西化,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西方建筑传统。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隐藏在看似西化的建筑立面背后的,是更加传统的空间布局形式,如“下山虎”“四点金”等,显示出强烈的以传统价值观念为“体”的文化色彩。自1861年开埠以后,西方人在汕头建设了不少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代表着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但对汕头本地居民而言却没有什么实际影响。本地居民只对它们表面的装饰产生较大兴趣,对它们代表的生活观念并不认同,近代民居的空间布局依旧维持旧有形态。究其原因,可以从汕头居民在中西建筑文化交流中的内敛心态及传统民居空间对商业活动的适应性两方面分析。

2.1 汕头居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内敛心态

近代汕头作为单纯的通商口岸,许多西方人只为经商活动来到汕头,并没有在汕头开辟租界,系统引入先进的市政配套设施。西方人与汕头居民杂居在一起,西方建筑带来的生活方式的优势相对传统建筑并不明显。这种局面使汕头居民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中表现出内敛的心态,一方面崇拜西方人的财富与地位,在建筑外部极尽所能模仿西方建筑装饰语汇,而在建筑空间组织上,却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格局,对西方建筑的功能及空间不感兴趣。汕头近代民居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实际上是以传统建筑空间格局为基础,有选择地借鉴吸收西方建筑要素的演化过程。比如汕头近代民居广泛采用新结构新材料,却塑造传统建筑平面,建筑空间虽然楼化却依然保持天井院形态,这证明了汕头居民内在的建筑思维依旧是内敛的。

2.2 传统民居空间对商业活动的适应性

从汕头的发展历史看,其发展动力几乎全部源于商业活动。1891年出版的《潮海关十年报告》记载:“汕头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商业,居民基本上都是商人”。可见,城市的性质决定了本地区民众的价值取向,即追求最大商业利益,这一点在汕头近代民居中得到充分体现。汕头近代民居平面布局依旧延续潮汕地区传统的“下山虎”“四点金”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楼化及紧凑处理,实现商住两宜的目的。一般单座民居面宽三间,少数有五间,建筑层数多为3层,1层作为商业空间,2层,3层供居住、仓储。如图5所示,以“四点金”为基础的汕头近代民居,第一进为门厅,门厅两侧为卫生间、杂物间等辅助用房,往里走天井一侧会设置楼梯,穿过天井到达第二进,第二进为临外街的商铺。受城市环境

限制,汕头近代民居天井较传统民居面积缩小,相邻两户还共用一面山墙形成联排布局的形式。如图6所示,汕头近代民居依旧保留中庭或天井,除却满足采光需要及文化上对传统建筑式样的继承外,与商业活动也有密切关系。当商户需要存放大量货物时,往往需要利用2层甚至3层空间,而天井正好成为方便的货物输送通道,可见传统民居空间对于商业活动的适应性。

3 结语

近代汕头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开放城市及侨乡地区,其民居见证了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在商埠文化及华侨文化两股力量的推动下,汕头近代民居形成独具特色的“中体西用,重视商务”的文化特征。

从建筑的细部装饰上看,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工艺精神,保持了潮汕文化精细的特点。另一方面,西方装饰手法只是作为中式主题的烘托出现,表现出对旧有价值观念的认同。从汕头近代民居的空间布局上看,依旧保持传统平面形式,只是为适应城市环境进行楼化及紧凑处理。这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的商业性质及民系心理所导致内敛性心态,另一方面则是传统空间布局对商业活动有良好的适应性。以上这些特点充分反映了近代汕头居民的“体用”思想及重商意识,即维持传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作为根本,西方文化只用来作适度补充与改良,同时重视住宅的商业意义,兼顾商业活动与日常生活。

[1] 李岳川,唐孝祥.近代厦门与汕头侨乡民居审美文化比较初探[J].南方建筑,2015(6):55-60.

[2] 李岳川.近代闽南与潮汕侨乡建筑文化比较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5.

[3] 李岳川,肖 磊.近代闽南与潮汕侨乡的中西建筑文化博弈[J].小城镇建设,2013(12):96-100.

[4] 张君芳.汕头小公园旧城区建筑风貌探析[J].华中建筑,2010(4):169-171.

[5] 沈陆澄.汕头市小公园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特征[J].潮商,2013(3):19-23.

[6] 郑松辉.汕头骑楼建筑及其重商特色[J].潮商,2008(4):80-83.

[7] 郑松辉.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J].汕头大学学报,2008(4):85-96.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dwellings in Shantou

Xiao Zongping

(CollegeofArchitecturalandUrbanPlanning,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

From the decoration craft and decoration theme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tailed decoration features of the recent buildings in Shantou City, analyzes its space layout features, and points out the buildings are featured with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by “integrating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highlighting the commerce affairs”.

civil building, decorative method, space layout, cultural feature

1009-6825(2016)26-0019-02

2016-07-05

肖宗平(1990- ),男,在读硕士

TU241

A

猜你喜欢
汕头潮汕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潮汕牛肉火锅
民居摄影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诗画汕头